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向源头防控延伸工作“思路”活
2021-11-01 15:22:0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丹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两级法院坚持把诉源治理工作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从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推应用角度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保障一站式多元解纷,以一站式多元解纷拓展一站式诉讼服务空间,推动全市法院由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2020年以来,大连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质效评估指标体系得分一直保持全省领先,今年以来地区综合得分更是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工作向下沉 矛盾不上交

  “白法官,您好,我是长岭派出所民警,这里有一起邻里纠纷,我们多次组织调解未果,当事人有意通过诉讼解决争议……”

  2021年9月的一天,辽宁省庄河市人民法院长岭人民法庭负责人白晶一大早就接到了辖区民警的电话,她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往派出所。

  白晶耐心听取双方诉求,详细了解事情经过,通过释法析理,采取“背靠背”等调解方式,经多次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一起纠纷被化解在诉前。

  “全市法院已将诉源治理纳入重点工作,各基层法院已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基层调解组织等部门协调配合,通过多渠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源头线索,第一时间靠前化解,最大限度缩短矛盾的‘发酵期’,消解矛盾于萌芽,对社区管理和居民的心事、难事、急事提供法律指导,为家门口解决纠纷、矛盾止于诉前提供保障,打造‘无讼’‘无访’社区。”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董凯介绍。

  近年来,大连市两级法院主动参与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体系建设,积极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形成联动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最前端,定期深入基层一线,主动下沉力量,发挥专业优势,立足于早排查纠纷、先化解矛盾、细防范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力争在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请进来+走出去”形成解纷合力

  “法官,你一定要为我们主持公道,这可是我们的血汗钱啊!”原告代表贾女士哭诉道。

  “我现在真的拿不出钱,要是有钱,我还能一直拖着不给吗!”被告某公司负责人王某无奈地说。

  这是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调解室内原、被告双方情绪激动,甚至险些发生肢体冲突。“这样的案件,事实清楚,原、被告双方对争议纠纷都认可,但如果简单地一判了之,不利于矛盾的化解,极有可能引发更多潜在风险。”承办该案的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法官马世艳说。

  面对“一方要钱,一方没钱”的两难境地,法官一方面邀请心理疏导师对原、被告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双方情绪。另一方面,耐心为双方释法析理,并邀请工会组织、社区调解员等介入调解。最终,原、被告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分期向原告支付所欠工资。双方握手言和,矛盾得以高效化解。

  面对矛盾纠纷日益多元化的现状,大连法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主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加强与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的联系和对接,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广参与的多元化解平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的解纷合力。

  为有效解决诉调对接范围有限的问题,大连中院积极推动与总工会、侨联、银保监会、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证监会、工商联等多家机构建立“总对总”多元解纷对接机制。为提高调解员的专业水平,大连法院建立特邀调解员制度,让优质调解资源全面介入矛盾纠纷调处。

  大连法院还在不断加强线上调解应用。目前,移交调解员调解的所有诉前纠纷已全部实现案件全流程在线流转,人民调解员可以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直接对矛盾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开展在线调解。今年以来,大连法院委派诉前调解案件48942件,约占全市一审民事、行政审判案件立案数的51%;其中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3807件,化解率达69%;通过线上音视频方式进行调解案件26717件,占全部诉前调解件数的54.59%。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升诉服水平

  “真的太便利了,没想到我身在加拿大,也能这么快成功立案,在国外只能想象的事情,在国内已经成为现实!”2021年4月,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加拿大籍华人刘先生在相隔万里的大洋彼岸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顺利立案成功。

  今年以来,大连法院大力推进跨域、跨境立案,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立案”。“当事人到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现场提交立案申请或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提交立案申请,立案工作人员经审查发现不属于本院管辖的,通过指导、协助当事人进行跨域立案操作,将跨域立案工作落地落实,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大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苏虹羽介绍。

  为兑现让人民群众“只跑一次”的承诺,大连法院持续优化诉讼服务,全面推进中国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律师服务平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多种途径的网上立案,联合市律协征求全市4000多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意见,改革完善网上立案工作流程。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网上立案率达到76.17%,较2020年有极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制定出台《关于在诉讼服务中心开展“一窗通办”工作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窗口的职责职能、工作规范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诉讼服务工作,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专门提出13项具体诉讼服务建设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加强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一站式退费、建立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建立诉讼服务辅导机制、建立诉讼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认真开展诉讼服务“马上就办”等工作;建立特殊群体“绿色窗口”,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办理。

  “快、精、准”定分止争

  “10多分钟就让当事人拿到判决,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每天看到当事人满意的笑容,我们也很欣慰。”大连中院民三庭快审速裁团队法官王慧莹说。

  为有效应对民商事审判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自2020年以来,大连中院不断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民商事审判工作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案件审判质效得到大幅提升。据统计,2020年,大连中院民商事审判部门共分流简案占比52.2%。今年1至9月,简案占比更是高达67.58%,平均审理天数也大大缩短。

  在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过程中,大连中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团队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1”的比例,建立快审团队,彻底将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处理法律问题。同时,为了增加案件分流的科学性,大连中院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分案标准,根据案由、诉讼主体、诉讼请求、法律关系、诉讼程序等要素科学分类,确定简案范围,在系统中设置繁简案件标准,进一步细化繁简案件识别标准。

  “案件经识别繁简后,通过系统自动分案程序,简案自动随机分至快审组法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快审组法官认为不适宜快审的,经部门负责人或分管副院长审核确定后,可以将案件退回重新向普通法官随机分案,确保繁简分流准确无误。”大连中院审管办主任刘勇峰说。

  大连中院还在全市两级法院大力推进类案集中办理、示范诉讼模式、诉讼程序简捷化、简化裁判文书样式、制作类案文书模板等工作。特别是要素式审判模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基层法院要素式审判结案6747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总数的10%。

  科技赋能 便利加码

  在长海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装修合同纠纷案中,因被告王某未按约定履行合同,装修质量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原告李某要求对房屋的工程质量进行鉴定。“传统的线下委托、线下摇号方式需要法官和当事人到大连中院摇号室参与摇号,尤其是长海县、瓦房店市、庄河市等偏远地区的当事人,往往为了只有几分钟时间的线下摇号,需要跑几个小时的路程。”大连中院司法技术处处长李涛表示。

  线上摇号则有效改善了这繁琐的流程。法官通过对外委托一体化平台提请鉴定申请,由大连中院司法技术处对案件进行网上预审,审核通过后,再运用远程视频电子摇号方式选取鉴定机构。法官和当事人、代理人在所在地法院就可以直接参与摇号,确定鉴定机构。

  委托鉴定评估的线上委托和远程视频电子摇号工作,实现了案件承办人、当事人、鉴定机构与司法技术处的多方有效对接,整合了材料传送、数据互通、流程监控等多项功能,大大节约了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提高了委托时限,提升了审判辅助服务工作水平。自2020年5月全面启动线上对外委托工作以来,大连中院共办理线上鉴定、评估案件6340件,实现100%线上委托。

  据悉,大连中院还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诉讼费交费、退费和催缴追缴全流程在线办理,助推网上立案、实行主动退费,建立了法院、财政、当事人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解决了困扰法院多年的“退费难”问题,形成了“应退尽退、一次退清、不退费不结案”的诉讼费管理“大连模式”。今年以来,大连市两级法院网上缴费92515笔,缴费金额508827369.93元,网上缴费率达94.89%,网上退费5519笔,退费金额59662804.18元。

  为了给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今年以来,大连市两级法院不断完善审判辅助职能,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互联网开庭、智能送达云平台、全流程网上交退费系统等功能,实现了在线诉前调解、网上立案、案件信息查询、网上交费、手机阅卷、跨域立案、网上开庭、网上退费、网上借阅档案等12个模块共计60项功能的全应用,切实将全流程智能辅助办案工作推向流程优化、操作顺畅、好用实用、质效提升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