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钱刚拿到,又得折腾今年的!”“我这老腿都快跑断了!”……
2019年初,近百名老人涌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他们是北京某商贸公司的离退休职工。从2015年起,每年过完春节,他们就来法院集体立案。诉求金额不高,每人每年两三千元。该商贸公司也承认,曾在股权改制中承诺离退休职工享有的过节费、供暖费等福利待遇不变。但随着经营困难,这笔钱能拖则拖,职工们每年都要通过执行程序才能拿到钱。从劳动仲裁到法院诉讼,再到申请执行,整个流程走下来最少得花近一年时间。
看着这些相互搀扶的老人,接待的法官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能不能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想想办法,让他们少跑路、早拿钱?一次庭务会上,立案庭负责人韩毅兵提出,这批案件可以考虑通过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渠道解决。同时,当事人也不用再走劳动仲裁和诉讼程序,还不收取任何费用,省钱省时省力。这个提议当即得到大家积极响应。
考虑到街道人民调解力量薄弱,调解难度大等状况,东城法院派出法官全程指导调解过程。很快,首批3起案件在东四街道司法所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职工们如期收到公司打款。此后,另外251起案件照此模式得到解决。
为了让更多社会矛盾“不过堂”“零收费”高效解决,东城法院目前已建立10个诉调对接工作站:6个建在街道社区,4个建在医调委、投融资商会、劳动保障监察队、交通支队等行业调解组织和行政机关。各工作站运转顺畅,成效显著。
“例如驻医调委工作站,曾一日化解涉及4家医疗机构的22起纠纷,外地患者拿着车票进站调解,出站就踏上返乡路。这对于知名三甲医院云集、医患纠纷高发且解决周期长、难度大的东城区来讲,尤为可贵。”东城法院院长赵军说。
“我们将这种工作机制称为‘和立方’,具备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广度和力度。在矛盾最初形成、最易化解的时候,启用最大合力来将其化解,然后以司法强制力保障矛盾‘一站式’化解的效果,实现纠纷解决方式无缝衔接。”赵军说,仅今年前8个月,东城法院各诉调对接工作站已化解纠纷近600件,累计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283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