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幽的桂花 静悄悄地开

2019-12-11 15:56:0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马欢欢
 

  大自然的美在于春夏秋冬,春夏秋冬的美在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植物代表了这个季节独有的个性,而最能代表季节个性的就是盛开在不同季节的花儿。生在牡丹之乡的我,自然是喜欢花的玉笑珠香,富丽堂皇。但直到那年,与桂花不期而遇,我才明了,花之美不在艳,在吐芳于人,在暖一份孤苦、添一些和谐。

  芽之初犹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最喜欢问大家:你的理想是什么?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理想”意味着什么,只是茫然的回答“科学家”、“老师”或者“作家”。长大了一点后,我开始迷恋港剧,特别是律政剧。剧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唤起我的好奇心,我也曾幻想着自己能够像港剧中的法官那样,头戴假发,身披法袍,手持法槌,不怒自威……也许从那一刻起,成为一名法律人的种子已经在我内心深处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以至于后来,走进大学,选择法律这个专业,毕业后,又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

  六年前,带着无限的期许,我来到泰宁这个山区小城,成为泰宁法院的一员。一开始,我对它知之甚少,直到我走进”院史展览馆”,透过泛黄的老照片,思绪穿越到65年前:说起泰宁法院的由来,可以上溯到1950年2月,泰宁成立了南平军分区泰宁军事法庭,一般刑事案件以县人民政府名义由临时人民法庭进行审理;重大刑事案件由南平军分区泰宁军事法庭进行审理;民事案件则由民政科行使审判权。历经三年的砥砺奋进、厚积薄发,1953年1月泰宁县人民法院正式宣告成立,实现了泰宁人梦寐以求的人民司法。

  1953年,对于我这个80后来说,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陌生到,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父辈们的只言片语中,遥远到只能从教科书中感知那个满目疮痍、物资匮乏的年代。建院之初,泰宁法院的干警只有7人,职能部门也只有二庭一室,此时的泰宁法院就像桂花树刚刚冒出新芽,充满生机,但更需要呵护,它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一样,跌跌撞撞,砥砺前行。

  叶之长刚进法院的的时候,我被分配到办公室。新闻报道、信息简报、领导讲稿……办公室的工作围绕它们展开。琐碎、枯燥,但正是这样的工作常态,凝集了一个人的定力与耐性。同信息、文字密切交往的一年,让我喜欢上醇美厚重的文法表达,亦享受到创作过程的文思灵动。而领导的真切关怀、同事的热忱帮助、前辈的悉心指教,都是收藏于心的无言表达。

  曾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去拜访一位退休的老院长,这是一位从风云激荡的岁月中走来的老者,亲眼见证了泰宁法院从十年动乱的阴影中走出,一步步发展壮大,这其中有过曲折和反复,但更多的是发展与进步。聆听着老院长的讲述,仿佛自己也是个亲历者: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这时候的泰宁法院,犹如脱去厚厚的棉袄迎接温暖春天的孩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老院长还告诉我们,1984年6月,泰宁法院审判人员开始身着全国统一的大盖帽、肩章式法官服。在院史展览馆,就摆放着不同时期的法官服,从中山装到军警服,从军警服再到西装、法袍。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官制服的样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人民法官对法律的敬畏、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恪守却恒久不变、代代相传。

  拜访结束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不是要满足和沉迷于昔日的辉煌,而是要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宝贵品质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接力不断。总有一段历史要由我们青年一代去肩负,就像泰宁法院未来的成长要由我们来见证一样。

  苞之韵一年以后岗位调整,我来到了生态庭,成为一名书记员。从办公室到业务庭,变化的是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不变的是工作的热忱与投入。怀揣学生时代最朴素的正义感,我很快转变观念进入角色。

  有一次,我在一位老法官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是几间简易平房。老法官告诉我,这是我院原来的朱口法庭。听闻后,我不禁有些诧异,在这样的办公条件下,我们的人民法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一位在法庭工作过的老法官告诉我,人民法庭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地方,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在面对矛盾激化时,使用非诉讼的调解手段来化解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他们经常到纠纷发生的第一现场了解案件情况,听取群众的真实反映。在当时交通工具不甚完善的情况下,他们全靠一双腿,走遍全镇的大小村落。从倾心聆听到钝化矛盾,从倾力调解到修复亲情,从夫妻破镜重圆时的相视一笑到反目兄弟和好后的会心相望,这样温馨和谐的画面,每天都在悄然上演。

  身处他们中间,我时时被感动,为他们的执着,为他们蕴藏于平凡中的不平凡。虽然相比于老法官我还略显稚嫩,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还需汲取很多力量。但我会追寻着他们的脚步,将感动化成一股前行的力量,助推自己去追逐梦想。

  花之绽追寻着前辈的脚步,如今,我也成长为一名法官。还记得刚走上审判岗位,第一次敲击法槌时,自己是那样的紧张不安。然而时间和历练是最好的沉淀,如今的我,审理案件逐渐得心应手,坐在审判席上也更加淡定从容。

  改变不仅仅是在工作上,生活中,我也完成了从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到为人妻为人母的蜕变。做了妈妈的我,不断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平衡,思维在说法析理与柴米油盐之间跳转。当我在案卷里苦思不解,书写文书毫无头绪时,会习惯性的翻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看着他呆萌的表情,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心理压力得以释放。儿子在一天天长大,我在工作中也开始崭露头角。当然,改变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经过六十多年的跨越发展,福建法院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法院工作正发生着一些振奋人心的改变:我们的法律文书和办案信息越来越公开,执法越来越阳光,服务越来越便民。看来改变无需等到长发及腰,改变就在我们身边。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组织架构、办案模式,乃至人员配备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既然改变不可避免,在这个改变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也许,改变的时代,我们的心智模式需要调整,我们的人生规划需要重塑,但我想,与改革同行,这一次,我们更多的需要坚守。

  时至今日,仍有同学朋友问我,当初为什么选择来到泰宁,成为一名普通的法官? 曾经、我也困顿过、迷茫过。直到那年那天,我沿着河滨公园茫然地走着,一阵秋风缓缓吹过,一簇簇的黄色小花,相约绽放,花香满城。那一刻,我心中的疑惑似乎有了一个答案,桂花虽没有梅花傲雪欺霜的豪气,也没有玫瑰那般高贵冷艳,更没有百合的温婉尔雅,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清香淡雅。这让我想起了一代代的泰宁法院人。春去秋来,风云变幻,不变的是他们把青春和年华融入到公平正义的点点滴滴中,默默守护着这座山区小城。

  又是一年花开季,清幽幽的桂花,依旧选择静悄悄地开放,就像法院人秉承的信念一样:花开无声,无须有声,声在花的世界;奋斗无言,无须有言,言在人民心中。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