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并敲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重点。
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并进入全面深入推进阶段。下一步,要全面统筹推进,抓重点、补短板,将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活力,擘画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图景。
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会议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强调,要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在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任务。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振兴完成了规划制定、政策体系构建等“四梁八柱”基础工作,各地的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深入推进阶段。他指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五个振兴”的进展程度存在不同,亟需全面统筹部署、协同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表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的方针。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加快注入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
“目前,人才振兴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短板。要加快培养当地的乡土人才,并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大学生、农民工、能人以及企业家等外来人才,最大程度撬动更多资金、技术、理念等先进要素,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韩一军说。
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会议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强调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果说发展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是国家安全的需要,那么发展特色产业,就是乡村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以及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累计建成15.6万座初加工设施、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70.6%;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2万多亿元;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一批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下一步,将加快制定完善乡村重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聚焦“粮油猪、牛羊奶、禽蛋鱼、果菜茶”等12个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七大行动,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
“未来,还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为农民带来新的增收渠道,为乡村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韩一军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会议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强调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比2021年提高5个百分点;截至11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7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2年,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中的战略地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檀学文表示,下一步应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的经营管理,完善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基础,将更多普通农户纳入产业和就业帮扶体系。
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会议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檀学文认为,农民持续增收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落脚点。要注意加强产业发展与农户经济的联系,增强产业发展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当前,各大电商平台积极打通农业供应链,构建‘农户+供应链组织者+消费者’的短供应链模式。这些实践可以更好地联结供应端与线上需求,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种养殖等深度融合,帮助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沛指出。
在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方面,檀学文建议,一是健全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普惠公平的劳动力流动和就业;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健全农村市场环境和条件,鼓励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