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湾区建设注入法治新动能
——广州法院多措并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营商环境
2019-08-04 14:58:0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晓梅 席林林
7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胡桃里餐厅与新加坡籍歌手林俊杰姓名权、肖像权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在广州互联网法院进行线上调解和审判,林俊杰当庭获赔5.5万元。此次调解和审判,利用了粤港澳首个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位于北京的原告代理律师,身处广州的被告餐厅澳门籍经营者,与在香港主持调解的调解员,以及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法官实现了线上调解和庭审。
这是广州法院为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良好法治环境,多措并举,推动广州切实发挥中心城市核心引擎作用的一个缩影。
互联,让公正和效率在网上跑起来
3月1日,广州互联网法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庭审。法官胡剑敏端坐审判台前,对面是清晰的大屏幕。屏幕里,当事人在法官引导下有序答辩、举证、质证……
这是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全国率先运用5G网络进行的远程庭审。以广州互联网法院的诞生为标志,一直以来,广州法院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依托广州法院云计算平台,开发启用“智审”裁判系统、“三通一平”诉讼服务体系、司法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广州微法院小程序、5G庭审等,以科技为司法服务带来最大便利,智慧法院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此外,通过广州微法院小程序,粤港澳当事人可随时随地完成费用缴纳、材料提交、查阅卷宗、在线调解等事项。
“在这里案子有多种渠道化解,服务贴心有温度。”代理多起涉外商事纠纷的林新华律师为广州法院的诉讼服务点赞。
专业,打破一湾区三法域壁垒
“一般对有涉港澳因素的案件,法院会邀请我们港澳籍人士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审。”香港人赖亚力在谈及两年来的人民陪审员经历时表示。
打破一湾区三法域之间壁垒是广州法院进行制度创新的目标。2014年11月,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首创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制度,率先聘任5名港澳籍人士担任陪审员,赖亚力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的参与,有力地提升了港澳人士对内地司法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促进了涉港澳民商事纠纷高效妥善解决。
这种工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随后也运用到了调解工作中。2016年9月,广州法院在全国率先聘任7名港澳籍特邀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并先后与香港南沙联谊会、澳门南沙商会签署会商纪要,建立涉港澳案件商会协调机制,搭建港澳商会组织参与纠纷诉前预防、诉中调解、诉后执行和解的立体平台。
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姜耀庭介绍,广州法院在坚持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借鉴英美法系中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当事人主义送达方式、交叉询问、属实申述、律师调查令等诉讼规则,探索涉外审判新路径。广州中院从2017年10月开始,在全国首创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专业合议庭。2019年1月起,指定越秀法院和南沙法院分别集中审理广州涉外、涉港澳台一审民商事案件,实现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由“全科大夫”向“专科医生”转变。
规范,为打造湾区良好法治营商环境铺平道路
今年5月,在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法治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裴显鼎强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及时总结推广法治服务保障大湾区的先进经验,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良好法治环境。”
据了解,广州法院早在2017年8月即制定了《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意见》,从发挥审判职能、聚焦港澳司法合作、创新工作机制和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制定措施。2018年4月,又制定《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指引》,明确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中各主要环节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对具体操作进行详细规定,审判质效大幅提升。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富有活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流湾区及世界级城市群,不仅仅要有好的硬件设施,更需要优良的法治环境、衔接有序的法律规制体制。”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谢晓丹指出。
2018年12月,广州中院发布《广州法院产权保护状况》十大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发布和示范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保护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保障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同月,广州中院发布《关于切实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共涉及6个方面30条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具体举措。
“广州法院将坚决贯彻大湾区发展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努力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先行区示范区。”广州中院院长王勇的话掷地有声。
这是广州法院为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良好法治环境,多措并举,推动广州切实发挥中心城市核心引擎作用的一个缩影。
互联,让公正和效率在网上跑起来
3月1日,广州互联网法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庭审。法官胡剑敏端坐审判台前,对面是清晰的大屏幕。屏幕里,当事人在法官引导下有序答辩、举证、质证……
这是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全国率先运用5G网络进行的远程庭审。以广州互联网法院的诞生为标志,一直以来,广州法院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依托广州法院云计算平台,开发启用“智审”裁判系统、“三通一平”诉讼服务体系、司法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广州微法院小程序、5G庭审等,以科技为司法服务带来最大便利,智慧法院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此外,通过广州微法院小程序,粤港澳当事人可随时随地完成费用缴纳、材料提交、查阅卷宗、在线调解等事项。
“在这里案子有多种渠道化解,服务贴心有温度。”代理多起涉外商事纠纷的林新华律师为广州法院的诉讼服务点赞。
专业,打破一湾区三法域壁垒
“一般对有涉港澳因素的案件,法院会邀请我们港澳籍人士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审。”香港人赖亚力在谈及两年来的人民陪审员经历时表示。
打破一湾区三法域之间壁垒是广州法院进行制度创新的目标。2014年11月,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首创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制度,率先聘任5名港澳籍人士担任陪审员,赖亚力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的参与,有力地提升了港澳人士对内地司法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促进了涉港澳民商事纠纷高效妥善解决。
这种工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随后也运用到了调解工作中。2016年9月,广州法院在全国率先聘任7名港澳籍特邀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并先后与香港南沙联谊会、澳门南沙商会签署会商纪要,建立涉港澳案件商会协调机制,搭建港澳商会组织参与纠纷诉前预防、诉中调解、诉后执行和解的立体平台。
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姜耀庭介绍,广州法院在坚持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借鉴英美法系中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当事人主义送达方式、交叉询问、属实申述、律师调查令等诉讼规则,探索涉外审判新路径。广州中院从2017年10月开始,在全国首创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专业合议庭。2019年1月起,指定越秀法院和南沙法院分别集中审理广州涉外、涉港澳台一审民商事案件,实现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由“全科大夫”向“专科医生”转变。
规范,为打造湾区良好法治营商环境铺平道路
今年5月,在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法治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裴显鼎强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及时总结推广法治服务保障大湾区的先进经验,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良好法治环境。”
据了解,广州法院早在2017年8月即制定了《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意见》,从发挥审判职能、聚焦港澳司法合作、创新工作机制和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制定措施。2018年4月,又制定《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指引》,明确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中各主要环节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对具体操作进行详细规定,审判质效大幅提升。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富有活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流湾区及世界级城市群,不仅仅要有好的硬件设施,更需要优良的法治环境、衔接有序的法律规制体制。”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谢晓丹指出。
2018年12月,广州中院发布《广州法院产权保护状况》十大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发布和示范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保护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保障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同月,广州中院发布《关于切实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共涉及6个方面30条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具体举措。
“广州法院将坚决贯彻大湾区发展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努力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先行区示范区。”广州中院院长王勇的话掷地有声。
责任编辑:庞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