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五心”法庭护民安
2022-11-23 15:13: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阳烨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五亩人民法庭坐落于灵宝市五亩乡,服务于五亩乡、朱阳镇、苏村乡3个山区农业乡镇,辖区面积1616.61平方公里,人口13.8万人。近年来,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五亩法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要求,突出便民、利民、为民主线,围绕治源、创新、赋能、固本核心,着力打造“五心”人民法庭,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

  红色法庭——赤心为民

  “今天的现场会形式新颖,让我学到更多处理村民之间矛盾纠纷的方式,对我以后进行调解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朱阳镇朱阳村民调主任说道。

  “作为一名律师,朱阳也是我的家乡,以后大家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也希望大家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河南华灵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学军说道。

  “希望以后通过多种形式普法,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现场群众说道。

  10月15日,五亩法庭在灵宝市朱阳镇烟火崖组召开诉源治理工作现场会,受到现场群众一致称赞。

  近年以来,五亩法庭结合辖区地域特点,汲取攻坚克难“窄口水库精神”、朱阳革命老区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发挥法庭文化建设带动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宣传独具地域特色的道德经思想,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的示范带头作用,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变群众上门为法官下沉,及时就地预防化解纠纷,有针对性地推出法律咨询、诉前调解、普法宣传等,并通过与村组联合开展道德讲堂、好人代表评选,以“德治+法治”在红色土壤上厚植为民情怀。

  烟叶法庭——一心惠民

  2022年的霜降,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10月9日早上,庭审正在有序进行着,忽然间传来了当事人的哭声,李艺华法官闻声找到当事人,只听他断断续续地诉说:“一夜之间,霜降突至,今年一年的收成全没有指望,本想等今年烟叶卖了,条件就会好一些,我那个案子欠款就能还给对方,可现在……”

  五亩法庭下辖朱阳、五亩、苏村三个山区农业乡镇,烟叶生产几乎成了老百姓所有的经济来源,辖区有近80%的烟农,这次霜降粗略估计三个乡镇的损失高达5000余万元。

  几经周转,李艺华法官经过与市烟办王主任沟通,法庭在辖区朱阳、五亩烟站分别设立了法官工作站、烟草行业调解委员会,旨在从烟叶种植、生产、出售以及烟款的保管等方面,给烟农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并从源头预防各类型矛盾纠纷的发生,真正将法律知识惠及百姓,回应群众新期待。

  云端法庭——匠心便民

  “原、被告双方,能否听见我的声音?”

  “可以,法官。”

  “好的,现在开庭……”

  五亩法庭辖区均为偏远的山区,且面积广大,有些村庄交通极为不便。五亩法庭推广智慧法庭,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山区群众诉累及外出务工人员参与诉讼不便等问题,互联网庭审功能实现远程庭审、电子签名,巡回审判设备方便干警深入田间户头,就地开展工作,最大程度地为当事人提供了便利。疫情期间,运用智慧法庭,更是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当事人权益保障的平衡。

  2022年以来,五亩法庭依托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运用移动微法院、互联网庭审系统等方式,开展网上开庭办案,在调解、送达、庭审等方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实现网上立案、网上送达、移动庭审、多元调解等服务“掌上办理”,移动电子诉讼服务尽在“掌”握。近两年,五亩法庭网上立案率超过90%,电子送达率超过95%,电子送达覆盖率超过90%,通过互联网调解结案达60%以上,让更多山区群众享受到“数字红利”。

  山沟法庭——热心暖民

  4月25日,五亩法庭干警迎着淋淋春雨,将巡回法庭搬到朱阳镇果园村农家小院。

  原告何某与被告刘某离婚纠纷一案,李艺华法官考虑此案涉及婚姻家庭纠纷,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典型意义,为达到办案与普法并重的效果,在当事人“家门口”就地办案,吸引众多村民旁听。庭审结束后,现场针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及时予以解答。

  2022年以来,五亩法庭先后在五亩乡宋曲村、桂花村、朱阳镇朱阳村、鱼仙河村、果园村、灵宝市西华村,开展巡回审判,现场通过各网格人民调解员,引导群众以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150余人次,并成立朱阳村、营里村、吴家垣村3个村级法官室,培养各村“法律明白人”,探索出“人民调解+网格”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吸纳网格内志愿者、乡贤等人员加入调解队伍,常驻“法官工作站”,预防纠纷126件,从源头预防了一定的矛盾纠纷发生。通过一系列解纷举措,让山沟里的“法官工作站”成为群众“贴心站”。

  山田法庭——真心助民

  10月26日上午,涉及五亩乡某村委会、苏村乡某村委会的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演出合同纠纷两案开庭。

  本是两起事实清楚、案情相对简单的案件,但涉及的是不仅前后两任村干部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包括村书记在内的村干部没有将村委会的公章管理放置在一个重要位置上,法律适用上没有争议的案件如何能让当事人轻易地明白个中道理以及法律规定,成为解决这两起案件的焦点。

  五亩法庭主创的“1+1”调解模式再次派上用场,调解员和书记员的初步摸底为调解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庭上法官着重就法律规定向双方当事人作以详细说明,庭后法官助理进一步就调解方案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两起案件最终都以调解方式结案。

  针对该类案件,法庭积极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及时下发司法建议,建议严格管理、使用公章,并多次实地走访田间地头,向村干部送达司法建议,向村民进行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矛盾纠纷解决精准建议,在“小法庭”山田间,贡献为民的“大智慧”。

  接下来,五亩法庭将继续立足乡村乡情,精准把握职能定位,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以红色基因为引领,深植“五心”为民情怀,完善“服务型”司法的基层治理模式,让法庭成为案件矛盾的化解站,群众诉求反馈的连心桥,用干警“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为乡村振兴、平安灵宝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