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曼宜陪孩子向记者展示他的绘画作品。李淑婷 摄
1月15日,北方小年刚过。一大早,刚步入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大门的少年法庭法官刘曼宜就接到了母亲的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回家想吃些什么。
三年没有回家探亲,刘曼宜十分理解母亲的期盼。但此时的她无暇多说,因为迎面走来了调解员侯美玲。趁着周末没有庭审活动,她俩约好去昌平区沙河镇开展一次判后回访。
“这是我第一次引入社会观护制度审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我想去看看。”刘曼宜告诉记者。
一旁的侯美玲也说:“当时和孩子谈话的时候,就感觉他特别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们提及的孩子小磊(化名),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2014年父母离异后,时年2岁的小磊被判给了妈妈抚养。由于妈妈常年在北京打工,不得不将小磊托付给亲人看管。八年来,小磊辗转于山东、河北等地,小小年纪已转学四次。2022年,小磊爸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将抚养权变更到自己名下,随自己在北京学习生活。
本案中,刘曼宜果断引入社会观护制度,委托专业社工人员对小磊成长环境、个人意愿等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并出具观护报告,作出了小磊更适合由爸爸抚养的判断。经过调解,小磊妈妈同意将小磊的抚养权变更至小磊爸爸名下。
回访的地点约在了小磊妈妈租住的房子里。调解协议生效后,小磊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小磊,住到了小磊爸爸开的洗车店附近。白天,小磊由爸爸接送上学,晚上则和妈妈住在一起。
小磊爸爸告诉刘曼宜,他的洗车店年前正是生意繁忙的时候,但他计划17号就给自己放假,然后带着小磊回京郊农村过年,“春节打算带他逛逛庙会,感受一下地道的北京年味儿。”
小磊妈妈马上要回山东老家陪年迈的父母过年。她坦言,小磊交给爸爸很放心,“是法院让我们找到了陪伴孩子的最好方式。我和孩子爸爸现在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共同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此前,在社会观护报告中,刘曼宜了解到小磊喜欢画画、拼乐高。这次回访,她也特地给孩子带了一套彩笔和乐高模型。令刘曼宜倍感欣慰的是,如今的小磊已然成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他不仅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入座,兴高采烈地说起自己担任了学校的广播员,还现场展示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临别之际,他更是回赠给刘曼宜一幅自己的新画作,祝福她春节快乐。
返程途中,汽车不时在霓虹闪烁的高速隧道里穿梭,刘曼宜的思绪也在时空隧道里飞越:一周以后,小磊第一次和爸爸逛着北京的庙会、妈妈在山东老家陪老人过年;而在她河南南阳的家中,母亲正端出一碗久违的、热气腾腾的羊肉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