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市域治理法治化的基层样本
2021-01-05 10:10: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安海涛 叶林薇 覃 娟
 

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的高山议理堂揭牌。林玉仁 摄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坚持“系统融合、多元共治、主动创稳、协同创新”的治理理念,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深耕乡土法治的司法作为打通市域治理神经末梢,2019年以来,诉源案件呈下降趋势,2020年1月至11月,诉源案件同比下降6.65%。

  聚焦堵点疏通社区家庭的筋络血管

  “养儿方知父母恩,你们也都是养了孩子的人,如果你们的小孩以后也是这样,你们心里好受吗?”

  2020年11月,同安区法院金牌调解员陈英明的调解室里,一位无助的老妇人默默垂泪。原来,陶某因病去世,三个儿女因为父亲的遗产分割问题反目成仇,年迈的母亲为此寝食难安,精神衰弱,无奈之下只能将三个儿女诉至法院,请求法院确定继承份额,还家庭一个清静。

  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味讲道理、摆法条难以化解这场“战争”。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通过观察,了解到三个儿女对母亲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为了钱财产生了嫌隙。于是决定从这点出发找突破口。

  陈英明先从情感上教育三个儿女不该因为钱财的原因伤害手足之情,让母亲寒心,之后又单个谈心,各个突破,为兄弟姊妹三人分别摆法律、讲道理。最终,三个儿女握手言和,都表示确实考虑不周,过于自私,伤了母亲的心。

  在农村,土地、宅基地、继承、债务等均是引发矛盾纠纷的导火索,外人看似鸡毛蒜皮,局内人却觉得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不能输面子,输了就会在乡亲们面前抬不起头。如此这般,一旦解决不好就会使矛盾升级。但真要解决起来,妇联、司法所、法庭等各方又是单兵作战,缺乏合力。

  为破解各自为政、结构松散的乡村治理困境,同安区法院主动靠前,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加强与各方联动,不断深化工作机制创新,夯筑起重重防线。针对农村地区常见多发的家事邻里、征地补偿、交通事故责任、涉生态环境纠纷等,建立集约化纠纷调处机制,做实“家和暖心驿站”“道交事故网上一体化处理平台”“1+N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动机制”“外来员工纠纷援助中心”等平台,以司法为核,联动社会各方,形成矛盾化解的立体格局,合力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同安区法院不断拓宽“协助网”,建立“网格化+特邀调解”机制,将多元解纷网络覆盖到市域治理的基本单元。2020年以来,由4名常驻金牌调解员和125名从各村(居)选任的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以及27名商事、家事调解员共同组成的特邀调解队伍,参与案件调解2706件,成功诉前化解1206件。

  瞄准痛点拔除危害乡村的“脓包毒瘤”

  乡村治理,维护农民权益是根本。司法的有效治理不仅仅是追求“定分止争”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以依法维权树立法律权威,获得全民自觉守法的治理状态。同安区法院向乡村社会治理短板聚焦发力,坚决剔除宗族恶势力、“村霸”控制乡村现象,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依法保护村民人身权、财产权,不断提高广大村民对法律权威的认同感,促进乡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2019年8月13日,同安区法院第八法庭法槌声落,被告人陈某伟等15人分别被判处二十五年至六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追缴违法所得。这起涉及开设赌场、寻衅滋事、组织卖淫等13项罪名的涉黑案件的宣判在案发地引发不小的震动。

  “感谢法院公正判决,把这些社会毒瘤清理干净。他们阻挠征地拆迁,工程也进不来。旁边的村镇都开发了,我们村还这么落后。你们判得好!”一名来旁听的村民拍手叫好。

  黑恶势力把持基层政权、破坏基层民主,垄断采矿、采沙资源,他们横行乡里、强揽工程、操纵经营黄赌毒,插手民间纠纷,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等建设过程中煽动闹事、危害群众安全,是农村治理中的“脓包毒瘤”。

  扫黑除恶,办案是关键。同安区法院积极推进刑事审判领域的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对于案情复杂的案件,我们查明每一起非法犯罪事实,把好涉黑恶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以及适用法律关,确保案件查得实、诉得准、判得公。”同安区法院刑庭庭长蔡弯说。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同安区法院依法审结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案件18件131人,先后组织几百名村居干部旁听涉黑恶案件庭审,并以司法建议敦促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整治“老人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涉黑恶问题。同时,通过追缴、没收违法所得和赃款赃物、判处财产刑等多种手段,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的“打财断血”力度,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

  辅助引导提升乡村法治的造血功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法治乡村,保障乡村有效治理,夯实乡村基层基础,必须重视乡土社会的村规民约在纠纷化解中的作用,将村规民约的运用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进乡土社会治理法治化。

  为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提升村民自治组织的规范化、法治化运行水平,同安区法院倡导并推动与镇街政府、区司法局联合发文,在辖区八个村居各选取一个村居作为“联村共治”示范点,协助当地村“两委”健全村民议事协商制度、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管理、妥善处理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涉法涉诉问题。联合民政局、镇街政府共同推动村规民约合规性审查。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李庭长,我们制定村民约定也是按照大家的意见,国家的法律法规那么多,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违反?”

  “是的,在现实中往往就有一些村制定的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方案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矛盾诉至法院。法院与村里联村共治之后,你们制定村规民约吃不准时,就可以请挂钩联系的法官做合规性审查,提前帮大家把把关。”

  “这个好!”听众席中的村民频频点头赞成。

  辖区的东宅村即将面临征拆,为妥善处理这一过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纠纷,同安区法院提早预判,主动融入,对接村委,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诉讼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上面的一幕正是民一庭庭长李昌明做的一场针对性普法。

  乡村法治建设不仅需要“输血式”的法制宣传,更需要一群懂法知法的明白人通过造血的方式,发挥乡村法治内生动力,培养乡村群众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为此,同安区法院致力于推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建法治宣传讲师队伍,定期开展专题普法培训等,围绕法治宣讲和案件处理,系统宣讲法律知识、调解思路、调解技巧,引导他们用德行协调和化解乡村邻里之间的矛盾,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引导乡邻明礼遵法、明辨是非。

  科技融合激活定分止争的“神经末梢”

  信息化建设是司法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同安区法院牢牢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区域特色,培树工作亮点,以创新思维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是法院设置的议理堂让我们不用下山就解决了两家的纷争。”村民老高激动地说。老高两年前借给同村好友高某8万余元,说好一年后归还。可两年过去了,高某仍没有还钱的意思。看着近年来村里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老高想把借款收回来建民宿。案件诉至同安区法院,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法院金牌调解员陈宝钗通过议理堂,在线视频为他们进行说理协调,最后达成调解协议,高某每月还款5000元,16个月还完,双方在线上签字确认,法院线上出具调解书。“一笔写不出两个高字,这样调解,既方便,又让我们的关系没有破裂。”高某事后表示会积极还款,修复朋友情谊。

  案件发生在同安海拔最高的山村——军营村,随着近年来旅游的红火,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可山高路远,村民们有了纠纷来来回回上下山麻烦不说,还耽误工夫。为让村民能便利的化解纠纷,同安区法院效仿历史上的“申明亭”“叠绳堂”等教化解纷之所,联合区司法局、莲花镇政府在军营村设立集纠纷化解、普法宣传、道德评议为一体的基层矛盾调处中心“高山议理堂”,并建立同名远程在线解纷平台,辐射莲花镇高山茶乡区域9个行政村,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纠纷并享受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目前,同安区法院以“高山议理堂”为样本,联合西柯司法所、金海警务室以及同安公证处,设立了24小时不打烊的“滨海议理堂”。“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未来,同安法院将逐步把议理堂及其在线解纷平台推广到全区8个镇街,构建起以法院和司法局为原点,贯穿山海、覆盖镇街、融合线上线下的基层解纷网络,进一步打通市域治理的神经末梢。”同安区法院院长李桦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