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四模式”为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夯实基础
——江苏法院执行经验谈
2019-04-30 10:25: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朱嵘 夏从杰
今年一季度,江苏法院执行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尤其是执行效率指标比去年同期明显提升,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从72.46%提升至92.09%,结案平均用时从295.32天缩短至205.28天,执行完毕案件平均用时从200.21天缩短至128.05天,关键节点平均超期数从0.58降低至0.02,执行实施类案件结案120281件,同比增长22.78%。
亮丽的指标显示出江苏法院推行的“854模式”突显成效。江苏是执行案件大省。从2013年到2017年,全省法院受理执行案件数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执行案件数量突破70万件(不含恢复执行案件),同比增长9.79%。如何可持续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这是江苏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行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执行工作规律的执行权运行机制,让有限的执行力量迸发出最大效能。
根据执行程序流程化、执行内容碎片化、执行行为单向性、法院地位倾向性的执行权运行规律,“854模式”对有限的执行资源进行重整和优化,将原由执行法官承担的事务性、辅助性的非核心工作剥离,借助执行指挥中心平台由专人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办理。办案人员集中精力负责研判案情、制定执行方案、现场采取强制措施等核心工作。同时变“功能叠加”为“功能融合”,使执行指挥中心兼具事务办理、技术服务、案件管理等多方面职能,实现实体化运行,为以法官为核心的执行团队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支持。该模式自2016年试点运行以来,不断优化执行指挥中心这一“最强大脑”,着力打造以执行实施团队为办案主体的“最强团队”,彻底打破“一人包案到底”,充分发挥信息化和集约化优势,实现“最强大脑”和“最强团队”有机结合、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
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简而言之就是由执行指挥中心集中办理8类事务性工作、有力提供5类技术服务、切实承担4项管理职责。具体而言,第一,将原本由执行实施团队分散操作的8类事务性工作,统一交由执行指挥中心集中办理,使流程分工精细化、同类事务集约化、具体操作标准化。一是集中核对立案信息和初次接待。执行初次接待窗口紧邻执行立案窗口设置,立案窗口立案后,相关材料立即移送执行初次接待窗口,由专人完成核对立案信息,确保立案信息准确、完整,同时完成初次接待,固定执行线索,告知相关权利义务。二是集中制作发送受理案件通知书、执行通知书等8类格式化文书。三是集中发起网络查控。四是集中收发委托执行请求。五是集中录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六是集中开展网络拍卖辅助工作。执行指挥中心下设财产处置组,集中办理发布拍卖公告、录入拍卖信息等司法拍卖辅助工作。七是集中接待来访。设立执行来访接待窗口,对未经预约的来访人员进行集中接待。八是集中接处举报电话。执行指挥中心设立24小时畅通的执行线索举报电话,建立工作时间值班制度和24小时备勤制度,提升对执行举报的响应速度。第二,根据执行办案需要,执行指挥中心提供5类技术服务。一是视频会商。执行实施团队需要通过“会议视频”系统进行视频会商、听证、谈话、协调等工作的,执行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二是4G单兵连通与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确保上级法院或本级法院领导远程实时了解执行现场情况、发出执行指令,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三是执行公开。执行指挥中心配合执行实施团队,公开主要流程节点信息、主要执行文书等。四是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论动态和舆情变化,锁定相关法院和执行案件,及时作出应对和处理。五是决策分析。执行指挥中心通过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归集、生成各类数据、指标,为决策分析、态势评估、考评考核提供基础信息。第三,执行指挥中心承担4项管理职责。一是繁简分流管理。完成集中查控后,以是否有足额财产可供执行、是否有财产需要处置为标准,实施案件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难案攻坚。二是流程节点管理。执行指挥中心配备案件质量管理专员,负责执行案件各流程节点管理、执行案款管理、结案审查工作。在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中设置25个流程节点,明确每个节点的时限要求,未在时限内完成的,系统自动提示。三是执行案款管理。执行指挥中心督促执行团队按期限完成案款核算、结算、通知领款、发放案款等工作。四是终本案件管理。执行指挥中心下设终本案件管理组,专门负责终本案件的集中、动态管理,原承办团队不再办理已终本案件。
“854模式”运行两年多来,取得明显成效,为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建设夯实了基础。一是有效提升了办案效能。“854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和集约化优势,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2018年,全省法院700余名执行实施法官、带领675个执行实施团队,办结执行实施类案件逾75万件(含恢复执行案件),同比上升23.24%。同时,“854模式”实行后,执行实施团队不再办理执行事务性工作,而是专注于现场找人、找物、清空、处置、行为执行等,实现了执行效果最大化。2018年全省法院开展集中执行7000余次,搜查11310次,拘留14496人次,上网拍品45040件,网拍成交金额636.59亿元。二是有力促进了办案规范。“854模式”对执行事务性工作定岗、定责、定人,确保执行行为依法规范。立案后长期不启动网络查控、控制财产后长期不启动处置、同一法院发送文书格式不一、终本结案后无人管理等问题基本消失,连续三年未发现侵占、挪用执行案款等违法违纪行为。2018年全省法院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到99.96%。三是切实加强了统一管理。“854模式”有力促进执行工作统一管理落到实处,三级法院执行力量形成合力。2018年,江苏高院执行指挥中心就接处执行线索举报电话并下达指令578次,通过统一调度全省执行力量,跨地区拘人扣车成功率100%。全省法院开展协同执行952次,解决单个法院难以完成的大型清场、强制腾让等“骨头案”1907件。其中,2018年7月,江苏高院组织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次协同执行强制清场行动,共有南京、淮安、苏州三地14个法院230余名干警参加,三天时间清出近百名人员,交付土地1.2万余平方米。该案入选2018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江苏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创造了“分权、分流、分段、分工”和“定员、定岗、定责、定时”相结合的执行权运行新模式,是江苏法院建立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的有益尝试,在推动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和长远发展方面,已彰显出强大的实践生命力。
亮丽的指标显示出江苏法院推行的“854模式”突显成效。江苏是执行案件大省。从2013年到2017年,全省法院受理执行案件数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执行案件数量突破70万件(不含恢复执行案件),同比增长9.79%。如何可持续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这是江苏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行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执行工作规律的执行权运行机制,让有限的执行力量迸发出最大效能。
根据执行程序流程化、执行内容碎片化、执行行为单向性、法院地位倾向性的执行权运行规律,“854模式”对有限的执行资源进行重整和优化,将原由执行法官承担的事务性、辅助性的非核心工作剥离,借助执行指挥中心平台由专人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办理。办案人员集中精力负责研判案情、制定执行方案、现场采取强制措施等核心工作。同时变“功能叠加”为“功能融合”,使执行指挥中心兼具事务办理、技术服务、案件管理等多方面职能,实现实体化运行,为以法官为核心的执行团队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支持。该模式自2016年试点运行以来,不断优化执行指挥中心这一“最强大脑”,着力打造以执行实施团队为办案主体的“最强团队”,彻底打破“一人包案到底”,充分发挥信息化和集约化优势,实现“最强大脑”和“最强团队”有机结合、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
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简而言之就是由执行指挥中心集中办理8类事务性工作、有力提供5类技术服务、切实承担4项管理职责。具体而言,第一,将原本由执行实施团队分散操作的8类事务性工作,统一交由执行指挥中心集中办理,使流程分工精细化、同类事务集约化、具体操作标准化。一是集中核对立案信息和初次接待。执行初次接待窗口紧邻执行立案窗口设置,立案窗口立案后,相关材料立即移送执行初次接待窗口,由专人完成核对立案信息,确保立案信息准确、完整,同时完成初次接待,固定执行线索,告知相关权利义务。二是集中制作发送受理案件通知书、执行通知书等8类格式化文书。三是集中发起网络查控。四是集中收发委托执行请求。五是集中录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六是集中开展网络拍卖辅助工作。执行指挥中心下设财产处置组,集中办理发布拍卖公告、录入拍卖信息等司法拍卖辅助工作。七是集中接待来访。设立执行来访接待窗口,对未经预约的来访人员进行集中接待。八是集中接处举报电话。执行指挥中心设立24小时畅通的执行线索举报电话,建立工作时间值班制度和24小时备勤制度,提升对执行举报的响应速度。第二,根据执行办案需要,执行指挥中心提供5类技术服务。一是视频会商。执行实施团队需要通过“会议视频”系统进行视频会商、听证、谈话、协调等工作的,执行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二是4G单兵连通与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确保上级法院或本级法院领导远程实时了解执行现场情况、发出执行指令,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三是执行公开。执行指挥中心配合执行实施团队,公开主要流程节点信息、主要执行文书等。四是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论动态和舆情变化,锁定相关法院和执行案件,及时作出应对和处理。五是决策分析。执行指挥中心通过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归集、生成各类数据、指标,为决策分析、态势评估、考评考核提供基础信息。第三,执行指挥中心承担4项管理职责。一是繁简分流管理。完成集中查控后,以是否有足额财产可供执行、是否有财产需要处置为标准,实施案件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难案攻坚。二是流程节点管理。执行指挥中心配备案件质量管理专员,负责执行案件各流程节点管理、执行案款管理、结案审查工作。在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中设置25个流程节点,明确每个节点的时限要求,未在时限内完成的,系统自动提示。三是执行案款管理。执行指挥中心督促执行团队按期限完成案款核算、结算、通知领款、发放案款等工作。四是终本案件管理。执行指挥中心下设终本案件管理组,专门负责终本案件的集中、动态管理,原承办团队不再办理已终本案件。
“854模式”运行两年多来,取得明显成效,为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建设夯实了基础。一是有效提升了办案效能。“854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和集约化优势,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2018年,全省法院700余名执行实施法官、带领675个执行实施团队,办结执行实施类案件逾75万件(含恢复执行案件),同比上升23.24%。同时,“854模式”实行后,执行实施团队不再办理执行事务性工作,而是专注于现场找人、找物、清空、处置、行为执行等,实现了执行效果最大化。2018年全省法院开展集中执行7000余次,搜查11310次,拘留14496人次,上网拍品45040件,网拍成交金额636.59亿元。二是有力促进了办案规范。“854模式”对执行事务性工作定岗、定责、定人,确保执行行为依法规范。立案后长期不启动网络查控、控制财产后长期不启动处置、同一法院发送文书格式不一、终本结案后无人管理等问题基本消失,连续三年未发现侵占、挪用执行案款等违法违纪行为。2018年全省法院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到99.96%。三是切实加强了统一管理。“854模式”有力促进执行工作统一管理落到实处,三级法院执行力量形成合力。2018年,江苏高院执行指挥中心就接处执行线索举报电话并下达指令578次,通过统一调度全省执行力量,跨地区拘人扣车成功率100%。全省法院开展协同执行952次,解决单个法院难以完成的大型清场、强制腾让等“骨头案”1907件。其中,2018年7月,江苏高院组织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次协同执行强制清场行动,共有南京、淮安、苏州三地14个法院230余名干警参加,三天时间清出近百名人员,交付土地1.2万余平方米。该案入选2018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江苏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创造了“分权、分流、分段、分工”和“定员、定岗、定责、定时”相结合的执行权运行新模式,是江苏法院建立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的有益尝试,在推动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和长远发展方面,已彰显出强大的实践生命力。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