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线下诉讼活动按下了“暂停键”,送达程序在整个审判流程中“卡脖子”现象愈发突出,为解决这一关键症结,今年4月初,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集约送达中心,与中国邮政集团镇江分公司签订外包服务协议,通过电子送达平台与法院审判系统数据对接,以“信息跑路”+“邮政跑腿”,落实法律文书集约化送达,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为法官减负、为审判提速。
织密智能送达网络
集合要素优势,一键智能送达。镇江法院建立一盘棋送达服务格局,全市法院将除刑事案件之外的全部送达事务交由镇江邮政在镇江中院设立的送达中心集中完成,通过统一服务流程、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考核机制,改善全市法院以往送达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集约中心接收送达项目后,依次通过电话、短信(闪信)、网络、邮寄、上门、公告送达的方式进行送达。在优先送达方式未能送达情况下,系统会自动转换下一顺位方式送达,直至穷尽送达方式后,生成送达报告,并回填办案系统,交送达任务发起人法官进行效力核定。
同时,镇江法院全方位延伸服务触角。镇江法院利用邮政网点多、覆盖广等特点,与邮政打造“法邮平台”,将文书打印一体机部署在邮政网点,提供给当事人进行自助文书领取。此外,镇江法院集约送达中心还将与省内其他地市法院集中送达中心合作。实现“异地发起、本地邮寄”新模式,邮寄进度通过系统实时反馈给异地法官。
全面提升送达效率
繁简分流全面实施以来,镇江法院70%的案件通过一审简易程序审结,法官开庭审理、起草文书等事项不到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但庭前送达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少则2天,多则需要2个月,一个案件未结,多个案件新收,未结案件审限预警,这是法官的日常。加之手写诉讼文书邮寄凭单,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案件有时要写上个把小时,卷宗整理、归档等事务就被耽搁下来,书记员的重复劳动也占用了不少时间。送达的“顽疾”亟须破解。
如今在镇江中院,集约送达平台接受指令智能送达,只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输入当事人手机号码,即可自动生成送达文书并即时发送,从发送到形成送达报告,用时不过三五分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据了解,此项服务自4月14日正式开通,截至4月24日,已对151件案件406位人员送达1200余份法律文书,电子送达率为51.72%,电子送达成功率为100%。
针对当事人不小心遗漏手机短信或者故意逃避短信的情况,邮政集团专门开发了“闪信”技术,在部分当事人对送达短信因故不点击查阅的情况下,送达人员将主动转为“闪信”进行送达,通过锁定当事人手机,让送达内容直接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只有点击查看后方可关闭,让当事人不会遗漏法律文书的送达且避无可避。
“以前开庭传票能成功邮寄送达的,快的话要一两天,慢的就要五六天,诉讼代理人收到传票后,如果发现案件开庭日期冲突,需要更改开庭,我们就要通知对方当事人,通常诉讼周期就这样耽搁下来了。如今实行短信送达,诉讼代理人能及时收到信息,妥善安排工作,一般也就能按期参与庭审,案件也能尽快审理。”速裁组书记员小武如是说。
此外,针对当事人不接受电子送达的情形,镇江法院借力邮政系统信息流、实物流优势,在送达中心建立邮政线上送达组,在镇江四区三辖市建立邮政线下专送组,实现同城邮件“半日递”,做到“上午发起、下午送达”全面提升送达效率。
确保信息流转安全
“以前看到法院的警车走乡入户送达诉讼文书,街坊邻居都看在眼中,议论纷纷,涉及官司的当事人难免觉得难为情,现在实行短信送达,诉讼文书相关信息悄然而至,既安全高效,又避免了尴尬。”正在立案的王先生说道。诚然,送达方式的改革带来了便民利民的效果。
据了解,对于当事人未留电话或者电话停机等情形,镇江法院依托公安及三大运营商通信大数据平台,查询当事人实名制电话号码,开展电子送达事项。针对查询后的所有号码一键发送,基本能得到受送达人的反馈,大幅减少了因被告下落不明而需要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案件数量,缺席判决的案件数量也相应减少。
同时,集中送达中心会即时生成送达报告。该报告承载了电话送达、短信送达、邮寄送达、上门送达及公告送达等各类送达方式的送达时间、送达过程及佐证材料情况,并自动回填至办案系统,让审判人员可以对全案送达过程一目了然,并可作为送达证据全程留痕。
为保证送达事务外包的安全性,镇江法院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确保信息流转安全。集约送达中心建立关键人、关键环节、关键指标安全责任体系,保证集约送达安全可控。该院还通过政审流程、党员优先、业务素质高、签订保密协议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