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业态、产品创新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2023-03-22 09:04:16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王晨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高度,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通过文化产业、业态、产品等具体载体创新发展,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增强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过程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例如,近年来,拥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河南,围绕星罗棋布于中原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存,打造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墨舞中秋帖》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让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春潮涌动,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就是优化文化产业的有力例证。

  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市场主体的源头活水。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唯有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方能形成人才尽来的发展态势。应突出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加快文化创新发展步伐中不断推动市场主体规模扩大、整体实力提升。存量市场主体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新增市场主体是文化产业的新生血液,应优化环境、创造条件。此外,还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各展所长,在提供个性化、多样性、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形成比较优势,让人才创新创意的活力竞相奔涌。由此在实践中守正创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推动“两创”落实落细。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文化需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因此,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重视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让数字化赋能文创,更多满足人民文化新诉求、高要求。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培育数字出版、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系密切,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多元彰显传统文化之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