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各项重大举措。其中,人民法院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运用智慧法院为民服务不啻为诸多措施中的亮点。
这种智慧法院的诉讼形势让人耳目一新,它既是基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考虑,也是顺应民诉程序改革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诉讼制度也在发生着深远变革。智慧法院的建设就是人民法院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抓住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重大机遇的成功探索实践。人民法院充分运用中国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诉讼、调解、信访,就近跨域立案,跨区域远程办理诉讼事项,大大便利了当事人。互联网法院还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提供了更广的途径,比如广州互联网法院成功调判新加坡歌手林俊杰诉广州某音乐餐厅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该案依托了智慧法院搭建的粤港澳兽哥在线多元化解平台,在全国首次实现粤港澳三地在线跨域解纷,让法官、香港调解员跨地域、跨法域、联动解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欣喜的是,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作为互联网司法建设的最前沿阵地,已经探索形成一系列有益经验。中国移动微法院、互联网法院等建设成果多点开花,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框架已经基本建成。
去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乌镇召开了《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从五个方面反映了人民法院推进互联网司法的核心举措和主要成效。可以看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落地场景越来越多,与诉讼制度和审判模式实现了有机融合。互联网司法已从早期的单点突破、各自为战,转向顶层规划、整体推进。应用宽度从单一领域向全方位拓展,探索主体从互联网法院向全国法院延伸,变革内容从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作重心从机制创新向规则确立演进。疫情期间,中国智慧法院更是“大显身手”,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提供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键对键”感受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智慧法院开启了司法新模式,也让诉讼更便民。相信智慧法院建设能够助力人民法院实践诉讼制度的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