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东县有2个朝鲜族乡、11个朝鲜族屯,会说朝鲜族语言的“双语法官”吕仙华所在的鸡林人民法庭,负责审理全县朝鲜族群众涉诉案件,也是鸡东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的“试验田”。
初春三月,记者走进了鸡林乡,目及所见,一片祥和幸福。当提及吕仙华,很多群众都说:“我们相信,她在哪,公平正义就在哪。”几天来的采访,记者发现,群众对吕仙华如此之高的评价,得益于鸡东县家事调解“仙华样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释放出的活力与“红利”,在破解“剪不断、理还乱”家事矛盾上探索出了司法良方,为“天下之本在家”、稳固家庭这个社会基石创建了优良法治环境。
做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法官
吕仙华认为,一名法官一生能审理几千起案件,但对于百姓来说,也许一生就打这一次官司。法官一个亲和的眼神、一句真情的问候,都会让当事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鸡林法庭有一个家事法庭,中间是圆桌,当事人的坐席处摆放的桌牌由原告、被告换成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如果不是看到墙上悬挂的“家事法庭”,怀疑这里开的是家庭会议。
对此,吕仙华解释说,家事审判不同于其他案件审判,亲情矛盾是诸多矛盾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一种。营造家的温馨环境,更有利于亲情沟通。只有做一名会沟通、且让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法官,才能化解好当地朝鲜族的家事矛盾。
鸡东县一些老年朝鲜族群众,汉语说得不太好,发生纠纷表达不好诉求。吕仙华是朝鲜族,善于与他们沟通,进行释法析理,把道理揉碎了、掰开了,耐心细致地讲给他们听。她审理的民商事案件有80%以上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隋大娘的土地纠纷长年得不到解决,找到了吕仙华,准确表达出了诉求,获得了满意结果。她说:“打官司就找吕仙华,她能听懂咱说的啥。”外市县的朝鲜族群众也慕名来找吕仙华咨询法律。
鸡东县法院党组注重培育吕仙华“双语法官”品牌,规定由吕仙华所在的鸡林法庭统一受理全县朝鲜族群众涉诉案件,并在鸡林法庭设置家事审判庭,由吕仙华主导家事审判改革。
吕仙华善于听群众“絮叨”,群众喜欢她,乐意把心里事和她说,她也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我爸走了,临终前,叮嘱我一定要见你。”这是吕仙华审理的一起赡养案件被告小刘给吕仙华发来的微信。小刘的父亲80多岁,有6个子女。刘父到法庭告子女不养老,要求增加赡养费。吕仙华主持调解达成了协议。
亲情是难以割舍的,老百姓向往的是家庭和睦。赡养案件需要亲情作支撑,吕仙华对此类案件坚持案后回访。“我的心愿是一讼永安,不愿意看到亲情再起波澜。”她说道。
吕仙华将刘父纳入回访对象,不但常到刘父家回访,还把手机号码留给了刘父:“有事您给我打电话。”
从此,接刘父电话,成为了吕仙华常做的事,每次都接听半个多小时,说孩子不回来看他了,这两天孩子的眼神不对劲了等等。吕仙华放下电话,每次都找其子女、邻居、村委会沟通,解决老人问题,指导子女们在精神赡养上多给关爱。
小刘见到了吕仙华,说他专程表达父亲谢意,“我父亲总是给你打电话,是把你当成了闺女,因为你愿意听他唠叨。”
一声闺女称呼,这是群众对信任者的珍贵表达,是家事调解“仙华样本”为群众接受的例证。
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
怎么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感受稳稳的法治获得感。这是老百姓的愿望,吕仙华用司法智慧破题攻坚。“老百姓向往追求的,就是我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她说道。
鸡东县是农业县城,春秋两季农忙时,吕仙华就带着案件到田间地头巡回审判。对赡养案件,就安排到老人家炕头上开庭调解。在村委会设立流动法庭点、诉讼服务站、便民联系处、诉讼联络员,让群众在家门口能联系上法庭,还邀请村委会干部协助找人送达、配合勘验取证、参与调解等,将司法工作送到人民群众身边。针对外出打工人逢节假日回村情况,推行节假日法庭,“群众有急事,假日我上岗”。
鸡林村村委会主任朴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说,前些年,村里有些人到韩国打工,一年就春节这两天回来,过完年就走。“有一年除夕,吕仙华到我们村开庭办案,有一方正月初二回韩国出劳务。看到她为民办案不休息,我们村的群众很感动,以最尊贵的待客之礼邀请她观看了村里演出节目。”
2021年7月的一天,天色已经全黑,鸡林乡某村委会办公室灯火通明,吕仙华和乡网格员徐琳杰在调处一起土地承包纠纷。
这起纠纷的当事人是亲兄弟。2018年以来,弟弟的承包地被哥哥耕种多年,但哥哥既不给承包费也不返地。弟弟找到了徐某申请调处。徐某发现哥哥种的地中含有开荒地,法律上怎么规定?解决方案怎么能让“闹掰”的兄弟心悦诚服?徐某按照“法官+社区(村)+网格+N”多元解纷模式,向吕仙华求助。
吕仙华来到调处现场,现场讲解了法律规定,促使兄弟俩达成了调解协议,一起家庭内部矛盾就此化解。
吕仙华将法庭工作置于县域社会治理工作大局,善于从审判案件中发现归纳出影响社会治理的共性问题,着眼长远,在提升制度治理能力上谋划治本之策。这个多元解纷模式就是她推动建立起来的,有100余件家事案件由网格员先行调处、非诉解纷。为了让这个模式成为社会治理“纠纷终结处”,吕仙华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法庭诉讼平台与全县各乡镇网格员工作平台精准对接,及时为网格员提供法律难题解答、复杂纠纷联合调处等功能,当好网格员依法化解“能力储备库”,对调解成功案件开启调解协议确认的“绿色通道”。
多元解纷模式是吕仙华家事审判改革的一项举措。截至目前,吕仙华参与制定14项审判制度,有18项法律文书编辑成册,建立家事调查、财产申报、家事回访、心理疏导、婚姻挽救、人身安全保护、离婚生效证明、老年人精神赡养保护8项机制,初步形成了家事审判体系,让离婚案件过程更加明晰安全、离婚结果更加满意放心、老年人精神上更加老有所依。这项工作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吕仙华获评“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先进个人”,当选“感动龙江”年度人物。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
最大的收获是人民群众满意
疫情防控影响到法院的线下开庭。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吕仙华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同时积极“云办案”,让“诉讼不打烊”。
“审判服务是解决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善心,去解决群众现实困难。即便付出再多,只要当事人满意,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她说道。
记者在采访时,吕仙华接到了张某的起诉状,要求继承遗产。张某说他尽的赡养义务多,应该多分,但5被告不同意,所以向法院起诉解决。吕仙华了解向被告的送达方式,张某说有4人在外地,因疫情要求无法来参加诉讼。他也急着回外地返工复工。
家事大如天。吕仙华提出了网上开庭建议,并通过张某提供的5被告联系电话,一一征求意见,对网上开庭进行指导。各方当事人均同意网上开庭。当天,这起继承案件“云开庭”,中午时调解结案,下午,张某拿着调解书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了涉案财产相关手续。“我已经在返程路上了,谢谢法庭这么快就解决了我的纠纷。”第二天上午,张某在打给吕仙华的电话中说道。
吕仙华积极应用互联网办案,让群众解决纠纷少跑路。对新收案件,当天通过电话、微信等通信工具向被告送达,对身在异地或疫情防控无法线下参加诉讼的,当即征求意见,径行“云开庭”“云调解”,调解需求“实时知、立刻办”。近年来有近80件案件网上调解。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吕仙华为当地家庭幸福、平安、和谐送去了诸多司法温暖和感动,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法官的社会责任担当。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仙华样本”必然在县域社会治理中闪闪发光。她是这块黑土地上劳动奋斗者群星中最闪耀的一颗。
采访的最后,有一件事让记者深深地感动着。吕仙华在给一起赡养案件做调解时,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等你老了,你家孩子不养你,你是什么心情?”吕仙华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吕仙华这样回答:“正因为我的家庭是残缺的,我才会为更多家庭的幸福和完美而努力工作,愿天下家庭无讼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