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就全面小康的豪迈壮歌
喻民庆:“要稳定脱贫,一定要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喻民庆提出,尽快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胡宛平:率领扶贫工作队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工作队拓展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建起光伏电站、养猪场,打造扶贫林、扶贫驿站等项目。
杜辉:2019年上半年,妻子发现患晚期肿瘤,家庭负担陡然变重,杜辉没有向法院提出任何特殊要求。6年来,他还先后捐助贫困村民5000余元,无偿献血3000毫升,资助失学女童一名。
汪玉妃:产假还未结束,她就带着孩子给村里贫困户建电子档案、整理各种材料。晚上要入户走访,就把孩子丢给也在乡镇工作的丈夫照看。2019年底,历溪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刘旭:经过三年多拼搏,大岗村建起村党群中心,拓宽了户户通水泥路,帮助78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帮助贫困家庭在校学生申报雨露计划,真正实现了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
这是5位安徽法院扶贫干部的故事。他们中有“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党员的热血,中年法官的智慧,年轻人的青春汗水,倾情挥洒在脱贫攻坚之路上,谱就一曲豪迈的壮歌。
喻民庆:夕辉洒奎峰
喻民庆自己也想不到,时隔10年会再次回到革命老区泾县。2017年12月18日,1957年10月出生的喻民庆,已从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县级干部岗位退休一个多月,又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泾县茂林镇奎峰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我知道基层工作难做,脱贫攻坚任务很重,我是老党员,又熟悉泾县农村,应该来发挥一分余热。”喻民庆说。
奎峰村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茂林镇的一个古村落。喻民庆任泾县人民法院院长的5年间,多次来过茂林,对山里的贫困情况略知一二。他没想到,紧邻镇政府所在地的奎峰村,是全镇四个贫困村中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子。全村638户1635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达108户174人。经过之前一批扶贫工作队的努力,其中大部分已脱贫。喻民庆走遍散住在15个村民组的脱贫户,了解到因病因残、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要稳定脱贫,一定要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喻民庆提出,尽快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但在山村发展产业谈何容易。奎峰村适合什么产业?谁来领头?恰逢村两委换届,经过反复动员,开了36年诊所、收入可观的乡村医生吴宗保被任命为村党总支书记,“90后”民兵营营长曹勇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班子一换,村两委有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喻民庆说,“曹勇卖掉了运输车,全心扑在工作上。”
“喻队长原来就是县里的领导,年纪比我父亲还大,退休后不在家享清福,来我们农村扶贫,我在他身上学到了管理、待人等很多东西。”曹勇说。
喻民庆四处奔走、八方求教,农林部门的朋友根据奎峰村地理气候条件,建议种植香菇。他带着村两委成员到旌德县,向专业户讨教香菇种植技术、销售等问题。
2018年,奎峰村动工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成立奎峰香菇食用菌公司,邀请香菇种植专业户吴金林“技术入股”。
“喻队长的新思路为我们找到了‘公司+能人大户+贫困户’扶贫新模式。”吴宗保说。首期8个大棚投入生产,香菇很快销往苏沪市场。目前已扩大到16个香菇大棚,还在筹建4个恒温大棚,一年纯收入有望达20万元左右,确保脱贫户、边缘户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有钱赚。村里先后发展起黄牛养殖基地、香椿种植、蔬菜种植等项目,解决了32家贫困户就业。采取扶贫基地+贫困户就业模式,金霞苗木花卉家庭农场等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喻队长带人帮我改造了破房子,在他关心下,我不再像以前借口身体不好,每天懒散着过。”脱贫户徐继道说,“除了干护林员外,我还在香菇基地、苗木家庭农场做工,收入很稳定,人也有精神。”
“我每次来奎峰,看到清瘦精干的老喻,精打细算将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硬化了户户通道路,改善了村居环境,群众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就觉得,老喻不愧为法院的好干部。”宣城中院院长钱明树说。
胡宛平:奋斗在600里外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要选派一名处级干部到涡阳县陈大镇史韩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时间至少三年。组织人事处找审判监督一庭副庭长胡宛平谈话,征询他的意见。胡宛平出生于1969年1月,1991年大学毕业进安徽高院一直从事审判工作。他答得很干脆:“我是党员,院党组要安排我去扶贫,我服从决定。”
2017年5月2日,他和军转干部谢严成来到离家600里外的史韩村。从小到大生活在城里的胡宛平,对农村的各种困难毫无思想准备。史韩村的实际情况超出了他的想象:工作、生活条件极差。村两委没有办公地点,借用村小学3间平房办公。没有办公桌椅,更没有空调设备。夏天室内温度超过40度是常态,电风扇吹出的是热风;冬天室内与室外温度差不多,电暖器根本不起作用。村小学一间废弃的大教室内,摆放三张床,用竹竿支起蚊帐,就是他们睡觉的地方。没地方烧饭,只好到处打游击,吃了上顿不知下顿怎么办。
“硬撑了两个月,包村镇干部段体保将两间结婚用房借给我们住,才算基本解决了住的问题,这让我们感动。”胡宛平说。
更难的是村里工作难开展。史韩村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864户3980多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41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0.4%,被定为省级贫困村。这么大的村子竟然没有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由3名“点长”各自负责各点的工作,各自为政,在家办公。村两委不健全多年,是老大难的软弱涣散村。
“想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有一个具有战斗力的组织来具体落实。”胡宛平首先抓基层党组织建设。2018年8月,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举在镇派出所担任协警10多年的陈平回村任书记。他有大专学历,年富力强,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有了领头人,再配齐配强村两委成员,软弱涣散村开始活了起来。
针对史韩村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现状,扶贫队向院党组汇报后,安徽高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加强“双基”建设。483平方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53平方米卫生室、2100余平方米农民文化广场、530米村内次干道硬化、194盏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相继竣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胡宛平率领扶贫工作队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补齐各种短板。为夯实脱贫基础,确保贫困户能够稳定脱贫,工作队拓展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建起光伏电站、养猪场,打造扶贫林、扶贫驿站等项目。
经过三年多的脱贫攻坚,史韩村最后剩余贫困户5户14人,现已完全具备脱贫条件。
杜辉:“好得没话说”
“杜队长啊,好得没话说!”61岁的王小兵站在自家的甘蔗地里,指着将要成熟的甘蔗对记者说,“全县就我们几家种甘蔗,杜队长经常联系技术人员来给我做指导,一亩甘蔗有万把块收入。”
“杜队长人很不错,做事很负责,落实扶贫政策很到位。”正在扶贫车间做衣服的蒋光华对记者说。牯牛降服饰公司扶贫车间安排了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65岁的蒋光华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每月至少有计件工资2000元。他家三口人,夫妻俩都有残障,他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
像这样的好口碑不仅在石台县大演乡永福村,东至县胜利镇楼阁村的村民说起杜辉,更是交口称赞。
2014年4月,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杜辉主动向院领导请缨,到东至县胜利镇楼阁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到了村里,他傻了眼:楼阁村是由3个村合并的大村,村级负债20余万元,其中欠村干部工资款十余万元。全村29个村民组,村居十分分散,自然条件不太好,加上村干部工作形成不了合力,是东至县最大的贫困村、软弱涣散村。
1975年4月出生的杜辉考进法院之前,曾在武警消防部队服役,养成了雷厉风行、吃苦耐劳的作风。农村生活异常艰苦,他咬咬牙克服过去。“为什么来?来干什么?留下什么?”是他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他走遍全村,详细了解1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反复与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贫困户沟通交流,深切感受到,要让村民接纳自己,必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他把强化村级党建、激活人心,作为甩掉贫困落后村帽子的抓手;把村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引导全村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制定起发展规划、帮扶计划和“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在池州中院及其他帮扶单位支持下,建起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修建、硬化道路,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带领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和家禽、牛羊养殖,确保全村贫困户都有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薄壳山核桃、大棚蔬菜、土鸡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打造果蔬特色专业村。每年可惠及贫困户和其他农户80户102人,增加村集体年收入11万元。
在楼阁村扶贫3年结束后,杜辉回到法院工作了5个月。2018年8月,池州中院再次选派他到石台县大演乡永福村继续脱贫攻坚工作。根据永福村的具体情况,他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旅游服务业,实施劳务输出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精准扶贫工程。
作为一名法院选派的扶贫干部,杜辉利用法律知识为村民答疑解惑,引导村民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他妥善调处村民的婚姻家庭纠纷、相邻排水纠纷以及交通事故纠纷。为了将法治理念植入群众心中,让永福村从物质到精神都能“旧貌换新颜”,村里建起长达300米的“普法宣传走廊”,将家庭婚姻、老年人权益保障、义务教育等法律条文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法治故事,图文并茂地画在白墙上,让群众看起来通俗易懂。
汪玉妃:历溪的女儿
院领导决定派院里唯一一位法学硕士研究生、孩子才一岁半的汪玉妃去扶贫三年,这消息在祁门县人民法院没引起多少反响,因为院里要派8人去扶贫。法官助理汪玉妃欣然接受安排。组织派她到曾任大学生村官的祁门县历口镇历溪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位于牯牛降山脚的历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汪玉妃1986年11月出生于和历溪村相邻的彭龙村。两村习俗相似,加上16个月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和村民交流无障碍。
历溪村有689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98人,其中脱贫户8户24人,未脱贫户20户74人,脱贫任务不是很重。“我去走访,大部分贫困户都支持配合我们工作,有个别户不支持,我必须找出不配合的原因。”汪玉妃说,“1938年出生的王润根老人,读过私塾,自学过法律,见到我们村干部就发脾气。”经了解,王老之所以厌烦村干部,是因村里开发旅游时要拆迁他家房子,老伴受刺激瘫痪,对他打击很大。汪玉妃找他聊天,听他诉苦,发现老人并不是要求政府给他多少钱,而是嫌村干部对他关心不够。他老伴去世时,汪玉妃带着干部去慰问老人。村委会给老人办理了低保,安排他从事保洁公益岗,加上自家茶园,年收入有万把元。
汪玉妃来历溪半年后怀上二宝,她一如既往地投入扶贫工作中,入户走访、宣传落实政策、解决矛盾纠纷,没有因怀孕耽误工作。历溪村的扶贫工作反而走在全镇前列。临产前一天,她还在村里忙着交接,希望不会因为生孩子影响工作。
产假还未结束,她就带着孩子给村里贫困户建电子档案、整理各种材料。晚上要入户走访,就把孩子丢给也在乡镇工作的丈夫照看。2019年底,历溪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稳定脱贫,提高脱贫户收入,她经常上门走访,了解情况。2019年初夏,汪玉妃得知王建平家黄桃销路不畅,就在微信朋友圈做宣传,没想到订单一个接一个飞来,一个星期不到,王建平家的黄桃销售一空,收入达1.2万元。今年雨水多,黄桃外观不好看,王建平发愁卖不掉。汪玉妃在朋友圈“现身说桃”,很快卖完黄桃。
今年春夏,受疫情影响,历溪村游客少了很多。看到贫困户家红茶存货多,她又在网上卖起红茶,给贫困户增加了4万余元收入。历溪村还建起了12家富有特色的农家屋,打造康养、研学、户外三大基地,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刘旭:“娃娃干部”干大事
要不是有人介绍,记者会把一副娃娃脸的刘旭当作在村委会玩耍的初中生。
“像刘旭这样重点大学毕业生,在村里扶贫坚持了4个年头,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大岗村扶贫专员潘孝国对记者说,“要是我,做不到的。”
“刘旭比我女儿还小10岁,结婚连婚假都没请,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大岗村党支部书记郭正明说。
刘旭出生于1992年1月,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考入金寨县人民法院。2017年5月的一天,担任书记员工作的刘旭刚开完庭,被喊去谈话,通知他去白塔畈镇大岗村扶贫。
大岗村地处金寨县和六安市裕安区交界,是离镇上最远的一个村。破旧的村部挤不出空间让他住宿,村干部在妇检室勉强给他安置了一张床,新垃圾桶、油茶苗、大棚塑料膜等物品都堆放里面。
“我在六安郊区镇里长大,生活上苦一点能挺过去。”刘旭说,但工作上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大岗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成,群众关系复杂,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256人,是白塔畈镇扶贫任务最艰巨的村之一。为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他和队长深入24个村民组,走村串户与村民交谈,很快与村干、贫困户打成了一片,制定出扶贫工作台账、脱贫年度计划。
刘旭在走访中发现,有的贫困户因意外事故致贫,又不懂法律,家庭陷入艰难处境。2017年春季,贫困户老占被车撞成腰椎骨折、胸椎爆裂性骨折等,伤情危重,被送往合肥市的大医院救治。老占的妻子冯先琴四处借钱,凑了4万元救命钱,而后续手术费要16万余元。冯先琴四处求援无门,听说村里来了法院干部,找来求助。刘旭立即联想到法律上先予执行的规定。次日,他开车带着冯先琴来到江店人民法庭。庭长陈波详细了解、核实情况后,认为该案符合先予执行的条件,让冯先琴尽快提交书面申请。刘旭帮助冯先琴当天就完成了先予执行的立案手续。在江店法庭的鼎力支持下,不到一周时间,冯先琴就拿到保险公司先行赔付的医疗费16万余元,为走投无路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老占成功得到救治。扶贫队为老占一家落实了各项扶贫政策。现在他家在村中心盖起新房,开了一家代销店。“我家能过上现在的生活,多亏了小刘帮忙。”冯先琴说。
经过三年多拼搏,大岗村建起村党群中心,解决了群众“办事难”;拓宽了户户通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新建五保之家,解决了五保户“住房难”;帮助78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解决了“发展难”;帮助贫困家庭在校学生申报雨露计划,解决了“教育难”;真正实现了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
“看到老一辈的村民都脱了贫,过上好日子,这三年多的辛苦,值得!”刘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