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样享受,享受生活。要是真倒下了,我也无力回天,随它去吧。生活要继续,班要继续上,工作要继续干……”
4年,他每天靠透析维持生命,却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换肾手术前检查间隙,他接连给同事打了13个电话,叮嘱案件细节;
11年间他写了19本日记,记录最多的还是工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生命最后时刻,还在念着工作的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立案二庭副庭长、54岁的李庆军,在今年9月28日8时9分,因患尿毒症带着对亲人的依恋、对工作的不舍,永远地走了。
当他的妻子马凤实第一次在爱人办公室抽屉里找到19本记了11年的日记,翻开一页页,她才知道丈夫病中还是那么忙。
近日,日记中部分内容在网上曝光,引发网民无限缅怀,李庆军也被亲切称为“日记法官”。
10月11日,省高院为李庆军追记个人一等功;
12月5日,省高院在全省法院系统开展向李庆军同志学习活动;
12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专门批示:李庆军同志是出彩河南人的代表,是新时代的好典型,要在政法系统和全社会开展学习活动。我们需要像他这样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干部。
近日,郑报融媒记者走近他的家人、同事、朋友,看看他是如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一位法官的庄严承诺。
手术前,他给同事打了13个电话
2018年9月1日,周六,晚6时30分,省高院签到机上留下李庆军的最后影像,这也是李庆军最后一次下班。
“我要休息一段时间。禹州电缆案,6号(日)以后联系当事人让双方再谈一次,调不成还按原定方案办。卷(宗)在柜子上。”9月2日一大早,审判团队成员任方方收到李庆军的短信,但她没想到,这竟是李庆军给她的最后留言。
这一天,也是李庆军换肾手术的当天,躺在病床上的李庆军,一边做术前检查和透析,一边给同事打电话,前后打的13个电话,全是安排交接工作和叮嘱案件细节。
任方方回忆说:“电话中,他的声音已不再像之前那样洪亮了,现在看来,当时他是强忍着疼痛打的电话。”
然而,手术后的第26天,因病情恶化,李庆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同事介绍,李庆军所在的立案二庭主要从事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合同纠纷案件一、二审裁判及其再审审查工作,这类案件在民事审判中最为复杂、繁琐。在他生命的最后8个月,李庆军审判团队共结案360件,占全庭总结案量的三分之一,仅他个人就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19本日记“曝光”他生病4年的秘密
2013年10月18日:“这一周共批近60件案件,好像是最忙的审查周。”
2014年10月17日:“周五,下午批出15件案件,把桌上堆积的案件批完,加班到7:30。”
2016年5月14日:“周六,中雨,下午到单位,批了30多件案,6时回家。”
2018年6月28日:“今早起来,左腿大腿部外侧有麻了一下的感觉,然后左上肢上部也有轻微发麻感觉。上午左侧足部时不时感到有发麻感觉,不严重,若有若无。这过去没有过。上午看一批下周开庭的案卷。下午合议。”
2018年7月31日:“写文书。伤口发炎,北大医院电话让继续输消炎药左氧氟沙星,晚上去输。近日晚上总失眠,半夜不睡。”
2018年9月1日:“上午加班写文书。合议案件。”
……
李庆军的日记本
“我和他生活了20多年,我都不知道他还写了这么多日记……”李庆军去世后,马凤实从他办公室找到这19本日记,日记记录了从2007年至2018年9月,整整11年时光。
翻开一页页日记,记者看到,除了记录病痛外,最多的是当天的工作。
“几乎每天都要批20多个案件,这该有多忙啊?!”摸着一本本日记,马凤实心痛地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日记“曝光”后,李庆军的同事和朋友才知道原来他得了这么重的病。
法官助理程保华回忆说:“有时候看到他脸上有些浮肿,问他,他总是笑着说有点风湿。”
立案二庭庭长卜发忠至今还在自责:“庆军9月2日给我打电话,说要请假做个小手术,也没说具体什么手术,半个月后就来上班,把一些工作进行了交接。后来,因为要办续假手续,从他家属那里看到诊断证明书,我才知道他平时是忍着多么大的病痛在工作。”
卜发忠随即赶到医院,没想到见面后,李庆军最牵挂的还是手上未结的案件:“有几个我主审的施工合同纠纷二审案件已经开过庭了,过几天身体好一点儿,我得抓紧时间组织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早点出二审结果,不能因为我的身体原因让农民工兄弟久等……”
李庆军日记内容
提起他的病情,马凤实说:“庆军以前就患有高血压和慢性肾炎,2014年被医生确诊为尿毒症。庆军是个要强的人,他不想让别人拿他当病人看,怕大家照顾他。他总说,我少干了,别人就得帮我干,所以同事们谁都不了解他的病情。”
其实,李庆军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不想让亲人为我的身体担忧,给他人带来精神压力……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样享受,享受生活。要是真倒下了,我也无力回天,随它去吧。生活要继续,班要继续上,工作要继续干……”
4年,他每天在家自己做透析
请按照医生要求,医生推荐了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两种治疗方式,但由于血液透析需借助血透机,每周要到医院3到4次,每次大约4个小时。为了不耽搁正常工作,李庆军决定自行在家中进行腹膜透析。
今年9月1日,早晨6点,李庆军开始准备在家做当天的第一次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对于李庆军来说已经轻车熟路。
李庆军的腹部通过手术置入了一根硅胶“腹透管”,每天将“腹透液”定期灌入和排出腹腔,用自身的腹膜代替肾脏,来清除机体代谢物和多余的水分。
“我家主卧,以前都不让人进,怕他感染。”在李庆军的卧室,成箱的透析液几乎堆满一面墙,床边有两个特殊的“床头柜”,一边是冰箱,保存针剂;一边是台式培养箱,加热透析液;“台灯”是紫外线消毒灯。
李庆军使用的透析液一袋重2公斤。每次开始前要先洗手、戴口罩,房间里每天两次进行紫外线消毒,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每次腹膜透析需要30到50分钟。
中午下班后,李庆军赶回离省高院近8公里的家中,开始当天的第二次腹膜透析,透析结束后和家人一起吃过午饭,又返回单位工作。
傍晚下班回到家里,他还需要再做两到三次透析才能入睡,病痛侵袭使他久久不能入睡时,就只能靠安眠药。
马凤实说,尿酸高的时候,李庆军从脚到膝盖都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在家需要拄拐杖,去单位他就用毛巾包住腿,穿上宽一点的裤子。
因为肾功能差,李庆军需要严格控制每日摄入的水分,即便夏天口干舌燥,即便跟案件当事人说事说到舌头发僵,他依然不敢多喝水,太渴了,就漱口,再吐掉。
4年来,李庆军与医生约好,每个月都要找一个周二请假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查身体。
每次李庆军买好周一晚上22点12分出发的K180次列车,下班后带上装有透析液和透析装置的箱子赶往车站。火车上,他还要自己做几次透析,偶尔遇到好奇的乘客,他淡淡一笑:“没啥事,做个小透析。”
周二早晨6点16分下车赶往医院复查后,李庆军再坐高铁于当天下午返回。
一回郑州,他都是先回办公室,把当天“落下”的工作补回来后,才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日记中他写道:“2018年8月14日,去北大医院。早4:50起床,5:30出发,6:42第一班高铁,打的57元到医院,11时05分。下午4:23出发回郑,到单位。”
“我们不仅要办案,更要化解矛盾”
1964年4月,李庆军出生在河南省济源,愚公移山的故事源于他家乡。1986年7月,他从河南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郑州牧专工作。1993年3月经过遴选到河南高院工作。李庆军还是1989级西南政法大学的民事诉讼法研究生。
2001年,李庆军拟写的裁判文书获得“全国法院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三等奖,被评价为“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言之有据,判决结果具有说服力。”
在河南高院2017年举行的首批法官入额考试中,李庆军的民事专业考试成绩在全院排第四。
2016年4月,李庆军曾突发脑梗塞住院。那几个月,为了不耽搁审判工作,庭里的同事就按照李庆军的要求,把案卷送到医院,他认真阅卷拟出意见后,大家再把案卷拿回单位。
同事豆中银回忆说:“每周李庭长都会让我通知10个再审审查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前来接受询问,同时安排二审开庭工作。每个卷宗他都会在询问前仔细阅卷,搞清楚争议焦点和问题实质。在询问时,他会耐心听当事人把话说完,再认真解答。他说,很多当事人进法院是带着火气的,你让他把话说完了,他的火气就消了一大半。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要办结案件,更要化解矛盾。”
李庆军日记内容
他用法律影响着身边每个人
李庆军进入法院工作后,每年过年一回到村里,乡亲们都纷纷上门,围着他咨询自己遇到的法律问题。
有一年,妹妹李凤莲家里张罗好团圆饭,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过去一看他还在跟乡亲分析法律问题。妹妹生气地问:“你这大老远回趟家是来看谁的啊?”他抱歉地笑笑:“乡亲们问我事儿是信任咱,得给人家讲明白。合法的咱就靠法律维权,别把有理的事情用过激的手段变成没理,不合法的就给人家说清楚,让他也别闹事,闹也没有用。”
邻居彭迪的弟弟因替别人担保了一笔两百万的债务而忧心忡忡。听说借款人躲债下落不明的消息后,他本打算离婚、卖房,自己也出去躲债。彭迪找到的李庆军帮忙出主意,经过电话开导和分析,他建议事情还是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最终果然得到了妥善解决。彭迪感慨:“真要感谢老李,要不然我弟弟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藏着。”
对儿子李然本科专业的选择,李庆军也建议:“学法律吧,对社会有用。我希望你以后也能做法官,因为你内心善良,崇尚公平。”
李庆军日记内容
他常说:“法院是说理的地儿”
老李常说,法院是说理的地儿,大家做这份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双方当事人,不能给党抹黑、给法院抹黑!”法官于保林对他的话记忆犹新。
办案难免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李庆军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认真倾听,耐心解释,很多案件被他调解得双方都心服口服。他对法官助理王卫霞说:“一些老百姓不懂法,理解有偏差很正常,但我们要善于引导他们用法律思维看问题,避免扩大矛盾。”
李庆军日记内容
2010年的一天,李庆军到永城面见一位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雷某。为了打开对方的心结,李庆军与他长谈到深夜12点,最后,曾扬言要拉着植物人儿子上访的雷某主动撤回案件申请。而李庆军返回郑州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多。
2004年,家住南阳市宛城区的周光华经过拍卖,购买了某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权,但随后长达4年的时间里该企业一直拒不交付。周老太无奈之下起诉到法院,案件胜诉后,到了执行阶段却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执行。周老太多次上访反映情况,案件最后交到了李庆军的手里。
“对方有钱有关系,我连个律师都没有。”周光华担心之前她胜诉的结果会被推翻。“不管什么案子,都得按法按理来办!”李庆军在听证会上的话让她吃了定心丸。
不久,周光华收到维持原判、自己胜诉的裁定书,案件得到顺利执行。
随后,周老太买了些土鸡蛋,挎着筐从南阳坐着大巴一路打听找到了李庆军家。
李庆军一问情况,明白了老太太的来意。看着老太太充满期待的眼神,李庆军热情地把老太太请进家里喝茶聊天,临走前给老太太拿上了自家买的山药等:“你要是不拿,鸡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纪律的。”马凤实一回忆起这件事,就想起李庆军送走老太太后开心的笑容。
今年10月13日,周光华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进李庆军家。
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遗像,泪眼婆娑:“孩子啊,我再也见不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