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课当道,理工科的科研实验成了最大的痛点和难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远程控制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千里之外,一边直接操控学校实验室里的实体实验设备,一边通过家里电脑屏幕对即时电压、电流、相位差变化有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远程控制、跨校共享,一根网线之下,别说国内的兄弟院校,就是大洋彼岸的高校,也能资源共享、实境互动。(4月27日中国教育报)
小平台、大舞台,教育上云,同屏同学。疫情防控之下、校门紧闭之后,需要躬身实践的科研实验确实容易成了“无米之炊”。而软件仿真教学固然省事,却也因为虚拟感太强、且实验结果掣肘于理想状态,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实验注水”。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在新基建思维之下,恐怕最应该将前沿的数据及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在“后疫情时代”探索并实践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这些年来,高校开放教育的大门始终在羞答答地打开。一方面,实验器材“金贵”,且专业实验对师生有基本的技术及风控要求。另一方面,实验是科研的前提,核心数据和研究对实验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尽管图书馆和教室可以开放,但核心的实验区域始终处于“独享”状态。杭电“实验金课”平台最大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学生们在咖啡厅或者家里就能做好复杂而严谨的科学实验,更重要的启迪,在于为未来的社会实验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应用场景。比如借助5G等“互联网+”技术,依托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力量,打造立足全校、面向世界的“共建、共研、共享”的远程实验中心,开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实验项目,不仅有助于在安全前提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更能面向全国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共享,从而实现了远程实验平台相关技术的社会化积累。
依托共享实验,高校的校门打开了,科研的思路开放了,科研资源的利用率更是有效提升了。此外,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校社之间的关系,也会在共享实验中得以重构。就比如杭电实验室人员下午5点钟下班了,友校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用杭电的实验设备;反之,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实验设备,在他们的下班时间,杭电师生同样可以通过远程实验平台在他们的实验设备上做实验。这样的场景如果能复制并推广,对于创新社会的价值必会不可估量。
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写了知识传播范式。4月3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免费开放500多册重点教材,以支持全球受疫情影响关闭的高等教育机构能继续开展其教学活动。如果我们的共享实验能走出校门、走向世界,那么,教育资源的公平与均衡配置必会找到新的实现路径,社会创新创造的能力必会在实验门槛降低后得以快速勃兴。在各地高校“课程共享接力计划”和共享实验成为现实的今天,非接触教育的“脑洞”,也许为高等教育普惠社会提供了加速奔跑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