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到警营,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他如同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生长的胡杨一般,不畏风沙、不畏干旱,与沙漠对视、与环境抗争。执着付出、无私奉献、维护公平、守护正义,职工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胡杨卫士”。
他就是马国民,现任第二师乌鲁克垦区公安局英苏派出所一级警长。2008年1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自此,马国民扎根基层,一干就是13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2次,优秀公务员1次、破案能手2次,2021年8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一腔热血,守护公平正义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马国民就是一个勇于亮剑的办案能手,他这种敢打敢拼的性格,得益于他在部队15年的磨砺,虽已转业,但从军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法律意味着公平正义,公安民警要捍卫法律,就要维护公平正义。
2012年,辖区出现“神医”诈骗系列案件,先后有多名退休职工被骗,数额巨大、影响恶劣。由于当时辖区监控死角多,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看到被骗的职工,马国民的心像被堵了一块大石头,很不是滋味。他时常独自加班,罗列各类数据,“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他坚信自己能找到线索。
在退休职工伍某再次被骗后,马国民迅速出警,层层分析,从时间节点上推断嫌疑人很可能会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住宿停留。
数九寒天,零下20℃。马国民驱车上百公里,饿了吃口馕,渴了喝口矿泉水,用整整两天的时间,将当时尉犁县的19家宾馆、旅社住宿人员信息全部手工抄回。经过1个多星期的反复比对,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最终,在河南、陕西等地将2男3女共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案件成功告破。
被骗的退休职工知道后,专程来到派出所感谢他,让不善言语的马国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安工作的意义。马国民用一腔热血,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为辖区职工群众遮风挡雨。
一份执着,诠释忠诚担当
“在这里,我只相信他。有他,案子准能破!”因为人口流动性大,辖区治安形势复杂,犯罪案件频发。但职工群众口口相传的有这样一段话:“案件侦破遥无期,匪徒潜藏抓不到,老马来了跑不了,手铐脚镣全带上!”再难的案子、再难抓的犯罪嫌疑人,他总能侦破。
2010年9月19日,辖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某团8连职工刘某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的丈夫赵某自8月20日离家后,再无任何音讯。
虽然经过反复侦查,但案件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赵某的离奇失踪成了马国民的一块心病。
2011年5月3日,马国民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连队棉田边发现一具人的头骨,经检验鉴定确认就是赵某的头骨。马国民紧紧抓住新的线索,在案发地周边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入户走访数百家。经梳理失踪人员赵某的人际关系,马国民发现,赵某与本连队职工许某有一定关系,赵某失踪当晚,曾与许某电话联系。
2011年5月4日凌晨,马国民与战友们对犯罪嫌疑人黄某、许某依法进行传唤,黄某以种种理由搪塞马国民的讯问。在马国民的连番攻势下,黄某如实供述杀害赵某的犯罪行为,案件成功告破。
“要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马国民始终这样要求自己。有时为了一个线索,他可以连续熬夜通宵几个晚上,查看视频监控上万个,同事们经常开玩笑地说:“老马,就是个铁人,你永远看不到他疲惫的时候!”
马国民就是这样,始终将职工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用奉献诠释忠诚,用行动彰显担当,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承诺。
一片赤诚,坚守初心使命
2017年7月,马国民临危受命,借调至特战小分队开展工作。2019年1月,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成立特警支队,马国民再次参与组建工作。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成为兵团级警务实战教官,多次参与新招录民警、司晋司、司晋督培训,牵头制定《特警支队训练与考核大纲》等训练教材、规章制度7册。
在他的带领下,二师特警支队在2019年政法队伍比武中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在2020年第四季度综合演练中,取得自治区第三名的好成绩,先后组织特警队员参加常态化维稳处突演练、社会面巡控、大型活动安保等任务30余次,均圆满顺利完成任务。
2021年上半年,清网行动中,马国民共配合抓捕、押解、审讯及看押各类犯罪嫌疑人20余人次,最大限度把不安全因素过滤在远端、消除在外围。
13年的光阴,马国民始终做群众最“盼”、抓群众最“恨”、帮群众最“难”的事。或驰骋于抓捕现场,让罪犯闻风丧胆;或奔波于大街小巷,让群众感受温暖。
戈壁荒滩,大漠孤烟,他如胡杨般屹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将竭尽所能,始终保持忠诚本色和纯洁底色,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马国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