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村里喜事多——玉林中院扶贫工作纪实

2020-07-10 14:13:3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梁毅
 

  沙河镇沙河村位于博白县中西部,全村共有8893人,贫困户有183户,共923人,系自治区“十三五”期间评定的重点贫困村。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定点帮扶沙河村,成为沙河村脱贫后盾单位。

  玉林中院院长刘拥建(右二)到新业火龙果专业种植合作社调研水回用一体化设备项目情况

  玉林市中院高度重视,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一把手”既当总指挥,又当战斗员,既挂帅又出征还督战,结合法院及当地实际,因势利导,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以保障民生为发力处,创新实施“输血”与“造血”并举的组合式扶贫,助力当地贫困户脱贫、整村脱贫摘帽。

玉林中院院长刘拥建在中秋节前慰问贫困户

  该院组织干警们与92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并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

  “他们来了以后,修了水渠、道路,重新建了村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建成了产业合作社……村里的喜事一件连着一件。”提起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个个赞不绝口。

  修水渠、硬化路

  铲平脱贫路上“绊脚石”

  到村里报道的第一天,帮扶干警们的心咯噔了一下。“进村路上,一路泥泞。村委办公室是一栋危楼的三楼,墙体表层蹭蹭脱落,陈旧不堪。”

  办公场地都这样,基础设施能好到哪里去:村中道路很多没有硬化,村民出行并不便利;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部分渠道甚至已经出现坍塌,灌溉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更谈不上有任何文体设施供村民们茶余饭后、农闲时间消遣……

  “赶紧把路硬化,把村里的水渠修好。”这是村民的日夜期盼,也是帮扶工作队员最迫切的工作目标。

  说干就干。玉林市中院党组班子率先垂范,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把农村道路硬化建设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大事来抓;邀请水利部门的同志现场办公,推进水利项目的推进;协助选址、规划,筹备新办公大楼建设项目资金……

  “刘拥建院长带着法院的干警们为我们忙上忙下,还联合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共同推进我们村的基础建设项目,我们很感动,脱贫的信心更足了。”沙河村村支书邹颖光说,帮扶干部的真诚付出,给沙河村的村民们脱贫致富打了一剂强心针。

  通过多方协调,沙河村先后立项6个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65万元,重建脚板冲陂头至晒谷岭水渠道76米长、新建花石根水库至黄泥塘渠道220米长、维修花石根水库河湖垌渠道防渗墙430米长。修缮村屯道路1.2公里,完成债券扶贫道路5.84公里,完成危房改造82户。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沙河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15盏,硬化篮球场2个。

  对于新村委办公大楼建设,玉林市中院在拨款支持之外,还积极协调县政府、挂点联系单位、爱心单位支持,同筹措建设资金19万元,协调落实了一批价值约8万元的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2018年12月27日,沙河村新村委正式启用新址,沙河村民们终于等来了全新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市中院爱好书画创作的干警们还送来了书画作品装点新落成的新村委大楼,希望丰富和促进沙河村精神文明建设。

  如今走在沙河村,目之所及早已不再是往日破旧的景象,沙河村正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办实事 解民忧

  当好帮扶对象的“暖心人”

  2020年春节前,徐昌能收到了一笔“房租”,租户在回家过年前把房费给结了。如果时间能回到三年前,“收房租”对徐昌能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毕竟,当时的他还住在狭窄的平房里,一家人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

  徐昌能是沙河村铜锣山队的贫困户,妻子病逝,平时靠卖猪肉、打零工挣点生活费,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改造房子不是一件想就能做的事情,现在的房子能住就先住着吧。”担心政府危改资金不够建等原因,徐昌能心中存在很多顾虑,让危房改造一度搁浅。

  但帮扶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多次上门宣传危改政策,设身处地站在贫困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打消他的后顾之忧。徐昌能最终同意克服困难,进行危房改造。2019年5月,新房子落成,徐昌能和儿子搬进了新房子。见到村里一些建设项目的工人们有租房需求,他就把空余的一间房间出租,补贴家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然就这样发生了。”

  安全住房问题是“两不愁,三保障”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危房改造是扶贫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玉林市中院在推进沙河村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对帮扶户的住房情况一户户排查,了解贫困户的建房意愿及建房计划,帮助他们申请有关住房保障政策扶持,协调在房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贫困户能够早日建成新房并顺利入住。

  解决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是帮扶工作另一项重点工作。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医保扶贫政策的保障作用,切实减轻贫困户治病就医的经济负担,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员们没少为困难群众的医保办理及就医报销问题操心。有时候为了帮助某一户办好新生儿医保或落实住院报销问题,驻村第一书记涂欢得来回跑几个部门协调,累却甘之如饴。“贫困户的经济能力比较有限,如果因为治病就医产生大额支出,那就是雪上加霜了。我们帮扶干部累一点能换困难群众负担轻一点,就累有所值。”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林市中院干警帮助帮扶户完成危房改造40户,协助2户申请易地搬迁并获落户博白县城城东新区集中安置点小区房,协助困难群众申报“产业奖补”资金100多万,落实6人参加就业培训,帮助170人次申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岗补贴……一桩桩小事,一件件实事,构筑起了帮扶干警走进群众心中的桥梁,捂热了人心。“只有帮群众解决了麻烦事,他们才能有精力、有信心生产生活,才能早一点脱贫致富。”

  要扶贫 必扶智

  当好困难学生的“守护者”

  2019年10月8日,沙河村的小学生们终于告别残破的校舍,搬进了新校园。宽敞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构成了沙河村独特的风景。

  以前的沙河村小学破旧不堪,于2017年开始原址拆旧重建,后因资金短缺、土质环境特殊等原因停工。重建期间村小学租用简陋民宅继续办学,学生学习环境十分不理想。“学生们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下学习,很是让人心疼。”帮扶干警们回想起当时情景,还是感慨万分。

  经玉林市中院积极协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村小学重建项目重新启动,并于2019年10月正式启用。于是,便出现了上述一幕。

  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寒门子弟的教育问题始终为玉林市中院所牵挂。

  院长刘拥建每次到沙河村走访,都要入户了解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他常常叮嘱市中院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干警,一定要做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的宣传,鼓励贫困生申请相关补助,保障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接受义务教育。2016年以来,玉林市中院共协助38人次贫困生申请“雨露计划”学费补贴;2019年秋季期落实贫困生教育资助115人。

  此外,玉林市中院还为村小学捐赠了教师办公桌椅、办公电脑、空调、乒乓球桌等物资,通过“送书下乡、精神扶贫”活动给学校捐赠图书,给孩子们捐赠文具,将物质脱贫与文化脱贫相统一,旨在为贫困村送去希望和动力,鼓励学生们怀揣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基地 壮产业

  打造群众脱贫“永动机”

  “这一批火龙果产量45万斤左右,预计收入180万元。”这几天,新业火龙果基地老板傅俊明在聊起基地的发展时,喜上眉梢。该基地占地500亩,每年可采摘火龙果16批,年亩产量3000公斤,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产业发展是解决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关键。在推进沙河村脱贫工作过程中,刘拥建院长始终强调要强化产业带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着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使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促进贫困户不仅“摘穷帽”而且“拔穷根”。

  为帮助沙河村找到合适本地发展的产业,玉林市副市长邓长球以及市中院院长刘拥建多次现场办公,实地调研,为村扶贫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为解决发展资金难题,刘拥建还邀请农业银行玉林分行行长彭春祥前往沙河村开展调研,介绍金融脱贫方面的优惠政策,指导镇村干部、“第一书记”解决村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难题,从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农村基础建设等不同层面为贫困村脱贫攻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如今,沙河村深挖本村特色,发展起了火龙果、番石榴、沃柑、红心蜜柚等经济型水果种植产业,并已成立有四个专业合作社。为了能充分发挥产业对本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玉林市中院还先后协调申请13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到河兴果树专业种植合作社和新业火龙果专业种植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难题及扩大了果树种植规模。

  支书邹颖光说:“看着这些逐渐成长起来的基地,我们更有了干劲。下一步,在后盾单位中院的帮助下,我们村打算充分整合利用花石嶂自然景区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