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2021-05-27 09:34:4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汪明
 

  5月28日,民法典将迎来颁布一周年。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每一个条文,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基层人民法院要深刻把握理解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与现实价值,助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

  一、要在参与辖区社会治理中创新路径。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法律文化,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家庭治理框架、小区治理和业主自治机制,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始终,它的颁布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具有重大积极作用。基层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找准参与服务社会治理的契合点、着力点,逐步实现审判职能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引导群众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人居关系,保障辖区社会稳定。

  二、要在大力优化法治营商中担当作为。民法典对于各类所有权一视同仁、平等保护,确立了对产权平等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等进行了整合,又将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释纳入,围绕财产保护、诚信与平等原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营商环境;同时,也对政府的行为作了一定程度的规制。基层法院要充分发挥商事审判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保障市场主体交易稳定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拓展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渠道,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定期邀请商界人士旁听案件庭审等多种方式途径,出台服务举措,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要在践行司法为民中展现司法温度。民法典健全和充实了民事权利种类,形成了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根基;民法典尤其关注民生问题,如通过建立居住权制度、监护制度、家庭制度、遗产分配制度、侵权责任制度,以及加强对精神层面利益保护等,保障幼有所育、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社会充满仁爱精神与人道关怀。基层法院要更加紧密结合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精做细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用“接地气”的方式大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要在锻造法院队伍中坚持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法典的特色概括为三个: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民法典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践、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回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基层法院在贯彻实施民法典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秉持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法院队伍。要大力开展民法典学习培训工作,刻苦钻研法律业务,聚焦审判能力短板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着力弥补基层法官的知识弱项、能力不足和经验盲区,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水平,确保法院队伍始终跟上时代节拍,堪当时代重任。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