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办案中求极致,敢于监督,努力做好高墙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她宽严有爱,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全国监所检察业务标兵、全市刑执条线的检察业务专家。
她就是柴冬梅,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派驻女子监狱检察室主任,一名兢兢业业扎根驻狱一线的刑事执行检察官。从检22年来,她曾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百名政法英模”、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检察官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在 2021 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她作为英模人物向重庆市政法系统、检察系统作先进事迹报告 4场次,其先进事迹被《检察日报》、重庆卫视等16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用心用力,当好高墙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2016年,时任五分院监所处副处长的柴冬梅被调任派驻女子监狱检察室副主任。从最开始只负责女子监狱派驻工作,到后来需要负责女子监狱、九龙监狱和长康监狱三所监狱的派驻工作,承担领导交办的巡回检察工作。面对繁重的派驻工作,她和部室同事每天奔波于单位和位于走马的派驻检察室之间,忙碌得不知疲倦。
柴冬梅说,对高墙内的执法活动全面进行检察监督,简而言之,就是既要负责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下均简称为:“减假暂”)这样的“大事”,还要处理服刑人员的食物量是否达标、开水供应时间充不充足、担心孩子没人管等“鸡毛蒜皮的小事”。
“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最后一道关口,“减假暂”是这道关口上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严格依法同步监督,对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确保刑事判决得到严格执行。”她时常要求部室同事要绷紧思想上的弦,确保司法监督权力不被滥用。
女子监狱关押着女犯,九龙监狱关押着职务犯,长康监狱关押着病犯,犯群数量大、结构复杂。为了使每一起“减假暂”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做到严格公正依法,她提前介入办案,深入了解案情,重要办案环节从不缺席。近五年来,她先后参加监狱“减假暂”案件评审会议108次,对监狱拟提请的减刑案件提出不同意见,建议不予提请124件,得到立即采纳116件。她带领团队认真审查每份证据材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先后审查办理了4666件“减假暂”案件,发现提请减刑不当案件46件,得到法院采纳46件,发现裁定不当2件,得到纠正2件,在审查
“减假暂”案件和日常检察工作中注意收集线索,经监督财产刑判项得以执行1160余万元。
有一次,某监狱对服刑人员廖某拟提请减刑,因前期了解到廖某在最近一年的年终考核评审中,被评为较差。柴冬梅认为年终评审为差,说明廖某近段时间服刑改造表现差,减刑间隔期刚到就提请减刑,这对其他表现好能够减刑的服刑人员不公平。对此类情形的减刑把握上,她积极和监狱、法院进行沟通,最终在从严尺度上促成检法司达成共识。之后,无论是监狱案件评审会上,还是和狱警面对面交流时,她都特别注意宣讲减刑政策,强调减刑要适用给表现好的服刑人员,逐渐扭转了执法司法人员将减刑作为对服刑人员的普惠性制度的惯性思维,改变了服刑人员将减刑作为权利而不是奖励措施的错误认识。
2021年3月,某监狱对服刑人员雷某启动减刑,证据显示,雷某达到了减刑条件。可柴冬梅仔细审查核实后发现,雷某减刑考核期内表现并不好。另外,他超过狱内服刑人员平均水平消费,但对被害人的赔偿不到三分之一。“这些现象反映出,雷某认罪悔罪意识差,暴力倾向没有得到矫正。根据相关规定,他不应获得减刑。”柴冬梅提出的监督意见很快得到了采纳,法院裁定不予减刑。
柴冬梅同时派驻三所监狱,工作头绪特别多。如何让检察监督更有效、更高效?她一直在思考,经过尝试和摸索后,一系列创新举措应运而生,这便有了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冬梅工作法”的雏形。她积极推动“减假暂”办理从以往的“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转变,建立从提请到裁定“案件审查报告表”,办案工作全程留痕省时高效;针对三所监狱入卷材料不同,案卷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立卷证据标准,从源头上规范了案卷质量;建立重点服刑人员家庭成员工作单位、收入情况和社会关系调查表,网定有钱人有权人,办案中更加严格细致;总结“减刑案卷审查的重点和方法”在全国检察业务培训班上进行讲授,得到了检察同行的肯定。
柴冬梅带领团队探索总结出“一前移、三查清、四注重”的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工作法,对减刑、假释案件实行精细精准监督,重庆市检察院将其命名为“冬梅工作法”,并于2021年11月在重庆市检察机关推广。
驻狱这几年,柴冬梅对案件证据要求高、把关严是出了名的,监狱里的工作人员刚开始还不太习惯。渐渐地,她的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做法在监狱中赢得了好口碑。“通过共事,我们发现柴主任法律功底深,法律政策把握准,释法说理很有耐心,她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都很精准,我们一般都会采纳。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检查时,我们监狱近几年来办理的案件,案卷规范、严格依法,经得起评查,这还得感谢她平时对案件的严格要求和逐案把关。”某监狱负责刑罚执行工作的同志这样评价道。
有情有爱,让司法彰显人性关怀
从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13年,其中一线驻狱工作5年,柴冬梅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员,通过和他们教育谈话、沟通交流,深知服刑人员因罪入狱理应受到惩罚,但惩罚不是目的。“每个服刑人员都是生命的个体,和你我一样,有亲朋,有牵挂,有期盼。”她将服刑人员的诉求放在心上,及时处理,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服刑人员亲属对阳光司法的渴求,落实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
2017年2月,在对因诈骗罪入狱的服刑人员李某进行入监教育谈话时,柴冬梅了解到,李某入狱前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四川生活,与孩子的父亲早已失去联系。因为当时在重庆突然被抓捕,李某并不清楚孩子去向,眼看临近春节,她心里更加焦急。柴冬梅迅速将此情况与监狱领导进行了沟通,共同想办法尽快查找俩孩子的下落。当得知相关机构已将孩子们送到某社会福利院后,柴冬梅和同事一道带着李某的照片,书籍食品衣物等,前往福利院看望了孩子。“谢谢检察官,没想到还能找到他们。”之后,当他们把大女儿画的“全家福”带回给妈妈李某时,李某泪如雨下,激动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后来,李某在服刑改造中表现较好,出狱后回归家庭,生活恢复了平静。
对服刑人员家庭困难的未成年子女,柴冬梅积极推动司法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她努力帮助早日回归家庭。2018年初,在一次谈话中,柴冬梅了解到服刑人员杨某一直都很担心家里的两个孩子。可她家三人因罪入狱,一双儿女由身体不好的婆婆一人照顾,每月靠低保金度日,生活非常困难。入狱前,杨某变卖家产对被害人进行了赔偿,入狱后积极服刑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多次获得改造奖励,符合假释条件。考虑到杨某家里的实际情况,柴冬梅向监狱建议对其启动假释程序。经过法定程序后,法院依法裁定准许其假释。出狱当天,杨某深深地向检察官鞠了一躬。看着悔罪的母亲得到救赎,年幼的孩子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那一刻,柴冬梅心里暖暖的。
肯学肯钻,从“多面手”到执检“行家里手”
1999年7月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柴冬梅考入检察机关,先后在研究室、职侦局、公诉和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工作过。无论什么岗位,她凭着对检察工作的执着和热忱,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作和学习中磨炼,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了检察业务的“多面手”。
比如在被大家视为不易出成绩的内勤岗位上,她会主动思考,如何最大化地提高工作质效,为同事们服好务,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理汇编,对上级院的文件和对数十个基层院的指导材料分类建档,建立各类工作登记台账,把繁杂、细小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部室领导、同事们赞称她为“最贴心的管家”。
2012年对于柴冬梅来说,是厚积薄发的一年。
有了四年监所工作经历的她正式进入到监所检察业务竞赛备赛中。那一年,她36岁。她每天上下班路上记背专业知识,每个周末都在办公室度过。为了提升答辩技巧,她回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缠着家人当评委模拟现场,不时还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跳绳、倒立,保持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机遇只会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在首届全国监所检察业务竞赛中,经过激烈角逐,她凭着多年的踏实勤奋和良好的业务素能,以笔试、法律文书两个环节第一、总分第一的骄人成绩,被最高检评为“全国首届监所检察业务标兵”。
在柴冬梅看来,这段经历是极为宝贵的,以赛代练的目的已经达到,通过与全国检察精英共同学习交流,需要的是正视自己的不足,继续干好本职工作。
近年来,随着派驻检察的改革,作为一名执检工作“熟手”,她时常感受到本领恐慌,吃老本是万万不行的,必须得苦练内功。一方面,她用心学习琢磨,与同行交流共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课题和教学工作,有了想法和工作创新,尝试先行先试。她参加最高检业务用书的撰写、发表多篇调研文章、承担课题和教学工作等,被评为重庆市检察机关检察业务专家,办理并撰写的2件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精品案件。
2021年4月至11月,由于参与“减假暂”案件审查专项行动,柴冬梅和团队忙得不可开交,常常一大早就出门、披星戴月才回家,晚上11点过到家成了常态。
“为了工作,我义不容辞,但对家人我心有愧疚。”柴冬梅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因为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回去陪伴父母。2021年由于疫情原因,父母没来重庆,丈夫在前几个月又支援到云南边防一线。“暑假期间,因为工作忙,孩子连续吃了两个月的外卖。”谈到这里,柴冬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柴冬梅说,自己将继续做到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情怀,“做好高墙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正是我们当好驻狱检察官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