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菁菁走出门诊室,有些愤愤不平地跟闺蜜抱怨。这是她们第三次来宁波市江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脱发门诊就诊。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每次咀嚼着医生的劝导,走出诊室,她又坠入现实的烦恼……
“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有时候昼夜颠倒也是家常便饭,可医生说,要治好就不能熬夜,这个真的挺痛苦。”菁菁感慨道。在宁波,像菁菁这样正陷入“脱发焦虑”的80后、90后甚至Z世代,也大有人在。仅宁波市江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脱发门诊,一天就要接诊100多人。这还是在疫情期间,平时来就诊的人更多了。
跟菁菁相比,90后小于显然要淡定得多。早在两年前,他就做过一次植发,把发际线的豁口补了一大片。因为常年加班,因为昼夜不分,不少年轻人已经早早步入了“丢失的发际线”行列,甚至是“生发行业”已经成为了新兴的产业,各种生发广告、头发种植信息铺天盖地。有专家呼吁:拯救年轻人的发际线!
“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这句话既说出了现实的无奈,也说出了错误的观念。“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的背后实际上是另一种励志名言:年轻人哪有不奋斗的?年轻人是需要奋斗,因为奋斗能够成就精彩,奋斗能够换来幸福。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既不需要年轻人的“躺平”,也不需要“上半辈子用命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命”的失去理智。
我们常常会用“过来人的身份”循循善诱年轻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但是青春不是用来“挥霍健康”的。健康是1,精彩是0。只有“健康的1”屹立不倒,“精彩的0”才能更加精彩。不能把“年轻人是需要奋斗的”简单等同于“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
破解“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需要从多个层面做些事情。一个方面是,必须打造健康的职场环境,真正打破“熬夜加班是奋斗”的就业氛围,要约束企业的行为,奋斗不能牺牲年轻人的健康,甚至连“谈场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了,让“花前月下”变成了“网上对话”。一些用人单位开设了人性化的“恋爱假”,似乎很关心职工,而也暴露了“没有恋爱的时间”的本质问题;一个方面是,要让年轻人正确理解“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的话语,拼搏不意味着“熬夜”,“熬夜”也不是“奋斗”的正确姿态。
脱发原本是“老年病”,如今却变成了“青年病”。事实上,即便有脱发遗传,一般也要在50岁以后才会显现,但现代人脱发越来越早,绝大多数患者是“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导致的。 化解“秃然焦虑”需要正确的姿态。别再把“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当励志,“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不是奋斗该有的姿态,请撕掉“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的座右铭!
毕竟,“奋斗”和“熬夜”之间不是等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