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化建设 开启智慧法院新时代

2019-12-19 08:53:3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金洲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法院第五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扎实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当下,审判程序事务性工作繁琐和人案矛盾日益突出,法官工作压力日趋加大是法院系统面临的普遍问题,故而如何依托信息化手段来达到纠纷化解与业务简化,实现减轻法官负担和方便群众诉讼的双赢是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推进智慧服务建设,便于群众诉讼

  一是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立足方便群众诉讼,提档升级诉讼服务,设置安检区、导诉区、休息等待区、书写区、便民服务区、立案服务区、调解服务区、网上立案自主服务区、法律援助及志愿者服务区等,努力构建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

  二是开通“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当事人通过“河南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可以办理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案件信息查询、法律文书查收、约见法官、在线申请调解、申请执行等20余项事项。

  三是开展跨域立案改革工作。积极受理各类跨域立案案件,建立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协同联动机制,本地群众可以就近在本院申请全省各法院受理管辖案件的立案工作。

  四是建设司法送达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行网上电子送达,支持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电子送达方式,进一步打造便民平台,为群众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服务。

  推进智慧审判建设,便于法官办案

  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文书起草、信息查找等标准化、重复性事务使法官聚力于案件审理,并以全天候回应式服务让群众从快速有效的事务办理中对司法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如通过扫描上传诉状进行立案信息回填到法官办案系统,减少法官录入工作量;在制作法律文书时直接进入文书智能编写系统一键生成简单文书,缩短撰写时间;在浏览电子卷宗时进入智能阅卷界面,实现图片转文字、页码定位、检索内容、写批注等操作提高法官办案时效性,让法官切身感受到“指尖办案”的便利。

  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改良立案关口,在案件的智能筛选与繁简分流中追求法官判案效率的提高与司法解决纠纷的效益倍增。这也是改善审判渠道拥堵、防止审判资源浪费的有效手段。

  推进智慧公开建设,便于社会监督

  一、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依托信息化办案系统,坚持“及时、准确、全面”的案件信息录入标准,做到收一案,录一案,确保从立案至归档的各个环节的案件流程信息同步录入,实现全部审判流程环节的审判程序内留痕。

  二、庭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案件外,所有案件一律公开开庭审理,所有审理案件一律公开宣判。在法院网站上公布举报邮箱,公民可以对法院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对法院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现象进行有效监督。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旁听庭审等活动。

  三、执行信息公开。将所有执行案件的相关信息及案件进度实行全程公开,当事人可在互联网在线浏览法院网司法公开平台,凭证件号码和查询码查询案件进展阶段以及立案、审理和执行案件流程等信息,及时向当事人反馈执行程序重点环节、重大事项及重要进展。

  (作者系河南省遂平县人民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