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的拒签和喜迁
2020-08-12 09:35:5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黄慧辰 张伟
 

  盛夏,广州。67岁的吴伯在新房里吹着空调,回想五个多月的搬迁过程,不由感慨:“好在听了彭法官的劝!”

  吴伯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原本住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长堤街。芳村,见证了“老广州”现代化进程的百年长堤,承载着每一个老广州人的记忆与乡愁。从壮年到退休,吴伯在这里住了近20年。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专门来到荔湾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指引着城市发展的文明之路。

  为突出岭南地方特色,改善人居环境,2018年,广东省决定将广东美术馆、非遗中心、文学馆“三馆合一”,合并建成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2019年10月,政府依照项目征拆补偿方案对7.6万平方米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393户住宅中的389户均已签署协议并先后搬离,但还有4户拒绝签字。

  吴伯这套60平方米的老房子,也在这次征拆之列。项目要建老人想得通,但房子要拆到底还是舍不得。更何况,前两年刚装修的房,大大小小也花了不少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几次上门,但吴伯的工作一直没能做通。

  今年2月,连同吴伯在内的4户拆迁户陆续向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告对安置方案不满,被告则认为已经走足了法定程序。一边是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工程无法动工,一边是居民和政府矛盾难解。如何寻求双方平衡?让案件主审法官彭铁文犯了难:“案子不难下判,但矛盾没有实质性化解,执行起来又是问题,工程推进和居民生活可能都受影响。”

  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是广东全省法院近年来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工作。2019年11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司法厅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在涉重大项目类行政赔偿、补偿纠纷中,应加大与行政机关沟通协调力度,通过座谈交流、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促进行政机关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发生。

  为了让吴伯等4户人家能有称心的安置,彭铁文当了两个月的“中介”。看楼层、看朝向、看位置,几乎成了半个置业专家。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在统一安置方案和拆迁户个性化诉求中一一寻找平衡点,领着当地管委会和征拆办工作人员、拆迁户到各地安置房现场比对挑选。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4户人家终于敲定了新的安置方案。今年6月8日,项目重新开始动工推进。

  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楼层不高,周边的超市、学校和即将开通的地铁都让吴伯感到舒心。“前两天,吴伯还给我打电话,电视没信号了怎么办,房子办证该准备啥,看样子这个中介角色还得继续干下去。”彭铁文的“中介”角色越来越入戏,“老人们有事还找我,说明他们信任法院。”

  广铁中院作为集中管辖省会城市行政纠纷的法院,近年来不断通过调解实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今年上半年,该院共有503件案件通过调解撤诉方式结案。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