家事“疙瘩结”的开化“解法”
2023-05-30 09:23:5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凌云 詹梦洲 颜琪
 

开化法院法官在家事调解室组织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江琪 摄

  “我尊重女儿的意愿,同意将她的抚养权变更到父亲名下。”日前,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法官从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顺利解开了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案的“疙瘩结”。

  近年来,开化法院持续深化“全国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品牌,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在审判团队、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近九成的抚养、赡养、离婚等家事纠纷得以调解结案,有力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组建专业团队

  凝聚解纷合力

  “爸爸,我很想你,你还好吗?”12岁的小静哽咽地向屏幕那端的父亲倾诉思念,惹得在场的法官和调解员眼角发红。

  小静的爸爸王某和妈妈陈某婚后生育了3个孩子,后王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经法院调解离婚,约定3名未成年子女由陈某独自抚养。

  2022年2月8日,处在服刑期的王某向开化法院来信反映,陈某未按照调解书确定的内容履行抚养义务。开化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姚斐杰立即着手调查核实,发现仅有大女儿小静随陈某共同生活,另外两名子女则由王某的哥哥代为照顾,其间陈某一直不管不顾,四年仅支付了1000元抚养费。

  鉴于此,姚斐杰依法向陈某发出《家庭教育令》,并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共同对陈某进行教育,陈某认识到了错误并积极改正。同时,考虑到小静长期缺乏父爱的陪伴和对父亲的想念,姚斐杰主动对接司法部门,最终以远程视频的形式实现了小静的愿望。

  该案的圆满解决是开化法院整合多部门力量、多元化解婚姻家事纠纷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开化法院成立“员额法官+家事陪审员+书记员+调解员”的审判团队,引入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等专业力量,建立“1+1+1+N”工作模式,即以“佳姐有约”妇女维权工作室为核心、1个多元化解调解室为基础、1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载体、N个具备各种资质的调解员为指导,充分发挥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在开化法院华埠人民法庭庭长方小兵办结的家事纠纷案件中,有一对60多岁老人的离婚纠纷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此前,程阿婆因与刘大爷发生口角,一气之下起诉离婚。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年过六旬,方小兵决定以巡回审判的方式审理此案,并邀请村干部一同参与调解。

  调解过程中,方小兵发现老人并没有实质性矛盾,只是当初未办理结婚登记成为程阿婆多年来的心结。最终,经过法官和村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程阿婆同意撤回起诉,并在法官的指导下顺利办理了结婚登记。

  为让家事审判在法理情交融中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开化法院坚持“联动+温情+专业”理念,以调解结案为目标,运用“情感说理+换位思考”方式,将家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开化法院成立法律娘家人服务工作站(女法官工作站),组建一支以女法官为主的家事审判团队,健全家事调查员、家事观察团制度,邀请民政、团委等部门40名工作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在全县开展婚姻家庭难点热点相关法律培训37场次。

  “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将凝聚更多解纷力量,拓展一站式解纷机制辐射面,把暖人心、稳人心的维权服务送到妇女儿童身边。”2023年3月7日,手捧“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奖杯,姚斐杰如是说。

  ■创新工作机制

  优化解纷效果

  “法官你来评评理,婚姻虽然是共同生活,但我也需要自由啊!”近日,一对夫妻黑着脸,走进开化法院家事调解中心。

  原来,妻子因不满丈夫经常干涉其跳舞而起诉离婚。经了解,这对夫妻虽是二婚家庭,但共同生活了近十年,双方感情深厚。于是,承办法官启动“灰色”调解机制,给予双方三周的冷静时间。最终,在承办法官和家事观察员耐心调解引导下,双方重归于好。

  开化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佳介绍,该院总结分析离婚案件的类型,探索建立了“红黄灰”调解机制——对于冲动离婚案件实行“灰色”调解机制,给予双方一定的冷静期;对于因家庭琐事起诉离婚案件实行“黄色”调解机制,寻找矛盾源头,融合家事观察团、妇联等多方合力调解;对于矛盾十分突出、无法协调的案件,实行“红色”调解机制,快速进入审判程序,并在案后及时跟踪回访,尽最大努力促进案结事了。

  “法官叔叔,我还能再见到妈妈吗?”2023年2月15日,得到肯定答案后,6岁的小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刘某在越南务工期间,与当地的李某相识并登记结婚,二人育有一子。但因感情基础薄弱,回国后双方经常为琐事争吵。2020年6月的一天,李某独自回越南探亲后便不肯返回,夫妻双方开始长期分居。2023年1月,刘某向开化法院起诉离婚。

  经法院组织调解,双方均同意离婚,孩子由刘某抚养,但在探望权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李某表示,希望能与孩子保持日常联系,同时也担心之后的探望权问题。刘某则表示,若其另行组建新家庭,为了家庭稳定,将会断绝与李某的联系。

  针对该情况,承办法官郑龙呈对刘某释明,探望权是李某依法享有的权利,拒绝配合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劝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共同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为进一步消除双方顾虑,郑龙呈建议双方签订《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对依约有效行使探望权以及依法配合对方行使探望权作出承诺和约束。最终,经过慎重考虑,双方当事人签订了承诺书。

  “通过签订《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离异对未成年子女产生的伤害,同时也为此类案件在审判和执行阶段打通了‘接口’,进一步推动执源治理工作。”王佳表示。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下家事案件新需求,不断提升家事审判工作水平,开化法院以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收获一批有益成果——如《人身安全保护令》为遭受家暴的受害人撑起“保护伞”,《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成为破解财产分割难题“新钥匙”,执前督促和解机制化身成为涉亲属纠纷执行难“破冰点”。

  ■延伸审判职能

  源头预防化解

  “法官妈妈,今天我很开心,谢谢你们带我出来玩。”2022年6月1日,开化法院“法官妈妈团”再次来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小花,并进行案后回访,得知小花很好地适应了新生活,法官们欣慰不已。

  为及时了解当事人的生活和情感修复情况,开化法院推行案后回访制度,针对涉及留守儿童、离异等弱势群体的民事案件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的方式跟踪回访,帮助消除家庭对立、弥合亲情、修复情感创伤,广受好评。

  此外,随着婚姻家庭纠纷类型日益多样化,开化法院积极运用设置在各乡镇和村社的“共享法庭”,以“普法云课堂”形式,充分释放在线咨询、法治宣传等功能,开展“对家暴说不”“法护童行”等系列普法宣讲活动103场次。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22年华埠镇赡养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子女多在外务工,导致老年人生活无所依……”2023年1月5日,开化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邹炜翌来到开化县华埠镇,为镇村干部送上《诉讼风险分析报告》,并开展诉讼风险预警座谈。

  “此前,我院审理的丧偶女婿继承案、九旬老人起诉儿孙赡养案等家事纠纷,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邹炜翌介绍,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巩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现阶段取得成果,开化法院借助司法大数据,对县域赡养纠纷、继承纠纷的起因、特征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常见的多个子女赡养推诿、外嫁女继承权利的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这份报告帮我们清晰梳理了近年来辖区涉家事案件的诉讼情况,对我们开展相应的村户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司法助力。”当日,参加座谈会的镇村干部纷纷点赞道。

  为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开化法院健全完善“数助决策”机制,针对各乡镇反家暴保护、家庭教育等区块作出可量化、可测评的预警分析报告,依托基层综合治理平台线上发送诉讼风险预警单,精准助力处于中高风险等级的乡镇,提前排查家事矛盾风险隐患,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和隐患整改率,以家庭和睦促社会和谐,助力社会“智治”水平提升。

  在2023年1月召开的开化县两会上,开化法院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家事审判相关经验做法,受到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肯定。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