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多元解纷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专题研讨发言摘登
2021-10-09 09:30:4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者按  9月28日,第三届中华司法研究高峰论坛以“‘一站式’多元解纷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为题,开展专题研讨,11位与会嘉宾发表专题演讲。人民法院报现将精彩内容按发言顺序予以摘登,敬请关注。

  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实践与发展思路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诉服办副主任  徐德芳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201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加快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到2021年,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基本健全,多元解纷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在线调解开创全新局面,纠纷解决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实践中,我们坚持着眼系统化布局,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篇“中国之治”“大文章”中谋划部署。按照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四个层次,建立递进式纠纷解决路径。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载体,广泛邀请社会各界参与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打破区域、部门和层级信息壁垒,实现调解资源跨层级、跨地域共享。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细化为22项评估指标,各地法院建设应用情况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自动监管和评估,实行智能化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向网上延伸,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形成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司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新模式,为世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积累中国经验。

  整合资源 打造联动解纷“一盘棋”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杨宗仁

  内蒙古法院坚持“总对总”与“点对点”相结合,加强与综合组织、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解纷机构对接,努力改变在纠纷解决中的“独舞”局面,形成开放共享、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内蒙古总工会建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在全区40家基层法院建立了“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有效缩短了职工维权周期,解决了职工诉累。联合内蒙古公安厅、司法厅、银保监局推进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体化处理工作,通过全区道交一体化平台实现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促进道交纠纷公正高效化解。自去年10月该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共调解成功1227件案件,涉及金额4736万元。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合作,建立预防为主、专业高效、衔接联动的金融纠纷源头化解机制,合理配置纠纷解决资源,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金融安全。

  推动类型化纠纷多元调解工作。鄂尔多斯法院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2019年9月以来,累计诉前调解纠纷412件,调解成功189件,涉及金额约1.3亿元,在线司法确认161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36万余元。

  不断充实特邀调解员队伍,深化线上诉调对接工作。今年以来,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105万件,调解成功率76%。

  “一岗四室一庭”服务群众“墨玉模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蒋新华

  新疆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探索符合新疆区情、满足各族群众期待、体现司法规律的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

  墨玉县人民法院立足辖区地广人稀、司法服务半径大现状,以线上线下诉调对接平台为载体,打造县、乡、村共同参与的“三级联调”纠纷化解机制,成立了以一个前台服务岗位、四个功能型调解室、一个速裁庭为格局的“一岗四室一庭”群众服务工作站,逐步蹚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墨玉经验路”。

  将一站式诉讼服务延伸到一线。在群众服务工作站为当事人提供“诉前劝导”先行调和,“诉讼引导”简化手续,“法律指导”援助弱势群体,“信访疏导”释法明理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立案登记、诉前保全、缴费、送达等诉讼事务一次办好。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以矛盾源头三级筛查,牢牢将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另一方面,根据受理乡镇的矛盾纠纷及暴露出的典型突出问题,组织人民法院干警走出法庭,走进农村、企业,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提供“一线解纷”和“家门普法”等司法服务,有效减轻群众诉累。

  在乡镇遇到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时,人民法院选派县、乡、村三级工作站点就近的法官协助乡镇化解矛盾纠纷,或者由三级工作站点协商拿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坚持非诉在前 让诉讼增量“降”下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夏道虎

  近年来,江苏法院以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为抓手,深化诉讼与非诉讼对接机制改革,会同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健全非诉解纷体系,在三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统一设立“非诉讼服务分中心”,有效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仲裁、公证等七种非诉解纷资源入驻分中心,将商事案件诉调对接纳入全省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推动构筑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扩充壮大非诉解纷力量,今年以来,全省法院特邀调解组织较2020年增长21.37%,各类调解员增长26.87%;特邀调解员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

  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新收诉前调解案件38万余件,同比增长139.95%,增幅较全国平均增幅高72.7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位。

  抓好“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做大做实类型化诉调对接工作,推动形成以行业内部消化为主,行业专业调解为辅、诉讼托底的源头治理模式。新收一审道路交通事故、离婚、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16.63%、6.10%、2.07%。

  大力推进在线调解工作,会同省司法厅联合开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江苏微解纷”。自平台建立以来,驻法院人民调解员全部入驻,4555家调解机构入驻(含司法行政机关的调解机构),今年以来在线调解成功1.6万余件,平台访问人次近683万次。

  打造“资源集聚、分层递进、智能解纷”的在线智能解纷模式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章军

  数字赋能,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也是实现诉源治理的有效路径。浙江法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强省优势,以“全域数字法院”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浙江ODR)为支撑的数字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为化解矛盾纠纷装上“智慧大脑”。

  自去年起,浙江法院进一步推动浙江ODR平台融入省矛调协同系统,打造以“浙江解纷码”为主体的“线上矛调中心”,从“法院代管”回归为“党委主管”,短期内实现域内矛盾纠纷调处部门的事件全闭环高效协同,未来将逐步开展域内调解资源统一入驻,形成域内“调解资源一个系统应用,纠纷事件一个平台处置、考核数据多个部门共享”的工作场景,进一步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走深走实。

  截至9月23日,该平台已实现访问量937万人次,提供智能咨询90万次,注册各类调解员4.2万人,调解案件172万件,调解成功106万件,成功率66.49%,在线司法确认8.8万件,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最多跑一地”到“一趟不用跑”。

  参与完善社会治理 发挥诉源治理制度优势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任贵利

  近年来,吉林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精心指导下,围绕“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目标,推动一站式建设进入“加速度”,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积极建议省委政法委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诉源治理的主动性。深度参与地方立法,经过三年努力,《吉林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于去年7月1日正式施行,推动各职能机构、社会调解组织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优化资源,将各种解纷方式有机融为一体,共同构建科学系统的纠纷解决机制。

  与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将深入开展诉源治理作为两次省级府院联动工作会议的重点内容,认真研究谋划推进。各地均成立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行政争议3168件,化解1347件,化解率42.52%。强化基层法院及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职能,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将原有的169个人民法庭扩展到203个,在未设法庭的乡镇新设巡回审判点428个,切实加强基层力量。深入推进“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设,推动开展“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活动,促进矛盾纠纷从“化讼止争”的事后应对向“少诉无讼”的前端治理转变。

  努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贵州样本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蒋  浩

  贵州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建立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田”,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道路。

  黔南州福泉市人民法院以诉调对接工作为切入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保障、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福泉“112”模式。即搭建一个市级多元调处联动平台,完善一套以“司法确认”为切入点的诉调对接机制,健全社会第三方调解组织服务网络和“三员两站”便民服务网络,着力打通“调解资源有机组合、调解组织快速反应、部门流转及时衔接、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渠道;安顺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建立“无讼村”建设,以辖区塘约村“三级调解制度”为基础,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制度、组织保障三个方面,先后创建了关岭县大理村、镇宁县桐上村等24个“无讼村(居)”,实现95%以上矛盾化解于诉前、信访事件为零的基层治理成效。

  今年,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还联合贵州邮政,依托遍布各乡镇的邮政服务所提供立案、送达、缴费、在线调解、远程接访等服务,切实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设有法院立案邮政便民服务中心1683个,人民法庭409个,法官工作站(点)1280个,其中法官工作站765个,法官工作点515个,为人民法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组织基础。

  搭建“数据融合、技术支撑、网上服务、线上调解”智慧解纷新平台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葛晓燕

  江西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实体诉讼服务大厅、网上诉讼服务平台、12368服务热线和移动微法院组成立体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所有诉讼事项线下“一站服务”、绝大多数事项线上“一网通办”。

  深度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多元化解e平台,推进在线调解,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解纷格局。去年疫情期间,以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服务保障纠纷解决取得了积极成效,线上累计服务群众近160余万批次。创设收转发e中心和全省电子集约送达中心,所有诉讼材料实行通收通转通发,送达事务集约办理,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收转发的每一环节同步以短信方式通知当事人、收转人员和办案法官,让诉讼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2021年4月,创设赣法民意中心,全省三级法院同步上线运行。中心集意见受理、问题督办、回访反馈于一体,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时极大方便了群众对纠纷化解的全流程监督。运行5个多月以来,共接待处理群众线上线下诉求10万余个,建立分派工单8760个,办结满意率达97%。

  坚持自治固本 将诉源治理融入群众兴趣链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  智

  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建立“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的咸阳样板。

  坚持以群众路线、群众方式促进诉源治理,通过各类兴趣组织和社团把群众广泛组织起来,制定章程、明确纪律,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找准法治宣传兴趣点,开办“红领巾法学院”等,把法律知识、法治故事、典型案例与秦腔表演、书法笔会、诗词朗诵、文艺演出等结合起来,依托音乐、摄影、阅读等兴趣社团深化法治宣传,浓厚自治氛围。

  拓展基层自治着力点,围绕实施民法典等,指导成立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常态化发布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解纷,提高基层组织解纷能力。

  创建村规民约示范点,重点以制定村规民约和自治组织章程、帮助提炼家风家训为突破口,在51个街镇、119个村和社区建成标准化诉源治理示范点,在全省率先建成村级家规家训展示馆,形成“户户赛家风、人人比文明”的城乡新风尚。

  运用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融通”“拓展”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侯建军

  云南法院秉承一站式多元解纷理念,高度重视各民族、各地方良善文化、风俗习惯的传承发扬,推动与现代法治精神、法律法规价值导向一致的民风民俗融入到一站式多元解纷的诉源治理、诉调对接乃至司法审判中。

  云南各少数民族自古就有各自不同特点的纠纷解决方式,如彝族的“德古”、傣族的“哈滚”、拉祜族的“卡西”等,都是基于本民族特有的信仰,对本民族具有一定的内心强制力。

  云南法院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实践中,基于各民族传统观念,吸收乡村的“寨老”“长老”为陪审员、特邀调解员,发挥他们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独特优势。

  针对民族地区传统案件居多的现状,贯彻调解优先理念,把柔性手段作为化解矛盾的首选方式,创立大理白族“金花”调解、丽江纳西族“阿勒邱”调解、红河彝族“阿细”调解、普洱佤族“江三木洛”调解等成体系民族特色调解室,将现代法治精神嵌入传统文化元素,让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在边疆民族地区生根结果。

  展现多元解纷“甘肃制造”魅力 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杨险峰

  甘肃地域面积广、治理水平差异大,尤其是城乡区域发展,在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容易形成社会治理的真空期、断裂带。近年来,甘肃各级法院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以融入综治治理,延伸基层力量,畅通基层治理的主动脉。

  玉门市人民法院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玉门市“活力网格”,以“多调联动”优势互补及时解决矛盾纠纷,让“一站到底”的便民举措惠及基层百姓。

  金昌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覆盖乡村社区等176个法官联系点作用,将多元解纷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高台县人民法院创新“一庭三所”联动特色化工作机制,将基层政府的各行业站所纳入联动机制,实现纠纷联治、工作联动、矛盾联调、风险联控的“四联”共治效应。

  山丹县人民法院与8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8个行业调解委员会诉调无缝对接,实现了解纷资源高效融合、路径多元整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各级法院的不懈努力,一站式建设连续三年被列为全省政法工作重点任务,2019年全省万人起诉率为1.092%,2020年全省万人起诉率下降至0.965%,全省11个地区万人起诉率在合理区间下降,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专题研讨11位与会嘉宾的发言摘登均由记者刘婧整理)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