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考虑群众感受
2020-07-01 15:35:34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作者:张东晓
 

  日前,一段视频在网上受到关注,视频中几名清洁工人正在扫灰称重。类似的,某地环卫工人抡扫帚打花,花瓣散落一地并被扫入簸箕……据了解,事情的起因是,当地环卫管理部门将路面干净与否和灰尘、花瓣等的重量相挂钩。这样的做法,看上去认真细致,实际上则是有些教条僵化,不仅让执行者无所适从,也让很多群众直呼难以理解。

  工作体现思路,思路体现能力。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往往能够通过决策体现出来,决策合理与否、管用与否直接关乎工作成效。要为民服务,作出来的却是些不接地气的决策,时间久了不仅会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会损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见,决策不仅要求党员干部提升能力水平,更要求作决策时慎之又慎。

  如何科学、民主、依法作决策,让作出的决策既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又切实回应人民群众期盼,赢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智慧、能力与担当。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研究清楚中央对此是如何定调的,这项工作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表现,以及落实中的难点堵点。具体决策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履行党委集体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既要全面考虑各类情况,也要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尤其要注意的是,多到群众中去听听意见建议,多考虑下群众的切身感受,让群众在决策中有更多参与感。

  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服务。任何一项工作的成效都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看,不少党员干部忘记了作决策的初衷。有的独断专行,大事小事都是自己说了算,根本容不下不同意见;有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决策浮在半空中,执行效果打折扣;还有的挖空心思揣摩上级想法,从不考虑群众切实需要,热衷于搞大声势、大手笔等。对于这样一些病症,不能停留在对错误决策本身的纠正上,还必须找准其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政绩观错位等深层次原因,从根子上加以纠治。

  前不久,中办就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印发通知强调,“政策执行中要注意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了解具体落实情况,适时调整完善”。各级纪委监委要强化责任担当,做实监督,对各地区各部门存在的乱决策、乱拍板问题果断出手、严肃问责,对问题背后存在的作风短板,要扭住不放,持续抓出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决策更接地气,更加符合群众期待。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