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工信部日前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数据中心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专家指出,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中心面临广阔前景。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日,中国电信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宁夏中卫)节点、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宁夏分中心同时揭牌。这是当前中国数据中心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数据中心规模从2015年的12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家;数据应用正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加速渗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数据应用最活跃、最具潜力、环境最优的国家之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3000亿元,未来3年数据中心产业投资或达1.4万亿元。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需要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数据计算、传输和应用需求也大幅度提升。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逐步成为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传统数据中心正加速与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向新型数据中心演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新型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优化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擘画了蓝图。
“数字经济包括产业数字化、数字数据产业化两方面内容,核心都是数据。通过算法挖掘数据价值,是未来数字经济拓展边界的主要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本报记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数字技术新需求。数字测温、追踪轨迹等防疫手段应用广泛,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更多转移到线上,随之而来的是数据量激增,数据流动性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数据中心发挥更大作用,满足新需求,解决新问题。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向驱动下,一段时间以来,数据中心加快发展:在贵州,南方电网投资100亿元建设南方能源数据中心;在湖南,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落户长沙;在甘肃,华为张掖大数据产业园37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在河南,总投资1.2亿元的开封通许县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获批……
专家指出,面对疫情带来的特殊挑战,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大数据中心不仅是新兴数字产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进一步加强统筹布局
《方案》提出数据中心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加强统筹、绿色集约、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等,提出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绿色化、智能化是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必经之路,这对土地供应、能源保障、气候条件、运营成本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吴琦指出,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具备土地、能源、气候等优势的“西算”省市将加快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柜上架率将实现提升,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专家认为,随着数据中心需求量日益增大,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将持续推进。作为高耗能且备受追捧的产业,数据中心还容易出现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等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建议,在布局数据中心时,应注重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分类规划。其中,边缘数据中心支撑短周期数据存储、实时业务处理,对网络时延要求高,需要本地化部署;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支撑长周期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对网络时延要求相对较低,可将其建设需求逐步向一线城市近郊、周边城市甚至中西部地区转移。
针对数据中心的安全问题,盘和林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已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数据中心的安全日益成为刚需。应不断更新数据安全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满足现实需求。对此,《方案》提出,加强对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和应用的一体化安全保障,提高大数据安全可靠水平;加强对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保护,确保基础设施和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