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当事人要回“救命钱”,当事人想给他捐肾
2021-06-21 14:08:09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黄艳辉 赵梦薇
 

  何经涛是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有着可以想象到的日常生活。

  但是他却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荣誉

  2020年11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祝贺。法院系统有20位干警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何经涛就是其中一位。

  何经涛如今是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

  1995年,何经涛进入文圣区法院工作。他从书记员做起,历任助审员、审判员,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他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公务员”、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调解

  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官就是在法庭上敲槌定案。事实上,对基层法官来说,很多的功夫是在庭外。

  这些年以来,何经涛经手的案件大多以调解结案。有人问他:“何法官,你费那么大劲调解,多累呀,判了不就完事吗?”他却说:“判决书虽能结案,但矛盾不一定化解。法官办案得让双方当事人服气顺气,调解能更便捷地化解矛盾,解开心结”。

  在一个案子中,兄弟姐妹7人原本感情很好,多年来相互帮助。父母去世后,房屋由兄弟两人继承,5个姐妹也没有表示反对意见。

  但是,房屋拆迁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平静。兄弟二人得到了拆迁款和安置房,5个姐妹却认为被占的宅基地和院子是按她们出嫁前的户籍以及户内人数分配的,理应有她们一份。双方几次交涉未果,关系也闹得越来越僵,最终闹上了法庭。

  何经涛接手案件后,仔细查阅了所有卷宗,此案虽然是一件较为简单的民事纠纷,但如果解决不好,兄弟姐妹间的关系会更加恶化。即便按照法律作出判决,亲情难再修复,所以选择调解方式处理此案。

  何经涛找到他们所在的村,详细了解房屋和宅基地情况,确实像几个姐妹所说,有她们的份额。确定调解方向后,又找到了他们族内的长辈参与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法、理、情并用,打开了双方当事人的心结,最终亲姊妹之间握手言和,曾经冰封的关系也开始逐渐缓解。何经涛说:“这样的结果,就是调解的温度。”

  生病

  在何经涛的办公桌上,是堆积如山的案卷和材料,摆放整齐的法律书箱里,是案卷和一盒一盒的药。

  2008年,何经涛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2009年,接受了换肾手术,术后仅半年,就回到审判岗位继续工作。

  令何经涛感动的是,有一天自己的一位当事人老郎出现在他的病床前。

  2000年,农民工老郎在修路时被爆炸的沥青罐儿烫伤,脸上身上都落下了终身的残疾。经过法院判决,厂方应给付他10万元赔偿款,但判决生效后,老郎却没有拿到一分钱。

  作为这起案件的执行法官,看着满身伤痕的农村汉子,何经涛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拿到赔偿款。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一次又一次的交涉,三千、五千、一千、八百……一点儿一点儿帮老郎要回属于老郎的赔偿款,整整两年时间,这笔钱才全部执行到位。在那时候,这笔钱能让老郎和他的家庭拥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

  老郎对何经涛说:“我跟家人商量过了,我虽然被烫伤了,但肾没毛病,我要给你捐肾!”

  听到老郎的话,何经涛倍感激动和温暖。虽然不可能真的接受他的器官捐献,但这样的温暖,却一直支撑着何经涛。

  今年是何经涛换肾的第11年,医生曾告诉他,换肾10年后就会出现排斥反应。何经涛每天要吃下一大把药物,来抑制身体的排斥反应,还要经常到医院做检查。

  有人问他:“你都这样了,为什么不能歇一歇呢?”

  他只是笑笑。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