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送达”助力破解“送达难”
——青岛市南法院研发微信小程序加速司法送达
2019-08-11 10:06:1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于常文 李阳
  近年来,随着案件数量的激增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送达难”逐渐成为制约基层法院审判效率、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实现的重要瓶颈。受送达人难找、当事人消极应诉、送达过程难留痕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送达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为有效化解“送达难”顽疾,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研发“E送达系统”和“掌上E键送达”微信小程序,引入社会化外包服务建立“送达E站”,以“平台集约管理+数据一键分析+服务E站外包”的方式将有限的审判资源从繁忙的送达事务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便捷(Easy)、精准(Exact)、高效(Efficient)的“E送达平台”,助推司法送达工作实现加速。

  送达+信息化建设 研发“E送达系统”助力便捷送达

  今年3月1日,市南区法院研发的“E送达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嵌置在“法官一体化工作平台”内,法院工作人员无需安装专门软件,也无需外接硬件设备,通过网络即可开展电话送达、短信送达、邮寄送达等。

  “传统的送达方式导致案件在送达阶段耽误大量时间,审判周期因而较长。而E送达系统则巧妙地将各个环节紧密连接,电子送达失败即自动转入上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送达专员全程跟进,节省了送达时间,提高了审判效率。” 市南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方便、快捷外,E送达系统还具备强大的留痕功能,能够将包括通话录音、送达流程记录、送达回证、直接送达现场拍照记录、专递发送及签收记录等在内的证据材料自动回传至系统并存储在后台服务器中,以全流程留痕来促进提升规范化水平。”

  送达+大数据分析 “掌上E键送达”小程序实现精准送达

  为适应当前手机使用率高、尤其是微信使用频繁的社会现状,市南区法院为E送达系统开发了配套的“掌上E键送达”微信小程序,两个平台可同步更新使用、信息互通共享。工作人员外出送达时,随时对送达过程进行电子取证并实时上传至系统,上传的资料支持图片、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并可显示地理位置信息,保证了送达留痕的精准、全面、可信。

  “掌上E键送达”微信小程序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系统实现网上联通,可以对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进行比对,经过核验匹配成功、确定该手机号码为受送达人所用时,即可适用电子送达,确保了送达的精准性。

  身份核验后,办案人点击系统内的“外呼”按钮,即可向受送达人拨打电话并进行同步录音。外呼时,系统先呼叫办案人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再自动呼叫当事人的电话,以此实现双方电话互通。“电话送达显示的来电号码为12368司法服务热线,比传统的办公座机电话更具权威性,因而接通率也会更高。”市南区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刚介绍说,“当事人回拨电话时,可实现智能回呼,自动转接至先前拨出电话的办案人,并同步录音。”除电话送达外,这一功能还可适用于电话通知、电话调解、电话笔录等多种场景。

  据统计,E送达平台启用以来,市南区法院使用该平台开展包括法官外呼及当事人呼入在内的电话送达共计15083件次,外呼接通率达50.65%。

  送达+社会化服务 成立“送达E站”促进高效送达

  今年5月6日,市南区法院联合青岛邮政速递正式成立了E送达系统的“一站式”送达事务线下协调及实施机构——送达E站,由青岛邮政速递派驻7名工作人员到市南区法院开展送达服务。这是山东省内首个司法送达外包服务站。

  “在传统的邮寄送达方式中,投递员只在工作时间内上门投递一次,超过七成的邮件会因家中无人等情况无法成功投递。送达E站成立后,因各送达专员投递的区域更集中,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开展多次送达,所以我们建立了‘五天三投’‘8小时以外投递’的工作模式,每件邮件要在五天内进行三次投递,并且至少有一次是在早晨、晚上或节假日等这些非工作时间进行的投递。如果这样的一整套流程完成后仍未成功投递,方可认定送达失败,随即转入公告送达程序。这种送达模式较以往要更加严谨、高效,促进送达成功率实现了大幅提升。”市南区法院送达E站服务专员马艺婷介绍说。

  送达E站启用三个月以来,共开展邮寄送达13385件次,送达成功7095件次,成功率达53%;开展外出直接送达1439件次,送达成功763件次,成功率达53%,外出送达行程约13000公里。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