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法院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掠影
2019-08-15 09:52: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孙兵 郭凯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力度,全力打造人才优势集中、专业特点显著、调解经验丰富、线上线下互补的多元解纷大平台。

  现场直击

  7月的吉林市格外炎热。龙潭区法院的常驻特邀人民调解员那秀珍戴着老花镜,一边擦汗,一边仔细翻阅调解手册上龙新家园8号楼5单元的住户电话。

  “小刘,你有五楼姓王那家房东的电话吗?给他打一个试试,说不定房东能有他的号。”

  那秀珍口中的小刘叫刘博,马上50岁了,也是龙潭区法院的常驻特邀人民调解员。

  事情的起因是住在三层的林女士家中管道跑水,导致一层和二层的住户全部被淹。住在一层的陈大爷损失最为严重,面对拒不赔偿自家损失的邻居,陈大爷一气之下将安置在家中的单元供水阀门关闭,只留了一丝小缝保证自家用水。社区、街道、民警无论谁来都不让进门。

  水已经停了小半年,楼上的住户叫苦不迭,相约来到龙潭区法院,准备起诉陈大爷。

  第一次走进法院,几家住户有些不知所措。导诉员刘妙然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发现这是一起相对简单的邻里纠纷,几家住户也并不是真想打官司。

  “我们的调解组织各有所长,我们会让最合适的人对接最合适的纠纷,成本低、效率快,而且不会伤了大家的和气。”听完介绍,大家都觉得可以试试。

  经过诉前分流,纠纷交到了擅长解决邻里矛盾的那秀珍和刘博手中。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二人接到调解任务第二天,就早早来到陈大爷家。陈大爷和老伴儿看到来的那秀珍和自己年纪相仿,又是人民调解员,这才让进了门。

  “我这一年都漏6次水了,老楼的管道又不好,住在一楼经常会有一股刺鼻的异味,他们每个人得出800元钱,把房子给我修修。”陈大爷向那秀珍和刘博诉着苦。

  “老大哥,您这房子我也看了,确实被泡得挺严重,这事儿他们楼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确实得给您修。但是让每户出800元钱,是不是也有点多了?”那秀珍打开了话匣子。

  “那凭啥?给我折腾成这样,让他们出这点钱还多吗?这请工匠、刮涂料、再买衣柜,哪个不得花钱?”陈大爷有些激动。

  “大叔啊,那咱给人家停水都停了快半年了,他们也因为这事吃了不少苦头,再说上次在楼道跟人家打起来,可是您先动的手。”刘博说道。

  陈大爷听了这话,想起动手打人也确实是自己不对:“我也不是就认钱,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连个‘对不住’都不说,都在推卸责任。”

  听到陈大爷对赔偿数额松了口,那秀珍和刘博便挨家挨户联系楼上住户。

  住在三层的林女士身有残疾,生活困难。虽然一开始避而不见,但连日登门的举动让她很受感动,愿意接受调解。

  “这事我确实有错,可也不全是我造成的,我可以出钱,但要出大家一起出。”林女士面露为难之色。

  “从法律上讲,咱家里漏水把别人家泡了,那就应该赔钱。每人出点,趁早把事儿解决了才好。不然这么僵持下去,生活用水难解决,邻里关系也没有了。”那秀珍一边转述陈大爷的难处,一边分析着利害关系。

  经过挨家挨户的交谈,那秀珍发现其他几位邻居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于是趁热打铁,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研究。

  在那秀珍和刘博的耐心调解下,大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林女士赔偿陈大爷600元,二、四、五、六层的住户共计赔偿1400元。

  签了调解协议之后第二天,陈大爷不仅收到了邻居的赔偿款,还收获了邻居们的歉意。陈大爷把原来的不愉快抛之脑后,立即开阀放水。

  机制创新

  近年来,龙潭区法院严格按照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部署要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特邀退休法官、律师、教授、人民调解员、志愿者调解员等多行业人员参与接待、分流、调解,实现了诉前解纷的全方位、多角度、广参与。

  龙潭区法院诉调衔接办主任刘冰介绍说:“我们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组建多元诉前调解团队,希望通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帮助群众作出最佳选择,减轻群众诉讼负担,尽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我做了快10年的调解员,遇到最多的就是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像这些或温情或激烈的场面,几乎天天在上演。有时候当事人来了直接就找我帮着说道说道,我也特别愿意做这些鸡毛蒜皮小事的‘救火队员’。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少一分埋怨,多一分谅解。”那秀珍告诉记者。

  “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调解地点和调解方式,既可以到法院或者纠纷地进行线下调解,也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进行线上调解。双方调解成功的,可以根据履行情况申请司法确认,由立案庭法官及时签发确认书。”龙潭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李拓在一旁补充道。

  记者了解到,针对法律关系复杂的矛盾纠纷,龙潭区法院还探索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化解模式,全力打造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平台负责推送接待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经过平台的“把脉问诊”,及时转复当事人。对平台未化解的矛盾纠纷,由每天到法院诉前服务平台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律师为当事人调解和释疑解惑。

  张敏楠是驻龙潭区法院的一名法援律师,她介绍说:“现在老百姓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由律师提供一些专业的咨询和帮助,可以进一步增强当事人对司法的信任、理解,有助于提高调解成功率。”

  多年来,龙潭区法院累计接待7900多起纠纷的提请人,70%都申请了诉前调解登记,五成纠纷得以化解在诉前。

  今年,龙潭区法院收获了新收民事一审案件同比下降24.4%,员额法官承办案件同比减少13.1件的成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步入法治化的“快车道”,龙潭区法院始终努力打造着矛盾纠纷化解的“升级版”。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