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法庭:“打防结合”守护“中华水塔”
三审合一,开展巡回审判
这是一个有“高度”的法庭。
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之上,巍峨壮美的连绵雪山,广袤无垠的巴塘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泊河流,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逐一映入眼帘。三江源生态法庭就设在这里——“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
采访首日,记者们来到三江源生态法庭诉讼服务大厅,了解法庭工作日常。据玉树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宋春华介绍,为着力守护好“中华水塔”,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这也是青海省首家专业法庭。法庭实行“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集中管辖玉树地区26.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涉及生态环境资源的民事、刑事、行政一审案件。自成立以来,法庭共受理各类生态环境资源案件21件,已审结20件。
大厅里法官们背着国徽徒步翻越雪山的资料画面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三江源生态法庭庭长扎西介绍说:“这是我们前往牧民家中开展巡回审判的路上。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为了便利群众进行诉讼,也为了更好开展生态环资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审判工作,我们充分发扬‘马背法庭’精神,经常开展巡回审判,把司法保障和诉讼服务送到牧民家门口。”
据统计,三江源生态法庭先后在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等县巡回审判和普法宣传16件次,行程达2万多公里。“每次我们都会邀请周边农牧民、村社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环保、林业等相关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人员参加旁听,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辛苦是辛苦,但这种方式比固定式审判的好处要多很多,所以我们也很愿意这样做。”扎西说道。
延伸服务,推进司法协作
这是一处有“力度”的法官服务站。
此次行程的第二站是海拔4200米的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雪豹、黑颈鹤等近20种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
走进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厅,一块用汉藏双语标注着“三江源生态法庭环境资源保护服务站”字样的金属牌匾映入记者的眼帘。仔细一看,牌子上还清晰标注着扎西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记者拿起手机拨打了这个号码,“你好,我是三江源生态法庭庭长扎西……”,电话另一头响起了扎西熟悉的声音。
原来,考虑到隆宝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不久便在这里设立了环境资源保护服务站,通过公布法官姓名和电话号码,随时为守卫该地区的生态管护员及周边农牧民群众提供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协助相关部门解决生态环保问题。
隆宝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才仁多杰说:“三江源生态法庭在这里建立服务站,我们在巡护环境过程中,遇到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扎西法官,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环保工作的开展。”
除了隆宝,三江源生态法庭在森林生态资源丰富的东仲林场也建立了同样的“环境资源保护服务站”,并与玉树市林业局共同建立了“环境管护员制度”。扎西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拓展司法职能,延展服务半径,三江源生态法庭还将陆续建立更多的“环境资源保护服务站”,并加大与相关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力度,建立常态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合力。
因地制宜,下乡普法宣传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普法。
“玉树市森林公安局和林草局明天要在仲达乡集中开展生态管护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这是一个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的好机会!”宋春华给扎西打来电话。
翌日,记者们跟随法庭工作人员沿着通天河畔的盘旋山路,一路驱车颠簸几十公里,来到雪山下的仲达乡开展普法宣传。
活动现场,百余名护林、护草员认真聆听三江源生态法庭工作人员的普法讲座,争着索取法庭制作的宣传册等普法资料。仲达乡电达村村支书索昂扎西说:“三江源生态法庭刚成立三年,就积极探索开展了很多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村牧民,尤其是护林、护草员的环境资源保护热情和法律意识,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很有意义的。”
扎西告诉记者:“我们从这三年审理的案件中发现,很多案件的当事人不是知法犯法,而是吃了不懂法的亏,比如一起案件中,牧民去山上放牧,看到死掉的棕熊,就把熊掌割下来卖了,当事人就觉得这怎么能是违法的呢?还有一起案件是牧民因病需要麝香治疗,进而买卖并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我们希望通过以案释法,让牧民知晓这些做法都是违法的。加之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所以先期预防比后期修复要来得迫切。”
结合这一特殊环境背景,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成了三江源生态法庭开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法庭成立以来,每年不定期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内容的普法宣传,已累计为近2000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从源头减少并遏制破坏三江源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
此外,三江源生态法庭下大力气探索生态修复方式、普及生态修复理念。扎西介绍,以往环资案件判决以刑事处罚和经济赔偿为主,但由于涉案当事人普遍经济条件差,经济赔偿往往落空。三江源生态法庭加强与玉树市检察院等有关单位沟通,积极探索多元生态修复之路,推行补种复绿、劳务代偿、替代性修复等方式,实现谁破坏谁修复,弥补对环境的损害。
源远,才能流长。守护好源头活水,确保清水长流,才有绿水青山、大江大河。远处,雪山环抱的巴塘草原上镶嵌的“绿色感恩 生态报国”八个大字格外醒目;眼前,三江源生态法庭巡回审判现场高悬的国徽在雪域高原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