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云端”与民并肩共赢
当我们对山城偏远法院的认识还停留在背篓法官、摩托法官的印象时,一场智慧法院建设正在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今年2月以来,重庆四中院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与人民群众相约“云端”,全力以信息化平台解决纠纷,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开启“云端”庭审
2月13日,重庆四中院开启了第一例互联网审案,这标志着该院智慧法院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核实身份,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各方对庭审笔录签名确认——所有开庭审理的必备程序都有条不紊地一一完成。
11时,各方当事人准时进入互联网庭审系统,审判长宣布:“受疫情影响,为减少人员聚集,方便当事人诉讼,本案适用互联网庭审,现在开庭!”
随后,在审判长的主持下,依托重庆法院“易诉平台”,借助视频连线的方式,互联网在线庭审按照法定程序一气呵成,整个庭审过程画面清晰、对话流畅。
“太好啦,真没想到疫情防控期间还能按时开庭审理。”张先生的代理律师说。
通过电子化方式,当事人完成线上提交诉讼材料、在线调节、视频庭审……疫情期间,重庆四中院逐步推进在线庭审规范化常态化,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诉讼服务,让公平正义不因疫情而迟延兑现。
2月17日,两起合同纠纷案件通过互联网在线庭审方式进行;2月18日,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对上诉人与被上诉人民间借贷纠纷管辖异议进行听证;2月19日,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二审案件开启在线询问模式;2月25日,以网络庭审方式对13件工伤保险行政待遇给付系列案进行质证审理……
在线庭审这一方式在实战中被证明在减少人员聚集、方便群众诉讼、提高诉讼效率等方面表现不凡,通过推行在线庭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确保了在线诉讼活动规范有序。
院长“云端”接访
一个显示屏、一套视频会议终端、一台音频传送器,也许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套设备,却拉近了线上线下、现场与远程、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
3月5日,依托远程视频接访系统,重庆四中院院长李亮、副院长唐艳,立案庭信访工作人员,对一起涉诉信访当事人进行接访。
“老周,您好,我是重庆四中院院长李亮,您听得见吗?”
“李院长,您好!我这边听得见。”
“今天我们以视频方式听取您的诉求,您请讲……”
视频的另一头,相隔80余公里的信访人周某坐在彭水县人民法院里,在远程视频接访室与法官进行对话。
周某对其儿媳朱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刑罚不服,近年来多次信访。接访过程中,李亮首先对其急躁情绪进行安抚,详细听取了周某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原因及信访诉求,从程序和实体上作出解答,通过释法明理,对信访人在案件裁判结果、法律法规认识上的偏差进行了正确引导和教育。
经过近3个小时的倾听、解释和劝导,周某感谢法院的耐心接访,并将认真对待法官的释法明理和息诉建议。
1.49亿元!跨三省市纠纷“云端”调解
原、被告地处不同省市,因一起涉案1.49亿元的纠纷诉至法院。疫情防控期间,重庆四中院在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灵活办案方式,快速化解纠纷。
“一个在重庆,一个在河南,赶上了疫情,这可怎么办呢?”最近,重庆某公司的负责人非常发愁。
他的公司从2013年开始,就和河南某公司常有工程款、防火材料货款、应收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往来。截至2019年11月,经对账核实,河南某公司已欠其各项债务及利息达1.49亿元。本来是很好的合作关系,原也不想撕破脸,但多次催收未果后,重庆某公司将河南某公司告上了法庭。疫情突然来临,在各种疫情防控措施下很难做到尽快开庭,“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么多钱要回来”是这名负责人非常发愁的事情。
当事人没有想到,重庆四中院民一庭庭长张泽端替他想出了办法。张泽端反复阅读卷宗材料,分析案件争议焦点,十余次与原、被告电话联系,全面分析各方利弊得失,在和被告沟通后,做通被告的关联公司北京某公司的工作,让该公司自愿和被告一起偿还债务。据此,依当事人申请追加了北京某公司为共同被告。疫情不能阻隔公正,这一切往来,都是通过电话和智慧法院完成的。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沟通,张泽端拿出的力求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详细调解方案,获得了双方的认可。
“本来数额就很大,难度很高,又赶上疫情,法官打通了沟通障碍,在疫情防控期间,还全力让我们拿回这1.49亿元。”原告代理律师到法院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的时候高兴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四中院及下辖法院共运用“云端”解决纠纷222起,审结案件61件。李亮表示,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始终是法院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