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学习的三重境界

2020-11-20 09:26: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章光园
 

  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共七编一千二百六十条、10万余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这就决定了民法典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规划好学习目标,安排好学习时间,把握好学习节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不断提升学习境界。民法典好比一棵参天大树,民法典的条文是这棵大树的枝叶,民法典原理是这棵大树的树干,而民法典精神则是这棵大树的根须。民法典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民法典条文学习和民法典原理领悟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积极弘扬民法典精神,做一名文明、谦和、理性的现代公民。

  学民法典条文。民法典的原理和精神,正是通过一千二百六十个条文来逐一呈现的,所以,要学好民法典,首先要学习民法典的条文。应一条一条学,一节一节学,一章一章学,一编一编学,随时随地学,反反复复学,日复一日学,总则条文与分则条文结合学,一般原则与具体规定对照学,前后关联法条一起学,新旧条款对比学。应学深学实学细,在学懂弄通上下苦功夫、笨功夫,全面、系统掌握民法典条文的基本含义,实现见微知著,力争做到融会贯通、体系化理解与精准化适用。同时,民法典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律表达,富含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法典的特色概括为三个: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民法典不是现行民事单行法的简单拼装组合,更不是对外国民法的照搬照抄,而是与时俱进地根据中国的实际作了很多新规定、新变化。这些新规定、新变化,是对民法规则的重大改进提升,积极回应了全社会的关切与期盼。学习民法典,就应重点学习这些新规定、新变化,高度关注原有条款的变化和创新内容,感知中国民法的特色和创新,感受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脉动。这或许是学好民法典的基础和前提。

  悟民法典原理。民法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作为现代民法的集中体现,民法典蕴含了丰富的民法原理。民法典条文是分散规定的,好比一粒粒散开的珍珠,只有通过民法典原理这根线才能将其逐一串联起来,形成一部内在逻辑严谨、体例科学的、代表21世纪民法发展方向的现代法典。众所周知,社会关系经由民法典调整,就产生了民事法律关系。根据内容划分,民事法律关系可具体分为物权法律关系、合同(债权)法律关系、人格权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关系以及侵权法律关系,每一类法律关系之下,都有若干民法典原理镶嵌其中,都是由若干民法典原理串联起来的。有的民法典原理横跨总则编与分则编,例如惩罚性赔偿原理,总则编第一百七十九条既有一般规定,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第一千二百零七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又有具体规定,一般规定与具体规定相结合,完整呈现了惩罚性赔偿原理的全貌。只有深刻领悟了民法典条文背后的这些民法原理,才能在条文学习知其然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实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享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民法的精妙。而且,也只有不断地深刻领悟民法典原理,才能真正提升适法能力与民事司法水平,克服机械办案、经验办案的种种弊端,逐渐统一法律适用标准,避免类案不同判,不断提升民事司法公信力,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实现民法典的立法初衷与目的。

  扬民法典精神。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学习民法典,不仅应学习民法典条文,领悟民法典原理,更应积极弘扬条文、原理背后蕴含的民法典精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法典具体条文会不断修改,但民法典精神却是永恒的,学习民法典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要积极弘扬民法典条文、民法典原理背后蕴含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友善等精神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个人情操品性,做一名文明、谦和、理性的现代公民,这也是我们学习民法典的最终目的。平时生活工作中,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学习研究民法的人,从事民法相关工作的人,待人接物多平易近人,谦逊,这恐怕与其长期浸润其中的民法精气神影响不无关系。可见,学习民法典,学好民法典,或许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更好地塑造一个人的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民法典就是在学做人。当然,作为人民权利宣言书,民法典只是宣告了人民享有的权利,如何让纸面上的权利变为现实中的权利,还需要为权利而斗争的精神,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民法典规定的内在要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