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上帝之手”与看得见的公正
2022-12-09 08:42:5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范京川
 

  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的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激战正酣,本次卡塔尔世界杯采用的很多“黑科技”,如 “视频助理裁判”(VAR,Video-Assistant-Referee)系统以及在本届世界杯首次使用的“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SAOT,Semi-Automated-Offside-Technology)系统,尤其令广大球迷印象深刻。在11月22日对阵沙特的比赛中,阿根廷队上半场有7次越位,其中的3粒进球被SAOT系统判定因越位在先而无效,球迷也调侃阿根廷完成了“越位帽子戏法”。除此以外,本届世界杯揭幕战中的首个进球同样也因越位而被判定为无效,从而使得厄瓜多尔队的该粒进球成为世界杯历史上首个被SAOT系统吹掉的进球。回到36年前,同样是阿根廷队,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著名球星马拉多纳用手将球打进英格兰队球门,当值主裁判判定进球有效。这就是足球场内外为人津津乐道的“上帝之手”事件。

  时过境迁,两相对比,在视频成像、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有了VAR及其功能延伸的SAOT系统,足球场“上帝之手”的经典场景还会重演吗?有观点认为,主裁判已经成为VAR的“傀儡”,甚至可以取消主裁判。反对者则认为,VAR和SAOT均是辅助工具,本身不具备主裁判的职能,是否判罚违规,仍然需要主裁判结合规则进行分析后作出判罚决定。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则,一旦检测到越位,SAOT系统将向VAR系统发出警报,再由VAR系统提醒主裁判,最终作出决断的依然是主裁判。

  面对此种技术与伦理的争议,或许可以从体育规则与法律规则本身及运行高度同质的角度予以剖析。裁判可以看作是足球场上的法官,其适用足球比赛规则判定球员行为的效力,与法官在法庭依据法律或先例判定当事人行为的合法性,二者并无本质区别。无论是足球竞赛判罚还是法官裁断案件,追求的永恒价值在于公正。公正的要旨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视同仁,以看得见的方式无差别对待。这样的公正,不可能仅仅单一的依靠冰冷的机器和技术,也不可能脱离现代技术而回归原始的倚仗人力,它必然是人和技术完美的结合。

  过去几十年来,足球比赛一直是以一个主裁判和两个边裁的裁判模式进行。囿于人类注意力的局限,赛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难免会导致裁判作出错误的判断。尽管误判、偶然性、爆冷遗憾、以弱胜强,本身就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足球运动的魅力之所在。但是,误判、漏判等损害了比赛的公正性也毋庸置疑。正是出于对看得见的公正孜孜不倦的追求,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足球场上的广泛运用。VAR和SAOT系统等其他高科技辅助技术手段介入足球竞赛,根本目的在于营造公正的比赛环境。无论是对实力强劲的大牌球星还是不知名的鱼腩球队,适用同样的规则和同样的辅助系统进行判罚。VAR和SAOT系统的即时提醒和当场回放,能够让全世界球迷第一时间清晰地了解到主裁判作出判罚的原由。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辅助系统的精准和无差别对待不仅成就了赏心悦目的足球比赛,更获得了球场内外的一致认同。诚如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著名的“光头裁判”科里纳所言,“用科技手段辅助裁判员,会令足球更加公平,更加透明”。在这个意义上,有了VAR,再也不会有“上帝之手”。

  说回司法裁判。法律,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之化身,它一视同仁。可以令贪赃枉法的总统沦为阶下囚,也不会因为路边拾遗老人的身份而苛责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而审判公开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路径。意大利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18世纪中叶在其传世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当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自此,摒弃秘密裁判,推行公开审判成为全世界通行的诉讼原则。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方兴未艾的信息化建设,将审判公开在“云端”呈现,及时、高效兑现看得见的公正,成绩斐然。制度层面,《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构筑起全方位、系统化的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搭建起智慧法院的四梁八柱。实践层面,语音输入法掀起了无书记员记录的庭审改革,解放了人力;“云上共享法庭”让千里之外失散多年的父子“云端”再相见,公正得以跨越地理空间的阻隔第一时间到达;法庭审理、裁判文书公开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让公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电子送达、电子档案大大减轻法院和当事人负担的同时,也让公正以更高的效率得以实现。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离不开技术进步,法官仍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拥有最终决定权。因此,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人民法院,审判效率更高了,司法更加公正透明,人民群众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大大地增强。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