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司司长聂春雷30日在北京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组建县域医共体4028个。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大部分省份已经取得共识,呈现全面推开的趋势。
国家卫健委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进展有关情况。聂春雷在发布会上有上述介绍。
聂春雷表示,2019年,中国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确定山西、浙江2省,其他省份567个县(市、区,下同)共754个县为试点县;2021年,又增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试点省份。两年来,试点地区立足“强县域、强基层”,在医共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细化措施,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据聂春雷介绍,2020年,754个试点县中,符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的达到535个,占比71%。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组建县域医共体4028个。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大部分省份已经取得共识,呈现全面推开的趋势。
聂春雷还提到,2020年,医共体牵头医院进一步做强专科,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达到42%,比2019年提高约3.5个百分点。试点地区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78%,县域内就诊率90%,比2019年分别提高了2.5个和6个百分点,与同期非试点县患者持续外流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试点地区基层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下降趋势整体出现逆转,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慢病患者基层管理率达到55%和77%,比2019年分别提高约2.3个和2.2个百分点。比同期非试点县和未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医共体基层业务量占比更加符合政策预期。
聂春雷还表示,随着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总医疗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分别从2019年的63%和64.5%提高到2020年的66.8%和70.7%。
谈及“紧密型”如何体现,聂春雷指出,与以往县域医共体不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重点是围绕建设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形成县域一盘棋、管理一本账、服务一家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具体举措,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