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院召开“双进”专项工作分析研判暨第四次调度会。刘辉 摄
陕西高院召开“深化破产审判机制创新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张兴仁 摄
陕西高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张兴仁 摄
陕西高院院长李智(左三)在西安市鄠邑区法院草堂法庭诉调对接室调研。资料图片
2020年3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双进”(“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专项工作,要求全省法院横向找差距,纵向找目标,以“摸清底数、查找短板、强化措施、提升质效”为总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项目带动、实践检验,不断推动解决影响办案质效的难点、堵点,推动全省法院审判执行提水平、整体工作上台阶。
对症下药
突破短板问题
“近年来,陕西法院全面加强各项工作。纵向看,全省法院工作整体呈现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但是横向比,与先进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开展‘双进’专项工作,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陕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智在全省法院工作会议上强调。
“双进”(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专项工作直面陕西法院审执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聚焦核心质效指数,提出进步进位要求,解决人案矛盾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不是口号,必须有指标、有措施,可统计、可分析、可量化。为此,陕西高院逐项研究破解影响全省法院审判执行质效的难点、堵点,秉持项目化思维,研究确定了24个提升质效项目。
在提升案件质量上,陕西高院加大审判指导供给,先后制定《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件审判工作指引》《关于民事案件中逾期利息裁判有关问题的规定》等14个文件,解决审判中的重点难点。
案件质量评查是加强审判管理的有力抓手。安康市两级法院的“双向评查异议反馈”机制工作经验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这项机制在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级监督的同时,还允许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作出的裁判提出异议,并由此启动上级法院对自身裁判案件的强制评查程序。”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范化冬说。得益于该机制,2020年,安康市两级法院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为2.27%、生效案件发改率为0.03%,发改率指标全省最优。
在提升审判效率方面,陕西高院改进民事再审申请案件审查工作办法,全省各中院成立民商事案件二审速裁团队,西安市两级法院与西铁市两级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同时大力提升审判智慧化水平,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全面提速。
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法院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为3.97%,比2019年进步0.78个百分点,尤其在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纠纷案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等领域降幅明显,裁判尺度更加统一。
2021年,全省法院全年受理案件106.17万件,上升39.22%;办结案件96.43万件,上升34.74%。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8天,法官人均结案数243件;各中级基层法院服判息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9年有明显提升。
效率提升的同时,法院审判品牌效应也在凸显。两年来,陕西法院有18个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选为服务民事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不同领域的典型案例。先后有5篇裁判文书入选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2场庭审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
胸怀大局
创新理念机制
陕西高院高位推动,建立挂点督导机制,高院11名院领导分别挂点11个中院,深入基层调研督导,协调解决基层法院存在的困难问题。建立了“双进”专项工作常态化研判调度机制,对于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审判执行质效明显滞后的法院进行函询、约谈,排名在前的法院介绍经验,排名靠后的法院表态发言,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促进“双进”专项工作深入推进。
全省三级法院同向行进,靶向发力,司法行政部门与审判执行部门加强联动,凝聚合力,横向广泛积累,纵向有序构思,“双进”专项工作使“大质量、大效率”工作理念在陕西法院得以生动体现和实践。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法院开设内网专栏,集中发布“双进”专项工作动态,定期晾晒“双进”专项工作成效,促使法官转变思想,树立重在改进工作的理念,以工作改进促质效提升,为“双进”专项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双进”专项工作的开展,以强大的磁场效应汇聚起全省法院争先创优的强大合力,凝聚起比学赶超的强烈共识。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部署开展案件质效提升年、执行改革深化年、诉源治理推进年等活动;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实际启动办案质效大提升、院长公开大接访等活动;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部署开展“人民满意度提升工程”和“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2021年我们庭收案数大幅增长,但大家的干劲、拼劲却比以往更足,我个人共办理案件241件。”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陕西高院行政庭法官徐炯介绍道,“双进”专项工作催生出一种奋斗的韧劲,给全省法院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全国人大代表方兰表示:“陕西高院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推出的‘双进’专项工作,凝聚着省高院决策层的智慧与使命,彰显着各级法院干警的执行力与责任心,是对追赶超越要求的进一步落实,其生长曲线与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曲线高度吻合,契合中央和我省各项部署要求。”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人民法院承担的重大政治与历史使命。
今年5月17日,陕西高院举办“深化破产审判机制创新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执转破”直通机制工作指引,统筹解决执行难和企业破产难问题,进一步优化陕西法治营商环境。
近两年来,陕西高院相继印发《关于为做好疫情防控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和服务自贸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具体指导意见,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秦岭珍稀野生动物司法保护基地、秦岭红豆杉司法保护基地等多个司法保护基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用司法守护绿水青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各部门各条战线都要这样做谋划,让新时代追赶超越在本部门本条战线更加具体、更可操作。”陕西省委主要领导对“双进”专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陕西高院作为唯一一家发言单位在省直部门进一步谋深谋准谋实追赶超越目标任务举措推进座谈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群众立场
提升司法水平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法官永恒的追求。
近日,有位当事人从200多公里外驱车来到石泉县人民法院后柳人民法庭,给法官送来了一面印有“浩然正气坦荡执着”8个大字的镜子。
事情要从该法庭最近调解的一起汽车买卖合同纠纷说起。咸阳某汽车销售公司的负责人,也是这位赠送镜子的当事人,因车辆买卖和过户问题与在石泉县的卖主发生纠纷。因双方对立情绪较大,一方当事人又在外地,案件办理一度陷入僵局。为妥善化解纠纷,承办法官采用电话沟通、微信交流、面对面交谈等多种方式与当事人沟通。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情况下,法官拿出了合理的方案,案件得以成功调解并现场履行。
“一面镜子,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展示了司法的公信力,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同时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后柳法庭庭长叶松说。
车驰双轮,鹏展两翼,全省法院以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司法需求为出发点,完成49项司法改革和62项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打造诉讼服务新局面。开通“陕西移动微法院”“微庭审”,全面启用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网上开庭等互联网司法新模式,使“指尖诉讼、掌上办案”成为常态;建成“24小时自助法院”“司法鉴定管理平台”和“道交一体化”特邀调解工作室,司法服务更显温度,更有力度;不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上线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立案辅助、案件关联、串案分析等19项辅助办案功能,上线运行费款管理系统、审判执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等系统,建成陕西法院“云中心”,为法院工作提质增效插上“翅膀”。
“送达难”一直是阻碍司法效率提升的一大难题,直接影响案件办理流程的有序推进。神木市人民法院突破“送达难”瓶颈,成立了“集中送达中心”,由社会化、专业化团队开展送达工作,推行“二线一查”集约化送达新模式,单案最快送达时长仅为10分钟,大幅提高了送达效率和成功率。
全省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力打造联动共治新格局。陕西高院报请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陕西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目前,全省已有991个特邀调解组织和3442名调解员接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88个诉讼服务团队入驻当地综治中心,让解纷更便捷,让群众更无忧。
质效双升、动能增强、人心思进,一个个可喜的变化正成为陕西法院奋进的鲜明标签。
今年,陕西高院在总结两年“双进”专项工作的基础上,部署常态化推进“双进”专项工作,要求全省法院把“双进”作为一种思想自觉、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习惯,融入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形成全省法院工作你追我赶、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
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响应,出台意见常态化推进“双进”专项工作,聚焦执法办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为期两年的‘双进’专项工作中,我们总结出理念指引、领导挂点、项目带动、注重实效等一批成功经验,实现了审判执行提水平,工作目标上台阶,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一个总目标、把握一个总要求、贯彻一个新理念、坚持一套好方法、打开一个总引擎,常态化推进‘双进’专项工作向纵深发展,持续拓展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奋力谱写陕西法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李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