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烟雨江南。一群身着汉服的女孩在甪直古镇的一家网红店里,举起印有古镇吉祥物“端端”的咖啡杯自拍。透过复古的花窗,象征法律庄严与公正审判的“甪端”石雕清晰可见,沿着神兽凝望的方向,走过一条马路,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甪直人民法庭。
跨越2500年的历史,串联城市与乡村,细数全苏州35个人民法庭,像甪直这般各异其趣之地还有很多。太仓沙溪、吴江黎里(汾湖)、常熟古里,皆具悠远文脉浸润与厚朴风韵,搭乘时代快车,在司法的恒久守望中,古镇法庭书写了过去的事迹,也铸造着未来的美好。
新旧冲突间的动能转换
古镇的案子五花八门,但要问法庭的法官最怕碰上哪种官司?答案相同:涉及老宅基地的纠纷。背后原因也大概一致:历史遗留问题,事实查无可查。
上世纪80年代起,城乡二元藩篱逐渐破除,古镇掀起一波又一波土地开发潮与招商引资热,至今方兴未艾。“老宅也好土地也罢,经历了集体收归到个体所有的过程,导致其间权利关系极其复杂。”最近,为了一起老人过世引发的子女析产纠纷,太仓市人民法院沙溪人民法庭庭长王月跑了多家档案馆,查不到原始产权登记材料,案件陷入僵局。
这种情况在其他古镇也很常见。“没别的办法,只有反复调解。”在甪直法庭庭长王丽芳看来,就算运气好有记录,囿于彼时登记政策可能一户只上一个名字,能否单纯依此进行法律认定也得打个问号。
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遗留问题还未得到完全消解,新一轮产业加速聚集与资源集约处置的进程也已拉开帷幕。
那些极具江南色彩的“小桥流水人家”风景,只是古镇的一小部分,古镇的经济开发区都在拼尽全力吸引企业进驻,特色产业园拔地而起;大片的农田水塘从以往分散打理变成村委会统筹发包进行种植养殖;老街和景区的商铺被集中收归再统一出租经营……古镇迎接着农业、产业和文旅上的新机遇,挺在司法服务最前沿的人民法庭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与新课题。
“以往案件比较琐碎,民事纠纷占大头,这两年商事案件不仅数量增多,诸如涉及公司解散、股东知情权等新类型案件也越来越多。”王丽芳说。去年一年,只有三名法官的甪直法庭新收案件1590件,办案量最多的一人办了606件。其他三个法庭的案件量也在1500至1800件不等,其中商事案件大都超过一半。
面对人案矛盾,想方设法推进诉源治理,将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倾斜,成为古镇法庭乃至苏州法院的“不二法门”。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沙溪法庭在“太仓药谷”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溪法巡回共享法庭,精准服务园区企业;审结一起沙家浜景区游客受伤的案件后,古里法庭决定多走一步,设置巡回审判点,近距离服务旅游景区。截至目前,四个人民法庭已在辖区各村镇板块挂牌了六个巡回审判点,真正把司法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效果怎么样,案件量说话。因靠近阳澄湖,古里芦荡村鱼塘特别多,前几年,村里把鱼塘租给村民,村民又转租给外来第三人,由于合同到期引发矛盾冲突,每年至少十来起此类案件。常熟市人民法院古里人民法庭庭长赵一波说,这类纠纷很棘手,有时合同到期了,鱼塘里的螃蟹、河蚌还没成熟,一判了之很难保障第三人利益,执行也容易引发群体纠纷。
为此,古里法庭深入村委会,“一案一策”精准选择,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一方面,积极开展巡回审判,秉专业之道、行普法之责;另一方面,针对典型的拒不执行案件,彰显雷霆之势强制清场,刚柔并举,在农村营造守法诚信的浓厚氛围。
法润水乡的书香文脉
青年小吴在黎里古镇长大,几年前去云南旅游的经历激发了他回家乡创业的念头,没想到这条路并不好走。
“当时看到丽江酒吧一条街生意特别火,想着我们苏州古镇条件那么好,何不把风景变钱景?”小吴说干就干,一下子投资200万元在镇上开了一家面积为500多平方米的酒吧,并与房东也就是古镇经营方签了长达20年的租约。
谁也没料到,疫情来势汹汹,游客和本地人的生意都难做,小吴一时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好几个月租金。吴江区法院黎里人民法庭收案后考虑到,如果直接解除租赁合同,小吴将血本无归,酒吧停业也不利于古镇后期招商运营,于是多番组织调解寻求共赢方案。
“最后就在这里签订了调解协议。”黎里法庭庭长厉昱中站在古镇巡回审判点,指向不远处一桩灯光闪烁的二层小楼,“那就是小吴的酒吧。”减免了部分疫情期间的租金后,小吴得以喘口气恢复经营,正努力将酒吧打造成古镇的地标性商家,圆自己一个“文艺青年”的梦。
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淌,滋养了民风民俗,也浸润了司法理念。“不能就案办案,一定要详尽调查摸透背后渊源,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这是四位庭长不约而同的要求,也是在司法实践中彰显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
扎根法庭20多年,赵一波印象最深的是一起“外来妹”离婚案。“夫妻不和、婆媳掐架,丈夫铁了心离婚,受伤的婆婆还要追究儿媳的刑事责任,一连串闹出好几桩官司。”一槌判下去,万一当事人想不开怎么办?如何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始终是赵一波追求的方向。通过走访当地妇联和邻居了解实际情况,他花费半年时间不厌其烦地“背对背”“面对面”做工作,最终以各方都接受的方式一揽子解决纠纷。
国家战略下的古镇视角
黎里法庭所辖的元荡村,有一座全长585米的慢行桥,勾连起上海青浦和苏州吴江。步行就能实现的跨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进程,这其中就涵盖“全域协同”的法庭工作联盟机制。
去年6月,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上海青浦的12家人民法庭在吴江区签署备忘录,通过深入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全方位增强示范区司法协作机制效应。
对黎里法庭而言,这一机制的建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作用。
因为江苏和浙江以及上海的赔偿标准不一样,有的情况下算法不同可能会拉开几十万元的差距。如今,三地法庭之间互通有无,还会针对具体个案集体研判,妥善化解了一批相关纠纷,也对尝试先行统一示范区三地司法裁判尺度、加强常态化司法协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勇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四地古镇没有只发展旅游业,而是选择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的支柱性产业,这也给四地法庭打开了更多服务切口。
不久前,吴江区电梯行业诉源治理推进会在黎里法庭召开,法庭将创新推出的“黎解里纷”品牌引入电梯行业纠纷治理。
暮然回首,千年古镇烟火漫卷,小桥流水书香飘逸,产业进击百尺竿头,对古镇长远发展的司法支持,让古镇焕发了新的青春。放眼未来,要真正做强古镇实现蜕变,时间、政策和法治,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那水,那桥,那人,一切尽在古镇法庭的司法守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