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怎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怀念的,是一位司法一线的战士,一位素未谋面的长者,一位值得尊敬的同道中人——李庆军法官。
李庆军法官的事迹随着报道渐渐为公众知晓,在他离开后,网上网下的哀思与祭奠如潮水漫过。作为一名在北京法院工作的年轻干警,第一次认识他竟然是通过这种方式,而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司法事业的热忱,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对素未谋面的我产生巨大的影响,引起强烈的共鸣。
身边人的讲述和追忆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李庆军。他是小山村里走出的第一个本科生,因为对法律的向往,他从大学老师的岗位走向法官的岗位,深耕审判事业数十年,最后在这个岗位上燃烧完了自己的生命。
患病后,为了工作,他每次只请半天假去医院,从医院回来,都是直奔单位,把工作补上,才能安心回家。甚至2018年9月1日,手术前一天,他还在单位加班。
除了对法律的尊敬、对职业的热爱、对生活的责任感,我们找不到他如此拼命坚持的理由。而这些理由,是每一个法院人的精神和追求,也是我身边许多法官实实在在践行着的行为准则。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自幼接受党的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沐浴着党的恩泽,接受着党的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最大的心愿......”入党志愿书上,一字一句是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与热爱。
这样怀揣赤子之心的他,才能凭借顽强的毅力,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为司法事业燃尽心血,用生命书写出这样壮阔的一曲长歌。
法律是精密优美的科学,完美地适用法律,是每一个法院人应有的追求,因为任何瑕疵,都将使司法蒙上不公的灰尘,而这样一点点灰尘,都足以成为压垮当事人的致命打击。
李庆军被称为“不办事”的老乡,从不肯因为人情世故让身上的法袍沾染一丝污点,这是他向我们展示的一个法官对自己职业的一丝不苟和对尽善尽美的追求。
年轻的我们很多还没有走上审判岗位,但我们也需要自问,我们对职业是否做到了如他一样的尊敬和信仰,我们经手的每一份文书、每一份笔录是否没有一个错别字,我们送达、取证、调查的每一个环节,是否严格符合程序要求,我们接待当事人的一言一行,是否遵守法院工作行为规范,是否真的将司法为民化作行动的点点滴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才敢说,我们与他,是同路人。
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李庆军“全国模范法官”,中共河南省委追授他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是对将生命奉献给司法事业的李庆军,最真切的告慰。
法治之善,行无止境,我们依然在路上。这条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阳光也会有风雨,但因为路上有李庆军这样的领路人,我们相信,前路虽漫漫,光明终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