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复工复产进展不快。为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近一个多月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各类扶持政策800项。中小企业如何扛过艰难时刻?
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800项政策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除湖北外,全国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多已经超过90%。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复工率整体尚不太高。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为52%。多份调查报告显示,订单和营收减少,刚性支出压力增大,现金流吃紧,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自1月底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负纾困政策。中国政府网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推出的疫情防控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库显示,截至3月7日,国家层面已出台146项政策文件;除西藏、新疆以及港澳台地区外,全国29个省区市推出的地方政策多达654项。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上述800项政策主要围绕为企业减负、加大金融支持、增加财税补贴、支持稳岗就业、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
多地及时出台实施细则,推动政策落地。在654项地方政策中,不少以“细则”“操作”“办法”为关键词。比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将各类企业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的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纳入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补贴范围,并就补贴标准、申报方式等做出规定;山西省晋中市财政局出台文件,明确对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标准、流程等。
此外,一些地方还主动加大力度。比如,在落实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同时,北京、西安等地对受疫情影响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特种设备检验费、污水处理费和占道费。在金融支持方面,银保监会要求2020年普惠型小微贷款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湖北、福建、云南等地提出的目标为再降1个百分点左右。
云复工、抢风口、抱团取暖,企业突围自救
面对疫情冲击,不少中小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主动谋变,突围自救。
传统行业“云复工”催生新业态。为避免人员聚集,餐饮、零售、家装、房地产中介、教育培训等传统行业企业纷纷“线上复工”,将服务场景从线下搬到网络。
近日发布的《淘宝经济暖报》显示,2月份以来,已有100多种线下职业都在淘宝直播找到了新的可能性,催生“外卖+直播”“云导购”“云卖房”“云健身”等新业态。
“直播营销不仅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还为各品牌商户积蓄了客流,疫情结束后,线上直播销售也会成为常态。”居然之家山西分公司运营管理部营销经理韩兆龙说,2月6日在淘宝直播以来,20个门店700多个商家已直播800余场,产生销售2000多笔。
企业“触网上云”的步伐向第二产业延伸,包括煤炭、焦化、钢铁在内的传统企业对在线物流等云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不久前,山西省灵石县兴利煤化工公司旗下的洗煤厂用上了华为云。总经理吴滨波说,过去发货要联系司机,结算运费时要拿着一沓子货票逐一核对。现在司机在App里抢单,既避免了人员聚集,运价更透明,在线结算也更及时。
此外,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复工不是简单“重启”,抢抓新经济风口谋求逆势增长,是一个明显趋势。在线买菜、火锅外卖等数字化“宅经济”,在重塑消费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为企业转型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淘榜单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不少线下商店转向线上卖货,2月份淘宝新增商家100万户,淘宝直播开播的商家环比增幅达719%,成交金额比去年翻倍。
网络诊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智能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各地着力培育的热点。上海、浙江将2020年受理的企业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提升至50万元,并支持相关企业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云上办公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大型企业减免工具费用,与中小企业一起抱团取暖。携程对全国约8000家门店暂免3个月管理费,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对150万家湖北小店和正在抗击疫情的30万医药类小店利息下调10%,阿里巴巴免去所有天猫商家2020年上半年平台服务年费。
此外,万达商场、华住集团等线下企业也通过减免租金及物业费、减半收取加盟管理费等形式,帮助商户渡过难关。
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已有30万商家从网商银行拿到了利率八折的100亿元特别扶助贷款。
需加强优惠政策落地,推动企业复苏重生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政策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有的层层甩锅,以文件落实文件。记者注意到,在中部某省,为鼓励业主为租户减免租金,省级政府提出“属地政府可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贴”,市级政府表示“县区政府可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贴”,但到了县里只剩“鼓励”,没有具体补贴方式。
有的层层缩水,企业获得感不强。在援企稳岗方面,国家和省级层面都要求对于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人社部还放宽了“少裁员”的标准。但在有的地方政策中,享受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的范围被限定为“不裁员的企业”。
“当务之急是抓好落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各地规上企业开复工已基本恢复正常,正是打通产业链条,推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期,各地要以更大力度优化服务,明确细则,简化流程,把各项优惠政策变成“及时雨”。
在落实普惠性政策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关注行业差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疫情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对不同类型、行业、规模企业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惠企政策,及时跟踪政策落实情况。
清研智库对600多名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建议,在挖掘扶持政策红利的基础上,应鼓励创新“共享员工”等用工方式,积极推行在线办公、远程协作、数字化管理,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等资源共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梁晓飞、郑钧天、朱翃、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