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2021年6月19日,舒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敏同志连日加班,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送医全力抢救无效,于6月28日11时41分因公殉职,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和战友,离开了他挚爱的检察事业,年仅53岁。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永葆了党员本色;他是一名普通的检察干警,又是一名出色的检察官,扎根办案一线,甘于平凡铸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感人篇章;他是一名普通的驻村指导员,又是一名踏实的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忘我工作,倾情奉献自己的心血汗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得原六安地区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舒城县政法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为深切缅怀王敏同志,本公众号特转发新华网《33载初心不改,以检徽之名守护公平正义》相关报道内容。
“爸爸活着的时候就告诉我,如果哪天他走了,让我们把他的眼角膜捐献出来。因为他说过,检察官的眼睛是最亮的,能够看清世间是非与善恶!”当王敏的女儿哭着说出父亲遗愿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2021年6月28日,对舒城县人民检察院的全体干警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天。该院副检察长王敏在加班回家的途中突发疾病,虽经多次手术,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有醒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
最亮的眼睛,最美的奉献
“检察官的眼睛是最亮的,能够看清世间是非,我要把一双洞察善恶的眼睛留在世上!”这是王敏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1988年,王敏同志从安徽省司法学校毕业后,分配至舒城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从检察院一名最普通的书记员,到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到控申科副科长、公诉科副科长、公诉科科长、检委会专职委员,默默付出,勤勉工作,2019年,他被任命为舒城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也是舒城县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曾荣获“优秀党员”“优秀政法干警”“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邂逅法律,终身不渝。从检33年,王敏将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检察事业,用坚守书写着责任与担当,共办理刑事案件近2000件。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他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2011年,王敏主办“皖西涉黑第一案”,面对近半米高的证据材料,他成了灯火阑珊的夜归人,在1个月的期限内形成了9万余字的审查报告,精心准备了上百页的庭审预案,从宣读起诉书到庭审指控,连续开庭7天,最终使26名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2011年至2019年,王敏主办或领办的“何氏兄弟”涉黑案共有124本卷宗,约19840页;张春流等涉黑案中,卷宗达97本,约15520页,方林生等涉黑案中,有103本卷宗,约16480页,工作量巨大,这三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犯罪事实100多起,犯罪嫌疑人61人,黑恶势力被依法惩处,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日出到星辰、从检察院旧楼到新楼、从青丝到白发,王敏同志初心如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他的心愿仍然是奉献社会,成就他人,把光明和正义留在人间!
“爸爸,希望你以后的日子无忧无虑,时常来我梦里,我相信你是天上最亮的星星,就像你那双明亮的眼睛,照在我未来的路上,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我以你为傲,并以你为榜样。”就像王敏女儿朋友圈里说的那样,那双明亮智慧的眼睛是王敏生前惩恶扬善的见证!
老旧的自行车,永久的自律人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当时做的什么手术,经历了什么样的镇痛。”舒城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孙燕说,“当时是周末,我去他家汇报一个涉黑案件,见到他时,我感觉他精神气色欠佳,问他是不是身体不适,他也不说。半小时后,在与他探讨案件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不对劲,便问他要不要去医院。许久,他才尴尬地说:“早上刚从医院回来,乘着假期做了一个小手术,已经完全恢复了,没有任何问题”,并嘱咐我回单位后一定不要讲出来,要做好保密工作,千万不能因为他影响了大家办案。次日,他就正常回单位上班,我也按照约定一直替他保守这个秘密至现在。
“王敏同志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的事情无所谓,最怕因为自己给别人带来麻烦,生活上我们都觉得他有‘自虐’倾向,对待自己可以说是既‘苛刻’又‘吝啬’。”身边熟悉他的人都这样说。
从检33年来,当别人自行车代替了步行、小轿车代替了自行车上下班时,王敏的一辆老旧式自行车陪伴至今,风雨不改,直至他突发疾病的那一刻,还骑着他那辆老旧式自行车在加完班回家的路上。家里全部的家具还是十几年前置办的简陋沙发,一个兼当饭桌和茶几的圆桌。但即使这样,每当遇到院里举办各种爱心募捐活动,救灾、扶贫时,他总会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时,捐款捐物。
一部“法规大全”,一颗“定心丸”
“这是上周我向‘王师傅’借阅学习的检委会手稿,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归还,他就已永别。”检委会秘书小张手里拿着三张王敏同志写在检察官联席会议记录上的手稿哽咽道。这份手稿的空白处写满了案件事实、审查情况和量刑建议,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细致入微,体现了一名检察官的办案功力、责任担当,见证了一位检察官的认真、严谨和仔细,也提醒着每一位办案人员,司法办案来不得一丝马虎。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王敏更多的是“扶上马”,还要悉心“送一程”。“每次遇上疑难复杂的案件,去王师傅办公室向他请教时,他总会从一堆卷宗中探出头,透过老花镜反问你:‘你自己有什么意见呢?’他自己学习的时候看见好的司法观点和案例,总是乐于分享给我们,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条例、规定,每次我们找不到法规依据的时候,他总能说出参考依据,我们私下总会说他就是一本行走的‘法规大全’。”说到王敏,舒城县检察院的年轻干警总有说不完的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王敏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的精神,也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检察官们。多年来,他分管的刑检部门也多次被省、市检察机关评为先进集体,多次立功受奖。经他淬火磨砺的青年干警,有的获得“全国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全国调研骨干人才”,有的荣获了“全省优秀公诉人”“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等,有的已经担任了部门负责人,有的则成为了部门业务骨干。而每当青年干警取得优秀成绩时,他都开心得像个孩子。
“你们能够超越我,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在年轻干警心里,王敏就是一颗“定心丸”。他不仅对自己高要求,更以匠人之心传承检察薪火,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把自己专业见解和法治理念分享给干警,为检察系统才培养做出甘为人梯的奉献。
不让正义“缺席”,无愧群众期盼
作为一名检察官,检察蓝就是群众心中正义的希望,为了这份“希望”,就要做好亲人最需要时“缺席”的准备!
王敏常说,年轻的时候对自古忠孝两难全还不是特别理解,成家立业之后深有体会,常觉得亏欠身边的亲人太多。但作为一名检察官,每当犯罪份子受到应有惩罚时,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王敏兄弟三人,作为家中老大,他却时常在父母、妻子最需要的时候缺席。2021年5月中旬,妻子因病需要动手术,远在宣城工作的女儿一时无法赶回。挂号、拍CT、办理住院手续等,全部由妻子一个人完成。2020年,王敏岳父需要在南京手术治疗,当时正处于扫黑除恶的关键时期,王敏承办的涉恶案件即将开庭,向妻子简单交代后,将所有事宜交给了妻子。妻子从南京到舒城,再从舒城到南京,来回近500公里,硬是将父亲从鬼门关抢救回来。面对消瘦的妻子,王敏心中充满了愧疚,但当每一名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罚,被害人露出欣慰的表情时,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微不足道。
冷风掠过回忆,先生音容宛在。王敏同志用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甘守清贫,以检徽之名,守护着公平正义!他有限的生命无限绽放,姿态万千,深情不变!
怎么能无怨无悔?就是像周会明那样,像魏晶晶那样,像王敏那样,将毕生的心血和生命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用坚守追逐梦想,用行动践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