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开!中央政法委大院,这场会议热气腾腾
大幕已经拉开。近日,中央政法委大院,14位业界大咖。会议室里的气氛,像夏日的午后一样,热气腾腾。
——“小切口大主题,这是一篇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
——“本案是全国首例‘套路贷’涉黑案件,拍摄近1个月,采访了十多名犯罪嫌疑人,以及办案警察、法官、检察官,时长达到30多个小时……”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1.64万条数据可视化呈现,将‘报告体’加工成‘短、平、快’的新媒体短视频语言……”
——“有点有面,有说有议,有内有外,在对外传播中起到了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这是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的定评现场,复评评委分类逐一向定评专家组如数家珍般地说明入围理由,专业又不失风趣。评委当中,既有来自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从事新闻舆论工作多年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也有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政法媒体的资深大咖,还有在高校从事新闻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
本次评选从1月开始,虽受疫情影响,但仍收到526件作品,最终将评选出105件优秀获奖作品。长安君看到长长的入围名单,个个都涉及去年政法系统发生的重磅大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法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队伍“四化”建设、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等政法中心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操场埋尸案、孙小果案、套路贷、电信诈骗等大案要案,性侵、正当防卫、保护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事件。
变化,对这项大奖来说并不陌生。27岁的“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一直在跟随着岁月变迁而变,伴随着政法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完善。奖项原名为“全国政法综治优秀新闻作品”奖,由中央综治办主办。此后,鉴于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不再设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奖项暂停评选。2019年,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同意,评奖名称变更,评选周期由两年一次变为一年一次。作为中央多次规范清理表彰评比活动后保留下来的法治类新闻宣传的唯一国家级新闻奖项,由中央政法委成立评选委员会,邀请专家独立评审,作品经过复评、定评两轮筛选,才能榜上有名。去年更名后的首次评选“一揽子”评出了2017年、2018年两个年度的优秀政法新闻作品。
的确,与首届评选不同,今年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都围绕一个“新”字——
第一个“新”是评选项目新。为认真贯彻落实郭声琨书记关于创新推进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要求,陈一新秘书长关于政法新媒体与网络新平台合作发展等部署,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对加快推进政法媒体融合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参照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结合政法宣传舆论工作实际,2019年度政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中首设媒体融合奖项,此次在评选类别中新增了融媒体作品奖项。于是,在今年这次定评会议上,我们在专家们的点评中看到了包括短视频、融合创新、新媒体创意互动、移动直播等在内的融媒体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获奖名额中,新设的融媒体奖项占了将近30%。“突出了融媒体作品的重要价值,推动发现更多的融媒体精彩作品。”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定评组组长雷东生说。
还记得去年热播的大型纪实节目《致敬中国英雄》(政法季)吗?邀请了任达华、万茜等明星,深入一线体验式参与排爆警察、扫黑英雄、打拐民警、援藏律师等政法英雄的工作,视频播放量破5亿、微博话题阅读量6.5亿,也入围了本次一等奖的获奖作品!
第二个“新”是评选标准新。为了反映社会影响,文字类、广播电视类、网络类和摄影类作品需体现刊播后的转载、引用情况,通讯社作品要体现落地和采用情况;媒体融合类作品要体现点击量、跟评量、互动量、转发数、点赞数、留言数等客观指标和应用新技术等情况。新增的评价标准,被专家们不自觉地体现在点评中:“抖音、快手等平台点赞量超百万”“80多家网站转载”“大气美丽的航拍画面”……
雷东生副秘书长总结,“修改后的评选标准坚持因时而变、乘势而进,除了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创新,鼓励媒体融合报道和应用新媒体传播外,更加注重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三个“新”是评选方式新。受疫情影响,本次评选的大部分评选工作都是线上完成的,有的通过微信群,有的开视频会议,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开展线下集中讨论,倒排工期,高效推进。
会上,对于此次入围作品的共同特点,雷东生副秘书长评价,注重政法机关与媒体的“融合策划”,善于在“平台融合”上下功夫,为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的“融合方式”提供了样本。
融合——是本次评选的另一个关键词。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也迫在眉睫。不但要破解难题、守正创新,还要从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战略层面去深化,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去推进。
下一步怎么办?雷东生副秘书长提出了三个“融”,长安君在现场聆听后深受启发,分享给大家——
第一,“融”策划。要建立常态化“融”策划机制,邀请中央主要媒体、新媒体、都市媒体的资深专家、资深记者,围绕政法工作大政、大事、大案进行“头脑风暴”,跳出政法工作的大视角,选择受众可感的小视角,挖掘政法工作内容“富矿”,用优质内容生产更多吸睛产品,让政法工作的“神秘性”、权威性转化为宣传舆论的影响力、穿透力。
第二,“融”传播。要与媒体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融合传播的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方式,善于综合运用短视频、动漫、漫画、微电影、图片、文字等表现形式,讲好政法故事,实现政法正面宣传的全网络覆盖和全方位推送。国际舆论场上,要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多种传播形式,生动鲜活地向世界宣介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促进形成“中国之治”的广泛共识。
第三,“融”运用。要完善与各大媒体的合作机制,发挥各大媒体传播平台资源丰富、技术领先的优势、积极推转权威准确、专业深刻、有用有趣的优质政法内容,不断提高扫黑除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政法中心工作宣传报道的到达率,全面扩大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传播的覆盖面,更好传递政法队伍的精气神、政法工作的正能量。
最后,评委们通过差额评选,确定了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名单,从今天起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新闻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