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知识产权法庭法官走访调研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携手多家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以“司法+行政+X”为动能,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知识产权纠纷协同调处、知识产权理论协同研究三项工作。中心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创新经验获得肯定,目前正向福建全省推广。
请进来:汇聚“专家型+全科型”解纷硬实力
“这么小的卡接部件调解员都注意到了,用专业说话,服气!”前不久,一起关于灯具的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的原告在撤诉后对该中心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直戳要害”十分赞许。
该起案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认定涉案专利的全部权利要求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具有专利审查员背景的调解员张筠发现,涉案专利的贡献在于能使灯具保持在某种特定工作状态的一个卡接部件。
从存证的照片和宣传网页上看,被诉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示意图几乎一模一样,但偏偏没有这个不起眼的卡接部件,其宣传网页也没有关于这种特定工作状态的介绍。所以,张筠与原告沟通时,重点围绕侵权产品是否具有该卡接部件进行讨论,最终原告同意撤诉,这起侵权纠纷得到快速化解。
中心成立以来,厦门中院积极吸纳专家调解资源,涵盖专利审查员、高校学者、律师、公证员等专业人士和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厦门市知识产权协会、厦门市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等专业组织,在知识产权侵权事实认定、损害赔偿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当事人快速权衡诉讼利弊和风险。
面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被告的知识产权纠纷大量涌现的形势,中心不断拓展“全科型”调解资源,涵盖信访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人民陪审员等社会人士,发挥群众路线的优势,融合情、理、法妥善化解纠纷,并达成个案普法的积极效果。
全滋味(化名)是厦门一家小有名气的餐饮企业,拥有5家分店,100余名员工,因涉商标重复侵权、恶意侵权,被食友公司(化名)起诉,要求赔偿100万元。身为社区工作者的调解员林小陶深入了解被告创业历程、具体侵权事实、实际侵权情况等,从疫情防控形势下保民生、保就业的政策角度积极争取原告的理解,并在赔偿数额之外提出整改招牌样式、餐具样式等调解方案,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据悉,厦门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成立以来,共向8个特邀调解组织和12名特邀调解员移送了1071件案件进行调解,其中诉前调解案件数占比为92%。在示范性调解和示范性判决的有效引导下,在审判团队和技术咨询专家的有力保障下,“专家型+全科型”调解资源跑出了纠纷化解的“加速度”。在诉讼材料成功送达被告的案件中,调解成功率达45%。
走出去:构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服务机制
为加大对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的服务力度,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该中心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近半、实现全市三分之二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的厦门火炬高新区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涉诉风险防范指引、纠纷诉前化解绿色通道服务等,将审判职能辐射至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前沿阵地。
中心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园区企业涉诉情况,并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建议。
“这些指引对企业有效防范涉诉风险和维护自身权益,非常有针对性,每次座谈会都有收获!”与会企业代表小颜告诉记者。
“除座谈交流的形式之外,我们也积极开展‘常态化走访+订单式服务’,与企业分享交流诉调对接、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希望帮助企业避免侵权,也帮助企业有效维权。”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张宏伟介绍。
“我们自主研发的游戏深受玩家欢迎,也因此频遭侵权,发了近千份律师函,却收效甚微。法官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维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太有帮助了。”某知名网络游戏企业负责人说。
在审理该游戏企业就游戏美术作品提起的著作权纠纷案中,厦门知识产权法庭法官林勤发现,该新型案件存在作品授权不规范等问题,在案件审结后,第一时间走访企业,结合网络游戏产业研发投入高、易遭侵权的特点,建议企业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及维权取证等环节,加强知识产权立体保护。
“厦门是国内动漫游戏产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具有动漫游戏产业的集群优势。面对游戏企业普遍遭遇的维权困境,一方面企业要提升通过诉讼手段维权的能力,另一方面法院也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判决机制的作用。对于企业反映的私服、外挂等盗版侵权行为严重、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我们在走访之后也就刑事立案标准等问题与公安机关进行了初步沟通。”林勤告诉记者。
“中心以厦门知识产权法庭为依托,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滴灌’服务,目的在于着力防治产业共性纠纷。”张宏伟表示,“未来,中心也将积极走出去,持续推进前端诉源治理、中端多元解纷、末端高质效审判无缝衔接,从源头上预防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
全覆盖: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厦门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聚合行政部门、科研院校、特邀调解组织、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多方主体,夯实“司法+行政”协同基础,不断挖掘“X”协同能力,放大“司法+行政+X”协同效应,全方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中心在既有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吸收市知识产权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作为中心的特邀调解组织,依托行政调解资源开展专利权纠纷案件的调处工作。
“考虑到厦门知识产权法庭管辖区域内厨卫产品专利权纠纷众多的情况,我们还积极与市自贸委沟通协调,将位于自贸区内的中国厦门(厨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吸收为中心的特邀调解组织,形成了维权的集约化效应。”张宏伟介绍。
厦门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发生在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四地的技术类案件,与泉州、漳州、龙岩三地法院、市场监督管理局保持着良性互动,在推进类案裁判标准统一、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标准统一、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展开协同合作。
“在技术类案件中,涉泉州地区的案件数占比最高。为优化司法服务,提升协同效能,我们将持续深化‘司法+行政+X’工作机制,将中心的工作覆盖范围拓展至泉州市辖区,吸收泉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特邀调解组织,聘请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或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员为特邀调解员,开展知识产权矛盾纠纷联调,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合力化解涉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推动闽西南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档升级。”厦门中院副院长、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廖惠敏向记者介绍。
中心还以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为纽带,依托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专家学者,积极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针对许多企业反映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中心与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共同举办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研讨会,为党政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廖惠敏介绍,“中心还依托优势学术资源,打造深度融合的涉台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服务全面开放的涉自贸区知识产权审判机制,精准对接各类创新主体的司法需求,如举办的台青创新创业法律讲堂就获得了良好的活动反馈。”
台胞陪审员高女士感叹,“中心依托位于厦门知识产权法庭的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青年学生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举办台青创新创业法律讲堂系列活动,对于台湾青年来说很有启发,在创新创造逐步得到更多尊重和保护的社会氛围中,台湾青年将更有意愿在大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这样的良性反馈,是中心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缩影,也为中心在未来持续深化厦门特色的司法协同模式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