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冠状病毒”、“及时就诊”……面对来自各国的外籍人员,如何把这些“高频”词汇转换成法语、意大利语等小语种语言,如何见招拆招,积极解答各种疑难提问?
一群“外语很溜”的警察出动了。3月初,静安公安成立了上海警方首支防疫外语小分队,提供11国语言翻译咨询服务。
民警提供翻译咨询服务
上周,静安区有两名意大利籍人士返沪。这对意大利夫妻在家隔离时,意外接到了一通电话。“Buongiorno,io sono un poliziotto chi parla italianodall’ufficio della pubblica sicurezza di Shanghai。(您好,我是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经侦支队民警,会说意大利语。)”熟悉的母语从手机中传出,让夫妻俩备感亲切。电话中的警官用意大利语嘱咐这对夫妻在家做好隔离,如有症状出现,要及时就医。
打这个电话的就是防疫外语小分队的民警白文超。他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意大利语专业。白文超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外语交流群。这通电话,就是源于一位社区民警在群里的求助。
复工复产之后,许多民警碰到外国人求助或咨询疫情管控方面的问题,对外语交流尤其是疫情方面的专业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散装英语”有点不够用了,怎么办?
静安分局团委书记张昕告诉记者,静安分局团委专门制作了一批“疫”卡通学习卡。“我们征集了许多一线执勤民警碰到的问题,以及一些需要告知的事项,在分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制作成学习卡发给全局民警。”
大学英语专业的赵雅韵是天目西派出所团支部书记。除了制作卡片,她还用标准的英语录制了音频,做成二维码印在学习卡上,民警扫一扫就能学,跟着念。
“开始是几个团干部和青年团员用业余时间制作,后来大家觉得,除了内部学习,还可以建个群互相帮助、分享资源。”张昕说,有了交流群,哪位青年民警出警时有需要,马上就能通过团委联系有语言特长的民警翻译,也有越来越多的翻“疫”官纷纷入群援手,一支能说英、法、德、意、日、韩、西、葡、俄、波斯语,外加中文11种语言的“特别行动队”就这样成立了。
外籍人士感受上海温度
3月7日下午,浦东机场静安区点位前传来一阵哭声。原来,一名来自疫情国家的小男孩被一群穿防护服的“外星人”惊吓到,突然哭起来,吵着要回国。
驻点的外语应急小分队队员、交警支队青年民警吴瑞丰立即上前用流利的英语安慰:“警察叔叔这里有只小警熊送给你,让它陪伴你勇敢战胜疫情。”小男孩拿过小熊,不好意思地抱了抱,破涕为笑。
除了机场,外语应急小分队还在火车站开展防控,发挥外语特长,留在本职岗位上的,则24小时手机待命,随时接通多语种翻译和宣传任务。
“用对方的母语进行交流,一来是为了更准确地传递信息,二来也能让对方在这里感受到温暖。”白文超告诉记者。一声声道谢背后,体现出上海温度。
据统计,外语应急小分队至今已妥善处理涉外翻译求助60余起,制作新媒体宣传告知疫情小贴士、动态信息30余条。随着分局外语应急小分队不断地释放警方善意,传播防疫宣传知识,也得到ICS上海外语频道、962288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的大力支持,率先在全市制作发布了6国语言的《公安防疫小贴士》。
除常规性告知内容,小贴士还加入最新的涉疫电信诈骗防范等警方安全提示。已有8家外国领馆联系警方,希望提供小贴士,用于窗口发放和网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