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中央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决策部署,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紧扣龙华区“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率先推进基层治理平台与法院解纷平台融通联动,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收集上报、一盘棋分拨处置、一竿子跟踪督办、一口径监督考核,推动辖区矛盾纠纷从多发频发向少讼无讼转变。今年7月29日,法院融平台矛盾纠纷案件正式进入区数字治理分拨平台,截至11月15日,全区四成以上社区实现少讼无讼。
“深圳市龙华区‘党建引领数字治理’统一分拨平台与深圳法院多元解纷融平台的对接联动,是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全资源全力量,压实诉源治理主体责任,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效的有力举措。”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师玮如是说。
平台互融
矛盾纠纷实现分拨处置
今年7月12日,李某通过某连锁商场的微信小程序成功预订2瓶贵州茅台酒,支付货款2998元,并选择位于龙华区大和路的门店作为自提门店。随后,李某携带相关资料前往提货,但门店以订单实名认证信息姓名与原告身份证不一致为由,拒绝交付货物。
李某认为,身份信息不一致是商场微信小程序系统错误导致,且提货码界面载明的身份证号码与本人身份证原件一致,可以认定其即为购买人,门店应当依约交付货物。因双方争执不下,李某向龙华区法院提起诉讼。
诉前调解阶段,龙华区法院将该纠纷通过融平台导入数字治理分拨平台,经龙华区分拨中心按“事件——部门”匹配规则全盘处置后,分级分类分拨至观湖街道润城社区处置。调解过程中,润城社区充分发挥熟悉社情民意、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成功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让李某成功提到2瓶茅台酒。龙华区法院及时做好案件撤诉等后续工作。
“社区、街道、各职能部门贴近基层一线,人熟、地熟、情况熟,在矛盾纠纷化解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平台分拨处置,一些矛盾焦点清晰、诉求简单的纠纷在诉讼前端得到有力筛除,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减少了当事人诉累。”龙华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永强说道。平台对接以来,截至11月15日,累计上传矛盾纠纷791件,成功分拨733件,平均7天即可回传处理结果。
制度加持
属地解纷实现高效运转
“终于拿到钱了,社区调解靠得住!”近日,深圳市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况某激动地说。
2021年10月,况某所在的科技公司与深圳市某印刷包装公司订立材料加工合同,由科技公司提供材料加工,费用月结。供货后,印刷包装公司拖欠加工费8.07万元半年有余,多番催促下,陆续偿还2万元,但余下欠款久拖未结。无奈之下,况某来到龙华区法院寻求帮助。
“为实现矛盾纠纷属地实质化解,我们与街道共同制定了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法庭庭长‘两列席两参加’联席会议制度,为街道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就地解决。”龙华区法院观澜人民法庭副庭长唐强介绍道。
根据属地原则,案件分拨至松元厦社区工作站后,观澜法庭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引导工作站调解员对双方争议焦点和重点分歧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情、理、法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剩余的6万余元分5期偿还并现场完成司法确认。至此,平台分拨的首起合同纠纷顺利化解。
此外,为强化平台应用实效,龙华区法院积极推动龙华区数字治理建设领导小组配齐跟踪督办、监督考核机制,将办理情况纳入区级年度绩效考核,切实压紧诉源治理主体责任。通过制度加力、考核加压,属地诉源治理成效显著提升。目前,“主管部门靠前、法院协作共治”的多元解纷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府院联动
重大矛盾实现圆满化解
“您好,双方已线上签订调解协议,该司法确认的民事裁定书将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发送,请您留意查收。”日前,某装饰公司终于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盖章,代表338名劳动者的陈某激动地欢呼,他们心头压着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今年6月,某装饰公司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引发员工欠薪、货款拖欠、工程停工等系列性矛盾纠纷。自6月25日以来,涉事欠薪员工、装修业主、供货商、分包项目经理等群体多次在公司内聚集维权,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
考虑到该事件涉案人员广、金额大,矛盾随时可能升级,龙华区法院迅速将该群体性纠纷通过数字治理统一分拨平台引入行政调解程序。依托平台协同办理、联席研判办理机制,区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专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升级各职能部门沟通频率、联动力度、处置成效,推动维稳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处置现场,街道办围绕争议焦点开展调解工作,住建部门对装饰公司违约和迟延履行支付义务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法院向各部门提供法律指导,开展司法确认工作……经各部门协调努力,累计成功指导仲裁调解、开展司法确认共953件,合计金额5850.44万元。
“数字治理分拨平台就像一张网,将全区各部门紧密连接起来,任何矛盾纠纷落到这张网上,都能被快速分解、妥善处置。”在龙华区法院龙华人民法庭副庭长江涛看来,数字治理分拨平台引导下的府院联动、庭所共建是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