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解纷“3223”模式
——江苏连云港连云区法院一审新收民商事案件数持续下降
2019-11-27 09:41:1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馨颖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诉源治理理念,积极打造“三张网覆盖、两中心分流、两平台解纷、三机制保障”的多元解纷“3223”模式,实现辖区案件受理数连续两年下降。2018年,该院一审民商事收案数同比下降13.5%。今年1至10月,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数保持持续下降趋势。

  “三张网”完善多元解纷最密网络

  “没想着一天不到,纠纷就解决了,连云区法院设立的‘审务工作站’真是咱老百姓家门口的法院。”家住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的张某激动地说。

  原来,张某的父亲今年7月经刘某介绍,帮周某家修整墓地,结果意外晕厥倒地,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张某认为刘某、周某和工头王某都对父亲的死有过错,因此要求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在连云区法院墟沟街道的审务工作站内,经过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周秀丽数小时的调解,最终各方达成了调解协议,7万元赔偿金也当场履行完毕。

  据介绍,连云区法院积极推进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辖区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织密法官工作室进网格、审务工作站进街道、法律服务点进园区进企业“三张网”,将全院37名员额法官与辖区48个村(社区)挂钩对接联络,构筑覆盖全辖区182个网格的调解网络,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

  “两中心”构建纠纷分流最强大脑

  “纠纷来了,要确保能分流出去,所以我们专门设立了‘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非诉讼纠纷解决分中心’两个中心来推进”,连云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继华介绍。

  连云区法院将对接中心作为分流案件的中枢,制定《连云区法院诉与非诉分流办法》,由导诉员对符合诉前调解条件的22类纠纷进行甄别,引导纠纷进入非诉化解平台解决。今年以来,共有99起案件转入非诉讼纠纷平台化解。同时,将“非诉中心”打造成诉前化解纠纷的中枢,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将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公证调解等职能等统一整合到“非诉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非诉中心”共接待咨询642件,实施代写诉状等法律援助294人次。

  “两平台”整合纠纷化解最强力量

  刘某与惠某是十几年的好邻居。2017年,刘某家在旧房基础上翻建新房,需要建造转台。在修建转台过程中,惠某家认为两家之间的巷道应当共半使用,刘某家越界修建转台,既侵犯了惠某家的“领地”,也给惠某家屋后排水带来影响。双方为此常年争论不休,刘某家的改造工程也被迫停止。

  高公岛街道审务工作站的法官在了解情况后,及时邀请区人大代表、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郭守东对双方进行调解。“远亲不如近邻,希望双方多从对方角度想一想,圆满解决这起纠纷。”郭守东劝道。最终,双方就相邻通行、排水纠纷等达成调解协议。

  据介绍,连云区法院依托线上线下两个纠纷化解平台,全面整合辖区多元解纷力量。一方面,依托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搭建起人民调解线下调解网络,辖区共选聘人民调解员126人,一年来诉前化解各类纠纷1426件。另一方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集网上立案、在线申请、远程调解、资源共享、司法确认等为一体的“矛盾纠纷非诉化解在线调解平台”。自2019年3月运行以来,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465件,同比增长17.4% ,其中调解完结385件,调解成功302件,成功率达78.44%。

  “三机制” 提升纠纷调解最优效果

  据介绍,为了提升矛盾纠纷解纷效果,连云区法院坚持建立完善“诉与非诉分流”“非诉与速裁衔接”“诉前调解保障”三项机制,对婚姻家事、相邻关系、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八大类纠纷,在登记立案后移交“非诉中心”先行调解,在诉讼服务中心配置速裁团队,对于诉前调解成功后需要出具确认书、调解书的,由速裁团队统一出具。

  “我们还积极争取区委、区委政法委支持,将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等考核指标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体系。”连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安仲润介绍,“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形成诉源治理的合力,真正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