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人民法院唯一武装力量,司法警察队伍应当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作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对井冈山精神的三点感悟
在苦难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象一道明亮的闪电,划破乌云密布的长空。当时,虽然她很弱小,却主动承担起了挽救中华民族生死危亡、拯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的历史重任。为了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她的杰出儿女——无数共产党人,卓越奋斗,前仆后继,用他们的热血,染红了党旗、染红了国旗、染红了新中国的第一道曙光!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通过对井冈山精神的学习,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感悟之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精神是整个中国革命的精髓,也是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我们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把优良的革命传统与新时代新要求相结合,立足本职,着眼未来,在推进法院发展和服务上多做贡献。在井冈山的伟大斗争中,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革命先辈们所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的共产党人敢于直面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的白色恐怖和血腥“围剿”,在中国革命面临着生死考验的严峻时刻,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信念,最终为我党的革命事业迎来了伟大的胜利。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我们更应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岗位建功。
感悟之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褒生命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要立足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眼光看待司法工作发展的新路径,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聚精会神干工作,真抓实干讲服务,不断开创法院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感悟之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颁布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群众的。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组织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同时在革命和建设中,要有勇于胜利的胆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勇于胜利就是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必胜信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而勇往直前、不畏生死。广大法警要坚持群众路线,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要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教育整顿工作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广大群众看到司法警察队伍实实在在的变化。
二、广大司法警察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推动岗位建功
作为司法警察应当树立远大理想。“灯无油不亮,人无理想不会发光”。一个人有信念,有追求,才会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伟大的目标才会产生伟大的动力,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一个人只有在青年时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他的生命才可能显现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古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造就了一位又一位精英。事实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总是需要青年一代的激情和创造,青年一代只有在伟大理想的引领下才会鲲鹏展翅,扶摇万里。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手中,我们无疑应该成为这个伟大理想的传人,并以这个伟大理想来引导我们人生的航向,自觉将个人梦想融人国家梦,将个人的幸福融入人民的幸福,与时代同发展。,理想信念和实践结合起来,永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青春需要自强奋斗,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
做一名勤奋务实永不懈怠的青年法警。广大法警要不断深入基层,向基层干部学、不断从基层汲取知识和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和阅历。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今后与基层领导干部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等,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向习总书记当年那样,去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全面了解基层的情况,认真思考基层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研究新对策,做一名艰苦奋斗的法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广大法警要干成一番事业,就必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畏艰难、矢志奋斗,以饱满的激情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需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以朝气蓬勃的战斗力,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要把心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党的事业的坚强接班人,人民群众可亲可敬的法警。做一名高尚品格永不泯灭的法警。崇高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作为法警必须更加注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怕吃亏中成长成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带头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广大法警需要珍惜韶华“勤学”、“笃实”,敏于求知
学习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创新力,决定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一个人的竞争力。当前,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当前法警而言,还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必须更加注重学习、善于学习,很多年轻法警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较高,但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需要。时间是挤出来的,广大法警要多挤出时间坚持学习。一是多看报。多看各方面的报纸,有兴趣的话可剪报,张贴起来,多学习借鉴。二是多看网。找几个内容丰富、有学习价值的网站,坚持每天浏览一下,好文章学一学。三是多读书。“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化的涵养与浸润,气度自是不凡。青年人应多读书,从中学习如何工作、做事、做人、生活等,对一些感兴趣或有价值的语言,可摘抄下来。开卷有益,希望青年法警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多动笔,长期坚持,必有收获。四是多交流。要抱着学习的态度,通过与领导、老同志、群众交流,学习他们所长,做个有心人。五要多思考。我们常说某个人脑袋多了一条筋,其实他多的就是一份思考和总结。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所以思考是提高的过程,也是进步的开始。工作完成后,对任务完成得好、经验在哪里,工作不顺利、原因是什么,都应及时思考总结、认真分析,避免工作的低水平重复,尤其要防止犯同样错误、出同类失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层次。从中学习如何工作、做事、做人、生活等,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多动笔,长期坚持,必有收获。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时代呼唤创新,青年渴望创新,习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如习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希望,“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业创优。习总书记对我们当代青年提出的希望,催人奋进,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我们青年法警的梦。
五、要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做优各项工作业务
司法警察队伍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苦干实干、乘势而上,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司法公正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有更大作为,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历史,是一部关于奋斗的历史,重温党史新中国史,就是重新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全体司法警察坚实初心使命、树立精神信仰、凝聚奋斗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