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柳絮传毒”谣言随风飞扬
2020-04-28 11:06:1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符向军
 

  每年春暖花开,草木葱茏时,柳絮也像雪花一般飞扬,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陶醉。部分人群对花粉柳絮类漂浮物过敏,造成鼻部不适症状,按说也是每年的常态,但在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加持”的情况下,“柳絮携带、传播病毒”的流言和担心,也像柳絮飞扬一般到处传播,加入了各种“新冠谣言”的队列里,“荣登”四月谣言榜,刷屏朋友圈。

  杨柳飞絮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在4月6日北京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已及时回应:根据现有研究,没有证据证明杨柳絮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病毒离开了特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后难以存活,不会在空中停留过长时间。即便是病毒停留在柳絮上,也不足以达到构成感染的浓度。可见,“柳絮传毒”的担心是多虑的。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人们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不少涉疫谣言也像病毒一样趁机作乱,在微博、微信、自媒体等到处传播,虽然往往经不起常识和逻辑的推敲,但仍有许多人信以为真,引起社会恐慌。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一是始作俑者出于各种目的造谣传谣,让谣言满天飞,人们真假莫辨。比如前几年炮制“盗小孩”谣言的男子宋某招供说:“当时就是图个刺激和好玩,没想到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和后果。”还有一些自媒体为了商业营销,为了10万加“爆文”,竭力蹭热点炒流量,比如以“华商真难”、“多国女子想嫁到中国”等夺目、鸡血消息,大肆吸引眼球,让谣言如病毒般传播扩散。

  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安全感缺乏,网上一有关乎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类的危险信息,很快会引起公众焦虑,尤其“抢孩子”、“柳絮传毒”、“疫情期间国内粮食供应紧缺”等惊恐信息,更能激发不安和焦虑心理,产生群体共鸣,并由此降低了人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以致方寸大乱,让此类谣言轻易“俘获人心”。

  三是“从众心理”驱使,谣言内容往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人们往往缺乏科学素养和专业判断,在周围朋友都转发分享的情况下,也会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选择跟风转发,“广而告之”。既是为了自求安全多福,也是为了善意提醒,从而成为谣言的“无意识传播者”。

  谣言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杀伤力”,不亚于病毒,要避免谣言尤其是涉疫谣言像病毒一样爆发、传播,破坏社会稳定和当前常态化防疫大局,就不能让“柳絮传毒”之类谣言随风飞扬,应切实采取措施,有效施治。

  除了公众应提升科学常识和独立判断能力,不轻信,不盲从,不随意传播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文明、法治、安全的社会大环境,营造守法有序的网络氛围。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疫情防控等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巡查、治理打击、宣传辟谣力度,进一步普及识谣辨谣和科学防疫知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谣言的“粉碎机”;社交网络平台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和自律;还要在现有行政、民事、刑事法律“粗线条”规制网络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法律操作,出台针对微博、微信、网络自媒体等营销造假的专门条文,有的放矢,精准治理,消除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生存滋长的土壤,最终让各种谣言、虚假信息止于智者、知者和治者。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