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军:总有一种平凡让人泪流满面  
2019-08-29 09:06:53 | 来源:河南法制报 | 作者:吴倩 王东 赵栋梁
 

  普通亦平凡。

  每天往返于家庭、单位之间,按时上下班,看材料、查卷宗、调案件,有时也会加班,但中午必回家吃饭。如果非说有什么特别的,那便是每月请一天假去北京一趟……这也许便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想要的普通生活,很平凡,平凡得不会引起人们过多关注。

  然而,就连这样的普通生活,都不眷顾这位54岁的法官。9月28日8时9分,李庆军因病去世。

  “平时没见他有啥大毛病,咋就突然走了?”看到李庆军去世的讣告,很多同事都不敢相信。

  平凡而伟大。

  去世后,大家开始谈论李庆军,才发现了他的“不平凡”。

  2014年被医院确诊为尿毒症,直至去世前,每天最少4次腹膜透析,五年如一日;每月一天,自己提着装有透析液和透析装置的箱子,乘K180次列车赶到北京做检查,甚至在火车上自己做透析,次日下午返回郑州继续上班,五年如一日;每天忍受病痛并与之抗争,到单位与别人一样工作,五年如一日……

  这次,他决定做手术,打电话安排好工作,说“我要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却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有之后的“五年如一日”。

     镇定如他去世前连打13个电话交接工作

  “我要休息一段时间,禹州电缆案,6日以后联系当事人让双方再谈一次,科信公司找韦×,禹州找彭×,调不成还按原定发回重审,看一下合议庭成员是不是员额法官。卷在柜子上。”

  2018年9月2日,患尿毒症5年的李庆军准备做换肾手术。也许知道这次再不能像之前一样扛过去,于是,他一边做术前检查和透析,一边打电话跟同事交接工作,并专门给任方方等同事发短信安排自己原本计划好的调解工作。

  他一连打了13个电话。电话中,李庆军的声音已经不再如之前那样洪亮,但他强忍疼痛,显得很镇定。此时的他,面容消瘦,已经没有一点儿光泽。

  同事任方方接到短信后,一边按照李庆军的计划调解案件,一边打听李庆军的病情。由于术后对无菌环境要求严格,任方方还没来得及前往看望。

  “我想着处理完案件再去看望他,好让他高兴高兴……”任方方说,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与李庆军的案件沟通,竟成了永诀。

  2018年9月28日8时9分,李庆军因病去世,年仅54岁。

  低调如他 同事都不知道他的病情

  “李庭长不是就腿疼吗?我们只知道开庭和合议时间长了,他会不舒服,有点坐不住。”李庆军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官,与别人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看到他去世的讣告,不光法官助理王峰很惊讶,很多同事都无法接受,甚至不敢相信。

  法官助理程保华回忆说:“有时候看到他脸有些浮肿,问他,他总是笑着说有点风湿。”

  “我只知道他因为身体原因经常不能喝水,夏天有时跟当事人说话说得口干舌燥,他舌头都发僵了,却还是坚持把法理跟当事人解释清楚。”书记员豆中银从2013年进院就与李庆军在一个庭室工作,他眼中的李庆军与常人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立案二庭庭长卜发忠至今还在自责:“庆军9月2日给我打电话,说近期可能要做个小手术,不太方便联系,半个月后就来上班,把一些工作进行了交接,具体什么手术也没说。请假时间到了之后,因为要办续假手续,我从他家属那里拿到了诊断证明书,这才知道他平时是忍着严重病痛和我们一起工作。”

  “庆军是个坚韧要强的人,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病人看,怕大家照顾他。他总说,我少干了,别人就得帮我干。所以同事们也一直不了解他的病情。”李庆军的爱人马凤实提起丈夫,眼泪就止不住地落下。“庆军以前就患有高血压和慢性肾炎,2014年被医生确诊为尿毒症,2016年曾患轻度脑梗死。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关系很好的邻居,都不知道他的病情。庆军常说,别因为他的病影响了亲属和朋友的工作和心情,让大家为他担忧,背上精神压力。”

  顽强如他 5年间每日4次自己透析

  2018年9月1日,星期六。由于近年来案件数量激增,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形成了“周六正常上班”的工作氛围。对李庆军来说,这一天与数年来工作的日日夜夜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6时,随着闹钟响起,李庆军开始准备在家的第一次腹膜透析。针对李庆军的病情,医生推荐了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两种治疗方式,但血液透析需借助血透机,每周要到医院3到4次,每次大约4个小时。为了不耽搁正常工作,李庆军决定自行在家中进行腹膜透析。

  对于很多人来说,腹膜透析是个陌生的词汇。李庆军的腹部通过手术置入了一根硅胶“腹透管”,每天将“腹透液”定期灌入和排出腹腔,用自身的腹膜代替肾脏,来清除机体代谢物和多余的水分。李庆军使用的透析液一袋重2公斤,每次开始前要先洗手,戴口罩,房间里每天两次进行紫外线消毒,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每次腹膜透析需要30分钟到50分钟不等,如果腹透液流入或流出速度过快,就会出现腹痛腹胀、身体乏力、怕冷、易烦躁、恶心甚至呕吐的情况。有时候透析时间长了,李庆军就拿上妻子准备好的两个鸡蛋和面包匆匆赶往单位。

  中午下班后,李庆军赶回离省高级人民法院近8公里远的家中,开始当天的第二次腹膜透析。透析结束后,他和家人一起吃过午饭,又返回单位工作。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签到机9月1日晚留下的影像资料显示,李庆军当日18时30分离开单位,与他平时工作日离开的时间差不多。

  回到家里,他需要再做两次透析后才能入睡。

  “今年7月以来,他的透析管道口化脓发炎,又痒又疼,皮肤上经常是一道道血痕。”据妻子马凤实讲,他尿酸高的时候从脚到膝盖都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在家需要拄拐杖的他,去单位就用毛巾包住腿,穿上宽一点的裤子。他的左胳膊和左腿经常发麻,脖子后的一根大筋时常疼痛,冬天尤为严重。

  五年如一日,他看似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地勤勉工作,而背后却默默地与病痛抗争。

  坚韧如他 每月独自到北京查病情

  一抽屉药物,一抽屉面包。

  这是李庆军去世后,他的家属到办公室整理遗物时发现的。看到这些,家属泣不成声。

  “面包应该是庆军的早餐吧。”妻子马凤实说,每天早餐李庆军做完透析后便要匆匆赶到单位,没时间吃早饭,面包是让他到单位吃的。“其实,做完透析后,他的体质虚弱,出现反胃、恶心等症状,根本吃不下东西。”

  “藏这么多,也许是不想让我们知道他的病情吧。”法官助理程保华回忆说,有时候看到他脸有些浮肿,问他,他总是笑着说有点风湿,大家也就没太注意。

  据家人回忆,5年来,李庆军与医生约好,每个月都要找一个周二请假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查身体。每到这时,李庆军就买好周一22时12分出发的K180次列车,下班后带上装有透析液和透析装置的箱子赶往车站。火车上,他还要自己做几次透析。偶尔遇到好奇的乘客,他会笑着解释:“没啥事,做个小透析。”次日6时16分下车,直接赶往医院复查,检查完后,李庆军总是火急火燎地坐高铁于当天下午返回。一回郑州,他总要先回办公室,把当天落下的工作补回来,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以后,K180次列车依旧每晚准时开往北京,但再也看不到那个拖着箱子赶车的身影了。

  平淡如他 不争不抢“三不伸手”

  2017年12月,在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入额考试中,李庆军的民事专业考试成绩在全院排第四。

  “李庆军是89级西南政法大学的民诉法研究生,专业水平很高,但他平时一直热衷于钻研民事审判前沿业务。民事法律变更快、内容多,他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和同事交流业务知识。”法官肖贺伟回忆起李庆军,唏嘘不已。

       2001年,李庆军拟写的裁判文书曾获得“全国法院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三等奖,被评价为“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言之有据,判决结果具有说服力。体现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凭主观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审监庭副庭长林秀敏与李庆军是多年的同事,在工作中两个庭室又有业务对接关系,她说:“从立案二庭转来的案件,庆军提审的案件都非常到位、专业,抓问题非常准,与我们的改判意见也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根据院里的业务分工,李庆军所在的立案二庭主要从事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合同纠纷案件一、二审裁判及再审审查工作,这类案件在民事审判中最为复杂、烦琐。据统计,2016年,立案二庭共结案2610件,李庆军团队共结案849件;2017年,立案二庭共结案2686件,李庆军团队共结案667件;2018年截至8月底,立案二庭共结案1309件,李庆军团队共结案360件,仅他个人就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2018年上半年绩效考核时,庭长卜发忠根据大家的办案情况,打算报李庆军为“优秀”,却被他婉拒了。他说,把“优秀”让给更需要的年轻人吧,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

  总是把荣誉和好事让给别人,在荣誉和利益面前不争不抢、不跑不要、坦然面对,这是同事对李庆军的一致印象。

  赔偿办主任周志刚给他做了个总结,叫“三不伸手”:

  一是不向领导伸手。身处别人觉得不好的岗位,他不挑肥拣瘦去要求调整。他带的办案团队人员最多,案件也分得最多。每个案件他都参与研究审理,工作如此繁重,他从没有提过要减少案件。

  二是不向当事人伸手。有济源老乡大老远专程跑来找他说情办事,他总是先自掏腰包请老乡吃饭,然后认真看人家带来的材料,没理的就解释清楚让人家回去,有理的就建议走法律程序,该怎么办怎么办。

  三是不向同事朋友伸手。他有着坚韧要强的人格,总是只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但你要是让他去求谁帮忙,这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不会去张这个嘴。

  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谓法官的公正谦抑品格。

  善良如他 尽力帮乡亲答疑解惑

  李庆军出生在济源山区,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1986年7月,他从河南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郑州牧专工作,响应党的号召在栾川县工科中专扶贫支教一年,1993年3月经过遴选调入省高级人民法院,199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妻子说,他特别珍惜法官这份工作,除了研究法律和判案,自己也没有其他擅长的,所以要努力把这两件事做到最好。

  他进入法院工作后,每年过年一回到村里,乡亲们都纷纷上门,围着他咨询自己遇到的法律问题。妹妹李凤莲家里张罗了团圆饭,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过去一看他还在跟乡亲分析问题,生气地问:“你这大老远回趟家是来看谁的啊?”他抱歉地笑笑:“乡亲们问我事儿是信任我,得给人家讲明白。合法的咱就靠法律维权,别把有理的事情用过激的手段变成没理,不合法的就给人家说清楚,让他也别闹事,闹也没有用。”

  帮忙料理后事的邻居彭迪提起李庆军,充满了感激:“我远在江苏徐州的弟弟替别人担保了一笔200万元的债务,借款人躲债下落不明,他本打算离婚、卖房,自己也出去躲债。我找庆军帮忙,通过电话开导弟弟,帮他分析问题,建议他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最后,弟弟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要不是庆军,我弟弟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藏着呢。”

  比李庆军小17岁的堂妹李菊霞,从小就看着哥哥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为大家解决纷争。“我哥常说,法律是非常有用的专业,学了法律就能帮助别人。在我心里,法官是最光荣的职业。”在李庆军的影响下,李菊霞考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助理。

  入职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面对案多人少的问题,李菊霞压力很大,跟哥哥打电话倾诉,说案件太多了,太累了。李庆军开导她:“我们的工作对社会非常有意义,每份裁判文书都有它的创造性。我们每多办一个案件,社会就会少一起纠纷。”

  对儿子李然本科专业的选择,他也建议:“学法律吧,对社会有用。我希望你以后也能做法官,因为你内心善良,崇尚公平。”

  公正如他 用耐心让每一名当事人满意

  对很多人来说,李庆军留下的只言片语,虽质朴无华,却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河南首航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李晶至今对李庆军复查的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印象深刻:“我因为这个案件认识了李庭长。这也是我第一次与高院的法官打交道,在交流时遇到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李庭长会认真耐心听我一个年轻律师充分发表意见,这是一直很紧张的我没想到的。今年8月,案件结果出来了,跟我和我的当事人预期相差甚远,再见李庭长时,我们的情绪有些控制不住,但是李庭长依旧不急不躁、态度和蔼,对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释法明理,最终使我和当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裁定结果。”

  书记员豆中银回忆说:“我刚来工作的时候就跟着李庭长,每周他都会让我通知10个再审审查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前来接受询问,同时安排二审开庭工作。每个卷宗他都会在询问前仔细阅卷,搞清楚争议焦点和问题实质。在询问时,他会耐心听当事人把话说完,再认真解答。他说,很多当事人进法院是带着火气的,原因就是有话没处讲、没人听,你让他把话说完了,他的火气就小了一大半。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要办结案件,更要化解矛盾。”

  李庆军办理的诸多案件中,不乏抱怨社会不公、情绪激动的当事人,经过他的耐心接待,很多案件最终都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了,他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敬业如他 为法官生涯画上完美句号

  “老李常说,法院是专门说理的地方,大家做这份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党!”法官于保林至今仍记得李庆军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宽厚的李庆军也不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对再审案件,他的态度是不考虑其他案外因素,只要发现有错就要纠正。针对个别案件遇到找关系打招呼的,他对自己的审判团队成员说:“不管谁找,法律底线不能突破,要坚持原则。大家只管依法办案,有什么压力我来顶着!”

  李庆军是一个实在的人,办案中只知道按照法律和规定办事,公正到铁面无私、不近人情;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时时处处体谅当事人的难处和诉讼的不易,用耐心、真情和善意化解了一起起纠纷;他是一个坚韧的人,在完成繁重办案任务的背后,五年如一日与严重的病痛坚强抗争,不求组织照顾,不给同事添麻烦;他是一个低调的人,在荣誉和利益面前不争不抢、不跑不要,总是让着别人,坦然面对,默默无闻。这就是李庆军,他是河南法院万万千千默默无闻践行着焦裕禄精神的一名普通法官。他爱岗敬业、循规遵矩,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心系群众、至诚报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所说:“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

  平凡因坚守而伟大,奉献因执着而可贵。

  他的坚守与执着,给身边的同事以及案件当事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同事们回顾起与他共事的日子,想起他一切如常工作背后的默默付出与坚持,仿佛在心里点燃了一盏灯:它永不熄灭,默默无声,引领着大家砥砺前行。

  “继续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每个案件办好,这是对李庭长最好的缅怀。”立案二庭法官焦宏的声音沉重而又坚定。


 

 

 

 

 

 

 
责任编辑:高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