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难道没有让你生气或是觉得难办的时刻?”“有,可其实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的确,于自己而言,王强以多年锻造的坚韧和专注在一次又一次的跨界尝试中刷新历史向梦想靠近;于他人而言,他以颇具感染力的微笑和从容将个人魅力融入审判实践,感染着身边人,使人们深切地体会法治的公正与温度。“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或许“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审判至高境界“道阻且长”,但他,一直在路上……
“同护一江水,共担一分责,岷江流域‘8+2’司法协助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正式开始……”2020年6月5日,岷江流域8家中院和四川省环科院、成勘院2家科研机构在雅安签署《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8+2”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当10家单位代表共同点亮象征岷江流域各分支水系的“护青山绿水·筑生态屏障”水晶,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为共同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签约台下,四川省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环资庭庭长王强转身给一旁的同事竖起了大拇指。“岷江流域司法保护一体化工作终于落实了。”王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一米七二的个头,国字脸,浓眉,黝黑利落的短发,儒雅中透着精干、果敢中带着谦逊,说话时总是笑眯眯的,这是王强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位“80后”法官,自带特殊“气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是王强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14年来,王强办案近1400件;参与处理涉群体性纠纷30余起,无一申诉上访,全部案结事了。
“一名法官,每年办一两百件案件并不算厉害,难得的是所主审案件的当事人均能心服口服。对待再刁钻的当事人都面带微笑、无比耐心,我是真心佩服他。”作为新进“小迷弟”,刚刚入额的青年法官周恒旭感叹。
他是“多面手”
干一行爱一行
“比如王强,你们肯定不能想象他曾是文化局的文艺骨干……”现如今的庭务会上,刑一庭庭长田勇每每鼓励书记员们时还常用王强举例。
对于王强来说,2006年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年初,怀揣着对司法工作的期待,王强从四川省宝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考调进入雅安中院。
“小伙子看上去挺精神的,做事认真又仔细!”雅安中院副院长钱怡谈起对王强的第一印象时赞赏有加。
初来乍到,王强被安排到刑庭担任书记员,刚走上岗位的他就遭遇了“当头棒喝”。
寒风凛冽的冬日清晨,泥巴山上一片白雪皑皑,汽车缓慢地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行人紧紧抓住头顶的扶手……作为书记员,王强与合议庭一同前往雅安市汉源县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比起一路跋涉的艰辛,更让王强猝不及防的是当地法院条件简陋,没有电子设备,只能采取传统的手写记录方式。
9个小时的庭审、5只签字笔用尽、30多页庭审记录……后续工作完成后,坐上餐桌的他才发现十根手指已经被冻僵,连筷子也拿不起来。
“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案件之一。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是坐在审判庭上,惩恶扬善、捍卫公平的凛然正气油然而生。这对我后来坚定追求法治之路是莫大的鼓励。”对王强来说,书记员是一个苦练内功的好岗位,他们的肩上承载着同样沉重的责任,与法官们共同守护着天平两端的平衡。
“刑庭的工作经历使我备受锻炼。每一次庭审记录都必须在认真查阅卷宗、熟悉案情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庭审过程中也得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细致、缜密地记录,力争做到通过笔录客观、真实、完整地再现庭审现场。至今我仍然很感谢和怀念在刑庭工作的那段时光。”
王强深信,“我们断的不是案,而是他人的人生”,每一道程序来不得半点差错,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及财产权益。为此,他不断学习,并在2008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助审员。在被任命为助审员的2年时间内,他共办理刑事案件70余件,零信访、零错案。
他是“专研手”
爱一行钻一行
在刑庭磨砺的近6年时间,已经成长为办案能手的王强收获了“为人随和谦逊、业务水平高”的评价。2012年,王强被任命为雅安中院立案庭副庭长。
立案庭窗口职能众多、涉及的综合事务性工作琐碎繁杂、缠访反复访问题严重……如何在短时间内转换角色,将工作理顺?这是王强面临的全新挑战。可他没有退缩,而是以“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历练,以心换心架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
“王庭长,真的很感谢你,欢迎你随时到我们老家来耍。”下班路上,当年的“老上访户”喻兰主动招呼王强。提及喻兰,王强笑称她是“老熟人”。
因“4·20”灾后重建所涉其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产生争议,喻兰先后将当地住建局、国土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镇政府等单位诉至法院,打的官司不下20个,所涉案由十余项,仅受理她案件的基层法院就有3家,上访更是三天两头的事,还不断通过信访、复议、网络媒体发声等方式誓要“死磕到底”。
接到这个“烫手山芋”的王强,及时调取案件卷宗,认真梳理了整个案件事实,并在多次实地走访后准确找到了案件争议焦点。而后又亲自上门向喻兰释明相关法律问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单靠法院可不行。”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往案发地镇政府、国土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邀请上级法院到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喻兰的案子圆满解决。
如今,成功解决安置补偿问题的喻兰不仅乔迁了新居,还怀上了二胎,过上幸福生活的她时不时还给王强发来“邀请函”。
“王庭长对待当事人特别有耐心,无论态度多恶劣的当事人,他都能用‘招牌式的微笑’成功引导对方的情绪,顺利化解矛盾纠纷。”在立案庭共事多年的老同志魏林也为他点赞。
“当事人到法院来表达诉求,这既是工作,也是一种缘分,只要以心换心没有处理不好的案件。”面对盘根错节的各种矛盾纠纷,王强也总结出一些信访维稳工作经验。
他是“精进者”
进一行精一行
2014年,王强转入行政战线。一直以来,雅安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便是“在摸索中前进”。随着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和立案登记制同步施行,辖区内行政案件激增、社会遗留问题集聚等问题迅速显现。作为“行政小白”的王强迫切希望打开突破口。彼时,恰遇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国法院试点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
从零开始,无先例遵循。为争取试点工作尽快落地雅安,他多方调研、查找资料,很快提出了符合雅安实际的试点方案和工作规范。
“刚调整岗位那会儿,他经常很晚才回家,怀里还抱着一大沓材料。等我从厨房把饭热了,发现他已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当时我俩没少因为这事吵架。”回忆起这些往事,王强妻子的语气里没有了昔日的抱怨,而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心疼。
2016年5月1日,雅安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单位,在雨城区人民法院、汉源县人民法院启动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委改革办的多次肯定,并被雅安市委改革办推荐为改革创新案例。
敢为人先、先行先试。为切实推进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着力解决行政审判实践中“告官不见官”问题,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王强不断在制度机制和案件办理中加强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推动法院与政府建立起了“府院良性互动七项机制”,有效落实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制度,促进将负责人出庭纳入法治政府考核。雅安辖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省持续保持领先。
2018年12月,已经是行政庭庭长的王强推动设立全省首家城市管理巡回法庭。法官到巡回法庭办案的模式,打通了行政审判服务群众、促进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除了加强与涉案行政机关互动交流,大胆探索新机制,这位“敢闯敢拼、迎难而上、专啃硬骨头”的“硬核”法官将判后释疑、普法教育放在了与办案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王强审理的739件行政案件中,不得不提的是“雅安市首例使用回收油生产食品被处罚的行政案”。
原告高云将自营火锅店内收集的潲水油回收加工,用自家店里使用过的“嘉州飘香麻辣烫底料”包装袋进行再次包装后用作其侄儿李力即将开张的串串店锅底底料。雅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在履行了调查、立案、告知、处罚、送达等程序后,依规对其作出没收扣押物品以及罚款5万元的处罚。然而,不服处罚的高云一纸诉状将雅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诉至法院。
“此案涉及‘舌尖上的安全’,社会关注、百姓关心,也非常典型,可以通过审理一案实现引导一线和教育一片的效果。”了解案情后,王强回忆说。
汉源法院邀请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旁听,新闻媒体也及时宣传报道,案件当庭宣判。
可是高云仍然不服,提起上诉。二审开庭前,王强分别与原、被告双方沟通,在依法监督审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同时,详细地为高云解释法律条文,讲明其中道理。最终,高云深刻认识到问题所在,于开庭前自愿提交了撤诉申请。
虽然近年来行政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办理难度持续增大,王强和他带领的行政庭干警却用踏实的每一步将雅安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推向快速发展的新轨道”。书记员陈煦背后小黑板上的数字记录着他们平凡却充实的每一天:“截至2019年12月,组织旁听庭审和典型案件观摩26次、开展重大疑难案件判后集中释明11件次,为国土、安监、交警、城管和县乡行政机关等开展依法行政讲座13次……”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市审判业务专家”称号,记个人三等功……他所带领的行政审判庭先后被四川高院表彰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
他是“冲锋手”
精一行拼一行
庚子鼠年,当雅州大地被疫情侵袭之时,王强正下派到雨城区法院工作。敏锐的他发挥专业特长,迅速牵头制定《关于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化解行政纠纷的十二条意见》,及时厘清和理顺了疫情期间审判工作思路;联合行政诉讼管辖范围的“五县一区”各政府分别召开行政审判工作联席会6次,全方位拓展府院良性互动,推进行政纠纷源头治理;创新提出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判决书尾部附注“法官寄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释法明理,努力实现“教育感化挽救”;雨城区法院行政审判文书被省高院推选参加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开启该院行政审判的新篇章……
“挂职干部虽以下派单位工作为主,但原岗位的职务不免、工作不变、责任不减,必须‘既抓盐又看秤’,兼顾两头,做到两促进、两不误。”王强的工作目标分外明确。而此时的他已经再次履新——环资庭庭长。
作为全川唯一的“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成功承办“最高人民法院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调研座谈会”的雅安法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环境资源审判领域都是响当当的。“目前,我们已经围绕分支基地设立‘环保旅游法庭’‘集中补栽补种示范点’‘生态修复放流点’等司法保护示范点,基本构建起了‘一基地、八分支、N示范点’的‘1+8+N’模式,实现了‘一县一基地、一县一品牌’,形成环资司法保护的矩阵效应。”
觉得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王强很快进入了角色。他创新工作思路,顺利推动岷江流域“8+2”司法协助框架协议签约落地,大胆探索创新流域司法保护一体化机制,将雅安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推向新起点。
“全国首例由大熊猫国家公园法庭审理的案件宣判!”2020年7月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该案。
为推动四川法院构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工作新框架在雅安落地生根,王强带领环资审判团队前瞻思考并积极推进环资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在荥经县人民法院挂牌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法庭,敲响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法庭“第一槌”,开启了以专业化法庭方式审理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涉环境资源案件的崭新篇章,竭力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环境资源保护提供了更优质、专业、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多与高人来往,学观世之法,看更宽阔的世界;勤与能人共事,学处世之道,修更周全的思虑;常与福人相处,学乐观之心,得几分安宁恬淡。”这是王强记录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话。
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人生的高度。回望走过的路,荣誉与成绩或许早已束之高阁,只有庄严的审判台、斑驳的法槌、成堆的卷宗……这些真切而又生动的瞬间成为王强最珍惜的“现在”和“未来”。
“这是我在法院的第14年,很庆幸,我热爱的审判事业,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