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各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成效。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确定的65项改革任务中,70%已经完成,其余各项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0年7月2日,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深刻把握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抓住制度建设主线,聚焦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这一年,人民法院一如既往地在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上砥砺前行,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扎实迈进,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深化司法服务保障大局制度机制改革
2020年1月17日至1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新成效,并对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司法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3月4日,为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落地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印发《2020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要点》,对2020年司法改革工作作出总体规划,作为2020年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部署开展司法改革“回头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推动破除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改革的堵点。配合中央政法委赴黑龙江等6省开展专项督察,在苏州等地召开4场督察评估座谈会,接连印发4批《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推广52个改革案例,编发56期《司法改革动态》,编纂出版《中国法院司法改革年鉴》(2019 卷),为全国法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示范参照的样本。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奔小康,人民法院积极出台保障意见,走出法院扶贫奔小康的特色之路;在新冠肺炎席卷的紧急时刻,及时提供精准司法服务,防控疫情共克时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面前勇于担当;先后印发7份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不断贡献法治力量……一系列配套文件的相继发布,一系列深层次改革的加快推进,人民法院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为法治中国长远发展夯基筑台、立柱架梁。
■推进改革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9年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15个省份、20座城市的305家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202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为此专门出台了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就优化小额诉讼、简易程序和在线诉讼机制,扩大司法确认程序和独任制适用范围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为试点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引,对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效能,促进司法公正意义非凡。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人民法院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一步规范量刑程序,确保量刑公开公正。围绕“病残孕”等罪犯“送押难”“送监难”,以及“纸面服刑”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推动修改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起草《关于规范判处监禁刑罚罪犯交付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稿)》,推动完善刑罚交付执行机制。
在深化法院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人民法院法官员额退出办法(试行)》《省级以下人民法院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指导意见(试行)》,全面建立法官员额递补机制,有序进出、动态调整的员额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在法院组织体系改革方面,积极推进巡回法庭审判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庭和国际商事法庭建设,选聘第二批国际商事专家委员,完善域外法查明平台,积极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稳妥推进高中级法院内设机构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法,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规范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会同司法部联合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答复》,编纂人民陪审员专用教材《人民陪审员岗位培训教程》。人民陪审员总数达到33.6万余人,广泛性和代表性不断增强,已累计参审民事案件623.3万余件,实质性参与案件审判,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参与度、感知度得到显著提升。
■便民利民举措实实在在服务群众
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这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务实之举。
2020年4月29日,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中强调,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一年来,各地法院围绕“一站式”“多元化解”“集约化”等关键目标,创新丰富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内涵和形式,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寻乌经验”等做法,充分发挥了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促进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全国98%的法院初步建成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诉讼服务中心,力求能够在诉讼服务中心办理的诉讼事项决不让群众多跑一次腿,全国95%的法院实现网上立案,让人民群众立案“一次不用跑”。截至2020年12月,已提供跨域立案服务7.1万件,跨域立案在全国中级、基层和海事法院实现全覆盖,让当事人不用千里奔波,随时随地就能办理诉讼事务。更加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的诉讼服务也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攀升。
人民法院还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建设,提升司法大数据服务水平,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2020年,人民法院经受住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战疫”中大显身手。在线立案 666.3万件、在线开庭79.9万次、在线调解336.4万次、电子送达1883.2万次……一组组数据实力展示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的诺言。“移动微法院”作为审判方式创新的重要成果,引领移动电子诉讼发展潮流,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成为中国法院又一张亮丽名片。
中流击水越险滩,扬帆破浪再启航。2020年12月3日,全国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会在广州召开,对下一步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将继续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在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更加显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审判效果更加可期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